林登·貝恩斯·詹森(林登·B.詹森)

林登·貝恩斯·詹森(第36任美國總統)

林登·B.詹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登·貝恩斯·詹森(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美國第36任總統。

詹森1930年畢業於德克薩斯州西南師範學院;1935年至1937年任全國青年總署德克薩斯州公署署長;1937年國會補缺選舉中當選為眾議員,並任眾議院海軍委員會委員;1941年至1942年在海軍服役;1953年起任參議院民主黨多數派領袖;1963年11月繼任美國總統。

詹森繼任後,他提出有關人權、減稅、反窮困和資源保護的立法;提出了建立“偉大的社會”的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登·貝恩斯·詹森
  • 外文名:Lyndon Baines Johnson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德克薩斯州基利斯比縣
  • 出生日期:1908年8月27日
  • 逝世日期:1973年1月22日
  • 職業:政治家
  • 畢業院校:德克薩斯州西南師範學院
  • 信仰:基督會
  • 主要成就:第36任美國總統
    1942年獲銀星勳章
    1980年獲總統自由勳章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初涉政治,服役海軍,嶄露頭角,就任總統,晚年生活,為政舉措,政治方面,社會方面,民族方面,軍事方面,人物榮譽,個人生活,家庭背景,家庭生活,人物評價,正面評價,負面評價,後世紀念,總統紀念幣,戰艦命名,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8年8月27日,詹森在德克薩斯州西南部一個貧瘠的小山村出生。5歲,詹森同父母一起遷居到詹森城;詹森小時候的生活艱苦,為了掙點零花錢,詹森曾經在地方報紙印刷廠當過學徒,在理髮店當過擦鞋童子,還販賣過皮毛。
1924年,從高中畢業之後,詹森不願讀大學,與五個朋友一起,開著一輛二手的福特汽車。在兩年多的時間內,他做過洗碗工、蘋果採摘員和電梯修理員等工作。1926年,詹森回到家中。
1927年,在家庭和祖說幾樂親友的勸導下詹森開始在得克薩拘民整斯州西南師範學院學習。為了完成學業,詹森先後做過垃圾清理員、助理管理員,最後成為了院長的助理秘書。
1930年,大學畢業後,詹森在休斯敦一所中學任教,主要講授公共演說。他所領導的學校辯論小組在全州評比中獲得比較好的成績。

初涉政治

1931年,德克薩斯州的克萊伯格在競選國會議員時,詹森曾為他助選,進行遊說活動。克萊伯格當上國會議員後,詹森成了他的秘書。
1935年,詹森積極支持羅斯福的“新政”,因而受到羅斯福總統的重視。加上他父親的好友民主黨國會議員雷伯恩的推薦,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全國青年署德克薩斯州分署署長。詹森任職期間大約安置了30000名青年就業和學習。
1937年,德克薩斯州第十選區的國會眾議員詹姆斯·布坎南去世,留下了空席。詹森高舉擁護羅斯福“新政”的旗捉重頁幟,當選為國會眾議員;5月,詹森正式就任國阿己會眾議員。

服役海軍

1941年,民主黨國會參議員莫里斯·謝帕德去世,留下了空缺。詹森在羅斯福的支持下,宣布參加參議院該席位的補缺選舉。選舉結果,詹森敗給了立場保守、反對羅斯福“新政”的民主黨人奧丹尼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詹森自願報名服役。隨海軍轉戰太平洋和大西洋,多次涉險。

嶄露頭角

1942年,在羅斯福總統命令下,在軍中服役7個月的詹森回到眾議院。在此期間,他出任眾議院海軍委員會特別調查小組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主張保持武裝部隊的實力,大力發展軍工生產,改進部隊裝備。在對外政策上,他支持杜魯門的反共“遏制”政策。
1948年,詹森參選參議員;11月,當選為參議員。
1949年1月,詹森就職參議員。
1951年,出任參議院民主黨副領袖。
1953年,升任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詹森任職期間支持共和黨總統艾森豪政府,號召民主黨同人與政府合作,避免對政府進行攻擊,使包括國防和民權法案在內的許多重要法案得以通過。

