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天邊有一顆星星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212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文學
- 作者:林清玄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2009579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林清玄經典作品系列:天邊有一顆星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林清玄,台灣高雄人,著名散文大師,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主編等職。二十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蓮花開落》,正式走上散文創作的道路;三十歲前攬盡台灣各項文學大獎;三十二歲與佛法結緣,入山修行三載,出山後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20世紀90年代台灣最暢銷的作品;四十歲出版“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被推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圖書;五十二歲完成《林泉》、《清歡》和《玄想》,被選為台灣中學生優秀讀物。他從文學到佛學,悲智雙運,情境兼容,不斷創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來,他著書百餘部,且本本暢銷,風靡整個華人世界,被譽為海內外最有影響力的華語散文大師。
圖書目錄
總序乃敢與君絕
一九九一年版自序
柔軟心
真實的慈悲彌足珍貴
真正的智慧是無法看出來的
廣大的心可以改變世界
經常培養心的慈悲
用超越的觀點來看待生命
時時保持敏感待悟的心
柔軟心是人間淨土的希望
菩提的生活
雞蛋與沙拉油的覺悟
錦鯉的價值觀
菩提因緣
佛教的人間性
把每個眾生當做菩薩
開啟清淨的自我
菩提心是佛教的大護法
任何人都可以進入菩提道
從前有一顆星星
星月是人們對遠方的一種夢想
佛陀正是眾生、眾生正是佛陀
佛教的學習要從生活開始
佛陀修行的四大啟示
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實踐
每個人都是一個寶瓶
每個人都是尊貴的寶瓶
看清自己的瓶子
努力打開執著的瓶塞
自見清淨包容虛空
空性不受外界轉動
開啟寶瓶的四加行