就任總統

1960年7月13日,民主黨在洛杉磯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詹森以409票對806票敗於參議員約翰·甘迺迪
1961年1月,甘迺迪宣誓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詹森就任副總統。詹森在任副總統35個月內,深得甘迺迪總統的依賴和重用。
1963年11月22日,詹森陪同甘迺迪總統抵達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訪問;23日,甘迺迪總統乘車經過達拉斯鬧市時遭槍擊;詹森在甘迺迪身亡後,在停在達拉斯機場的空軍一號總統座機上,由地方法院女法官休斯女士主持,宣誓就任第36任總統。
1964年8月,詹森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11月,他戰勝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保守派參議員戈德華特。
1965年1月,詹森宣誓就任總統。

晚年生活

1969年1月20日,詹森任期屆滿回到德克薩斯州他自己的牧場,過平靜安逸的隱居生腳采歡活。在這期間,他寫過一部回憶錄·題為《有利的地位:對1963年至1969年總統任內的剖視》。
葬禮葬禮
1973年1月22日,詹森在德克薩斯州自己的牧場裡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享年65歲。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1964年1月,《第二十四條憲蘭辨巴禁法修正案》獲得批准,使得通過人頭稅剝奪任何人的投票權成為非法行為;7月,詹森簽署一部《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和勞動就業方面的歧視,非洲裔現在能夠合法地住進所有賓館,也可以在所有餐館就餐。

社會方面

  • 推行社會計畫
詹森發現英國政治思想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寫的一本書,題為《偉大的社會》。他覺得這個標題很有新意,便使用它作為施政口號。
1964年5月22 日,詹森在密執安大學的一次演說中正式提出“偉大的社會”計畫。
1965 年1 月,詹森又提出一系列的咨文和特別報告對這個計畫的內容加以充實和具體化。這個龐大的社會計畫,內容包羅萬象,主要有:
(一)鑒於城市受污染和人口不斷增長,要進行城市規劃、建設和美化,創造一個美蒸愚甩好的環境。
(二)向貧困開戰,增加就業機會、社會保險和救濟,幫助“收入低、不能滿足基本需要的家庭”。
(三)由於教育是通向“偉大的社會”的主要因素,必須為中國小增建新校舍,擴大教師隊伍,增加教師薪金,同時注意擴大和加強高等教育並資助成人教育。
(四)關於農村的建設和美化問題,開發蕭條地區和修築高速公路:為了灌溉和其他用途,採用廉價方法淡化海水;注意解決農村問題,對鄉村市鎮、村莊和農場進行規劃。
為此,他簽署了一系列法案,據說僅在他任職的頭兩年內,提請國會通過的立法“比本世紀內任何一個總統在任何一屆國會所提出的都要多”。詹森連任後增加對“偉大的社會”計畫的撥款,比如衛生、教育、蕭條地區發展經費三項合計從1965 財政年度的81億美元增加到1966年度的114億美元。
因此,詹森政府時期比較多的窮人得到了社會救濟,失業率也有所下降。

民族方面

1965年,詹森和國會通過了《移民與國籍法》,確立了新的移民政策,拋棄了以前對北歐人有利的配額,移民建立在對所有民族都平等的基礎上;亞洲人、拉丁美洲人和非洲人很快大量湧入美國,並帶來他們的宗教飲食、音樂和思想。

軍事方面

  • 擴大越南戰爭
杜魯門和艾森豪政府時期,美國就確定了干涉越南的政策。詹森上台後,變本加厲地使戰爭逐步升級。
第十次檀香山會議之後,詹森批准對北越實施攻擊的計畫。
1964年8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就詹森所提出的決議舉行秘密聽證會,並起草了一項決議案;7日,眾議院以400票對0票通過了決議,參議院以81票對2票通過了決議。決議授權詹森在侵越戰爭中,可採取包括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從此,美國將戰火從越南南方擴大到北方。
1965年4月19日,美舉行第11次檀香山會議,決定在繼續轟炸越南北方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對南越人民武裝的軍事進攻上,以穩住美偽在南越的陣腳。會議還決定把1965年度美國對南越偽政府的援助從2.7億元增至3.3億元,把南越軍從55萬人擴充到71萬人。
1966年2月,美、偽聯合召開了第13次檀香山會議;2月6日,威斯特摩蘭在會議上提出了美國的“五點軍事戰略”,美軍決心要強化“南打”,加劇“北炸”,從根本上扭轉局面。詹森批准了這個建議。
1966年10月26日,詹森在訪問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期間,到南越美軍基地金蘭灣為美軍打氣。這使他成為在職總統訪問南越的第一人。
詹森的一系列做法,加快了越南戰爭的步驟,使戰爭的規模迅速擴大,到1968年越戰高峰時期,侵越美軍人數達53.1 萬人,侵越戰爭升級為由美軍充當主力的“局部戰爭”。
1967年11月,詹森感到侵越戰爭再也維持不下去了,表示願意同越南人和談;1968年4月,兩國同意接觸;同年5月,在巴黎開始會晤,11月1日,詹森下令停止轟炸越南民主共和國。
  • 干涉多米尼加
1962年底,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革命黨人胡安·博什當選多米尼加共和國總統後,在人民反美鬥爭的推動下頒布了新憲法,制訂和實施了一些改良措施。
1963年9月,美國策劃右派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博什政府,廢除了新憲法。
1965年4月,詹森藉口“保護美國僑民和財產的安全”,防止出現另一個古巴,公然派兵3萬多人,飛機380多架,進行干涉,把起義行動鎮壓下去;美國通過美洲國家組織建立了一個臨時政府。
1966年6月,詹森扶植親美的華金·巴拉格爾出任總統。

人物榮譽

年份獎項名稱
1942年
銀星勳章
1980年
總統自由勳章
資料來源: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詹森是英格蘭移民的後裔,詹森的父親名叫塞繆爾·伊利·詹森,小名山姆,是當地的農場主,教過書,當過州議員;母親麗貝卡·貝恩斯是州議員的女兒,受過高等教育,後來在當地教書;生有三男二女,詹森是長子。
詹森家裡許多成員都曾參與政治活動。他的祖父曾任德克薩斯州議員多年,在當地很有影響,詹森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父親也曾任德克薩斯州議員多年,是國會議員薩姆·雷伯恩的好友;在家庭影響下,詹森在學校讀書時就對辯論和校園政治產生了興趣。

家庭生活

1934年9月,詹森到奧斯汀訪問,遇見了克勞迪婭·泰勒(婚後名為:克勞迪婭·泰勒·詹森)小姐;約翰回到華盛頓後,他以一連串的電報、電話和信件向她求愛,兩個月後宣告結婚;生有二女,大女名叫琳達·伯德·詹森·羅伯,二女名叫露西·貝恩斯·詹森·紐金特·特平。
林登·貝恩斯·詹森與夫人林登·貝恩斯·詹森與夫人
詹森早期的政治活動多賴其夫人的資助,她不僅在經濟上支持丈夫,而且積極參與丈夫的政治活動;詹森在軍中服役時,他在華盛頓第10選區議員總部的工作即由其夫人獨自維持。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詹森在大多數美國人的眼裡,他堪稱是一位典型的德克薩斯人:身材高大魁偉、嗓洪亮、性情急躁、待人友好、不拘禮節、十分隨便,同時又有衝勁、粗俗魯莽、驍勇好戰。除了上述這些特點外,他還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機警敏銳的頭腦和詼諧幽默和稟賦。詹森幹勁十足,幾乎能使昏昏欲睡的卡爾文·柯立芝在他的墳墓里也動將起來。他平時走路都是小跑,被人稱作”詹森小跑“。
詹森就職大典詹森就職大典
詹森有著驚人的旺盛精力。1964年競選期間,有一回,他一天內發表了不下22次的演講。詹森說:“無所事事比艱苦工作更容易叫人精疲力盡。”
詹森不僅自己夜以繼日地工作,還敦促手下的人也象他一樣拚命幹活。他見不得別人磨磨蹭蹭,容不得無效勞動;詹森是位嚴厲的工頭,部下們達不到他的工作要求時,他就大發雷霆;詹森在白宮的態度是比較專橫的,他動不動就說:“我的最高法院。”詹森愛聽頌歌,哪怕是要有委婉的批評,也使他不舒服。
儘管詹森喜歡用高壓手段,他行使總統職權並不專橫。詹森自比為美國人民的家長,是他們的“大爹”。他雖愛發號施令,但也十分隨便、平易近人。(《美國歷任總統》評)

負面評價

卑鄙狡詐、爭強好勝、小氣驕縱。詹森妄圖犧牲納稅人的利益來實現個人野心,這種做法現在已經對國家造成了威脅。(自由派記者羅伯特·謝里爾評)
他渴望權力、冷酷無情、固執己見、虛偽狡詐、貪心不足甚至“道德敗壞”。在參議院任職期間,他當眾小便、斥責並貶低下屬、恣意使用帶有種族色彩的稱謂、屢次在競選中舞弊,還募集了數額驚人的捐款現金。至於最後有多少競選捐款落入詹森的口袋,我們無從猜測,但正是他在華盛頓的內幕交易使他最終在退出政壇時成為百萬富翁。(權威傳記作家羅伯特·卡洛評)
林登·詹森林登·詹森
詹森不僅性格虛偽造作,而且很會投機取巧。他是自安德魯·傑克遜以來美國政界最粗魯的人,幾乎所有對他的描述都會採用“粗俗”一詞形容他粗魯的舉止和骯髒的言語。
詹森對政績有著貪婪的欲望,對榮譽和稱讚有著不可抑制的渴求。政治記者西奧多·懷特寫道:“詹森對權力的追求,就像鮭魚溯流而上產卵一樣,是一種原始的本能。”
詹森的墓地詹森的墓地
詹森精通勸服、施壓和討價還價等政治權術。巴里·戈德華特描述了兩種傳奇性的“待遇”方式:一種是“半詹森式”,一隻胳膊環繞你的肩膀;另一種是“全詹森式”,正對著你只有幾英寸的距離,兩隻手都放在你肩膀上,他幾乎總是能得逞。
詹森心中似乎沒有任何政治原則。在國會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一個典型的南方保守派民主黨人。(《總統記 從威爾遜到歐巴馬》評)

後世紀念

總統紀念幣

    林登·貝恩斯·詹森總統紀念幣是總統紀念幣系列的第36枚,紀念幣規格和正面與第一枚相同:背面是林登·貝恩斯·詹森總統頭像和名字,幣的下方有第36屆總統(1963一1969)字樣;另一枚是紀念章,其直徑64毫米,重最132克,材質黃銅:正面圖案是詹森側面頭像,背而圖案為美國地圖和鷹徽。

    戰艦命名

    2019年4月27日,以詹森的名字來命名的隱形戰艦“林登·詹森”號戰艦在美國緬因州巴斯港舉行下水典禮,並由詹森的兩名女兒蓮達及露茜主持擲瓶儀式。

    就任總統

    1960年7月13日,民主黨在洛杉磯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詹森以409票對806票敗於參議員約翰·甘迺迪
    1961年1月,甘迺迪宣誓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詹森就任副總統。詹森在任副總統35個月內,深得甘迺迪總統的依賴和重用。
    1963年11月22日,詹森陪同甘迺迪總統抵達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訪問;23日,甘迺迪總統乘車經過達拉斯鬧市時遭槍擊;詹森在甘迺迪身亡後,在停在達拉斯機場的空軍一號總統座機上,由地方法院女法官休斯女士主持,宣誓就任第36任總統。
    1964年8月,詹森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11月,他戰勝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保守派參議員戈德華特。
    1965年1月,詹森宣誓就任總統。

    晚年生活

    1969年1月20日,詹森任期屆滿回到德克薩斯州他自己的牧場,過平靜安逸的隱居生活。在這期間,他寫過一部回憶錄·題為《有利的地位:對1963年至1969年總統任內的剖視》。
    葬禮葬禮
    1973年1月22日,詹森在德克薩斯州自己的牧場裡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享年65歲。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1964年1月,《第二十四條憲法修正案》獲得批准,使得通過人頭稅剝奪任何人的投票權成為非法行為;7月,詹森簽署一部《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和勞動就業方面的歧視,非洲裔現在能夠合法地住進所有賓館,也可以在所有餐館就餐。

    社會方面

    • 推行社會計畫
    詹森發現英國政治思想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寫的一本書,題為《偉大的社會》。他覺得這個標題很有新意,便使用它作為施政口號。
    1964年5月22 日,詹森在密執安大學的一次演說中正式提出“偉大的社會”計畫。
    1965 年1 月,詹森又提出一系列的咨文和特別報告對這個計畫的內容加以充實和具體化。這個龐大的社會計畫,內容包羅萬象,主要有:
    (一)鑒於城市受污染和人口不斷增長,要進行城市規劃、建設和美化,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
    (二)向貧困開戰,增加就業機會、社會保險和救濟,幫助“收入低、不能滿足基本需要的家庭”。
    (三)由於教育是通向“偉大的社會”的主要因素,必須為中國小增建新校舍,擴大教師隊伍,增加教師薪金,同時注意擴大和加強高等教育並資助成人教育。
    (四)關於農村的建設和美化問題,開發蕭條地區和修築高速公路:為了灌溉和其他用途,採用廉價方法淡化海水;注意解決農村問題,對鄉村市鎮、村莊和農場進行規劃。
    為此,他簽署了一系列法案,據說僅在他任職的頭兩年內,提請國會通過的立法“比本世紀內任何一個總統在任何一屆國會所提出的都要多”。詹森連任後增加對“偉大的社會”計畫的撥款,比如衛生、教育、蕭條地區發展經費三項合計從1965 財政年度的81億美元增加到1966年度的114億美元。
    因此,詹森政府時期比較多的窮人得到了社會救濟,失業率也有所下降。

    民族方面

    1965年,詹森和國會通過了《移民與國籍法》,確立了新的移民政策,拋棄了以前對北歐人有利的配額,移民建立在對所有民族都平等的基礎上;亞洲人、拉丁美洲人和非洲人很快大量湧入美國,並帶來他們的宗教飲食、音樂和思想。

    軍事方面

    • 擴大越南戰爭
    杜魯門和艾森豪政府時期,美國就確定了干涉越南的政策。詹森上台後,變本加厲地使戰爭逐步升級。
    第十次檀香山會議之後,詹森批准對北越實施攻擊的計畫。
    1964年8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就詹森所提出的決議舉行秘密聽證會,並起草了一項決議案;7日,眾議院以400票對0票通過了決議,參議院以81票對2票通過了決議。決議授權詹森在侵越戰爭中,可採取包括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從此,美國將戰火從越南南方擴大到北方。
    1965年4月19日,美舉行第11次檀香山會議,決定在繼續轟炸越南北方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對南越人民武裝的軍事進攻上,以穩住美偽在南越的陣腳。會議還決定把1965年度美國對南越偽政府的援助從2.7億元增至3.3億元,把南越軍從55萬人擴充到71萬人。
    1966年2月,美、偽聯合召開了第13次檀香山會議;2月6日,威斯特摩蘭在會議上提出了美國的“五點軍事戰略”,美軍決心要強化“南打”,加劇“北炸”,從根本上扭轉局面。詹森批准了這個建議。
    1966年10月26日,詹森在訪問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期間,到南越美軍基地金蘭灣為美軍打氣。這使他成為在職總統訪問南越的第一人。
    詹森的一系列做法,加快了越南戰爭的步驟,使戰爭的規模迅速擴大,到1968年越戰高峰時期,侵越美軍人數達53.1 萬人,侵越戰爭升級為由美軍充當主力的“局部戰爭”。
    1967年11月,詹森感到侵越戰爭再也維持不下去了,表示願意同越南人和談;1968年4月,兩國同意接觸;同年5月,在巴黎開始會晤,11月1日,詹森下令停止轟炸越南民主共和國。
    • 干涉多米尼加
    1962年底,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革命黨人胡安·博什當選多米尼加共和國總統後,在人民反美鬥爭的推動下頒布了新憲法,制訂和實施了一些改良措施。
    1963年9月,美國策劃右派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博什政府,廢除了新憲法。
    1965年4月,詹森藉口“保護美國僑民和財產的安全”,防止出現另一個古巴,公然派兵3萬多人,飛機380多架,進行干涉,把起義行動鎮壓下去;美國通過美洲國家組織建立了一個臨時政府。
    1966年6月,詹森扶植親美的華金·巴拉格爾出任總統。

    人物榮譽

    年份獎項名稱
    1942年
    銀星勳章
    1980年
    總統自由勳章
    資料來源: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詹森是英格蘭移民的後裔,詹森的父親名叫塞繆爾·伊利·詹森,小名山姆,是當地的農場主,教過書,當過州議員;母親麗貝卡·貝恩斯是州議員的女兒,受過高等教育,後來在當地教書;生有三男二女,詹森是長子。
    詹森家裡許多成員都曾參與政治活動。他的祖父曾任德克薩斯州議員多年,在當地很有影響,詹森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父親也曾任德克薩斯州議員多年,是國會議員薩姆·雷伯恩的好友;在家庭影響下,詹森在學校讀書時就對辯論和校園政治產生了興趣。

    家庭生活

    1934年9月,詹森到奧斯汀訪問,遇見了克勞迪婭·泰勒(婚後名為:克勞迪婭·泰勒·詹森)小姐;約翰回到華盛頓後,他以一連串的電報、電話和信件向她求愛,兩個月後宣告結婚;生有二女,大女名叫琳達·伯德·詹森·羅伯,二女名叫露西·貝恩斯·詹森·紐金特·特平。
    林登·貝恩斯·詹森與夫人林登·貝恩斯·詹森與夫人
    詹森早期的政治活動多賴其夫人的資助,她不僅在經濟上支持丈夫,而且積極參與丈夫的政治活動;詹森在軍中服役時,他在華盛頓第10選區議員總部的工作即由其夫人獨自維持。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詹森在大多數美國人的眼裡,他堪稱是一位典型的德克薩斯人:身材高大魁偉、嗓洪亮、性情急躁、待人友好、不拘禮節、十分隨便,同時又有衝勁、粗俗魯莽、驍勇好戰。除了上述這些特點外,他還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機警敏銳的頭腦和詼諧幽默和稟賦。詹森幹勁十足,幾乎能使昏昏欲睡的卡爾文·柯立芝在他的墳墓里也動將起來。他平時走路都是小跑,被人稱作”詹森小跑“。
    詹森就職大典詹森就職大典
    詹森有著驚人的旺盛精力。1964年競選期間,有一回,他一天內發表了不下22次的演講。詹森說:“無所事事比艱苦工作更容易叫人精疲力盡。”
    詹森不僅自己夜以繼日地工作,還敦促手下的人也象他一樣拚命幹活。他見不得別人磨磨蹭蹭,容不得無效勞動;詹森是位嚴厲的工頭,部下們達不到他的工作要求時,他就大發雷霆;詹森在白宮的態度是比較專橫的,他動不動就說:“我的最高法院。”詹森愛聽頌歌,哪怕是要有委婉的批評,也使他不舒服。
    儘管詹森喜歡用高壓手段,他行使總統職權並不專橫。詹森自比為美國人民的家長,是他們的“大爹”。他雖愛發號施令,但也十分隨便、平易近人。(《美國歷任總統》評)

    負面評價

    卑鄙狡詐、爭強好勝、小氣驕縱。詹森妄圖犧牲納稅人的利益來實現個人野心,這種做法現在已經對國家造成了威脅。(自由派記者羅伯特·謝里爾評)
    他渴望權力、冷酷無情、固執己見、虛偽狡詐、貪心不足甚至“道德敗壞”。在參議院任職期間,他當眾小便、斥責並貶低下屬、恣意使用帶有種族色彩的稱謂、屢次在競選中舞弊,還募集了數額驚人的捐款現金。至於最後有多少競選捐款落入詹森的口袋,我們無從猜測,但正是他在華盛頓的內幕交易使他最終在退出政壇時成為百萬富翁。(權威傳記作家羅伯特·卡洛評)
    林登·詹森林登·詹森
    詹森不僅性格虛偽造作,而且很會投機取巧。他是自安德魯·傑克遜以來美國政界最粗魯的人,幾乎所有對他的描述都會採用“粗俗”一詞形容他粗魯的舉止和骯髒的言語。
    詹森對政績有著貪婪的欲望,對榮譽和稱讚有著不可抑制的渴求。政治記者西奧多·懷特寫道:“詹森對權力的追求,就像鮭魚溯流而上產卵一樣,是一種原始的本能。”
    詹森的墓地詹森的墓地
    詹森精通勸服、施壓和討價還價等政治權術。巴里·戈德華特描述了兩種傳奇性的“待遇”方式:一種是“半詹森式”,一隻胳膊環繞你的肩膀;另一種是“全詹森式”,正對著你只有幾英寸的距離,兩隻手都放在你肩膀上,他幾乎總是能得逞。
    詹森心中似乎沒有任何政治原則。在國會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一個典型的南方保守派民主黨人。(《總統記 從威爾遜到歐巴馬》評)

    後世紀念

    總統紀念幣

      林登·貝恩斯·詹森總統紀念幣是總統紀念幣系列的第36枚,紀念幣規格和正面與第一枚相同:背面是林登·貝恩斯·詹森總統頭像和名字,幣的下方有第36屆總統(1963一1969)字樣;另一枚是紀念章,其直徑64毫米,重最132克,材質黃銅:正面圖案是詹森側面頭像,背而圖案為美國地圖和鷹徽。

      戰艦命名

      2019年4月27日,以詹森的名字來命名的隱形戰艦“林登·詹森”號戰艦在美國緬因州巴斯港舉行下水典禮,並由詹森的兩名女兒蓮達及露茜主持擲瓶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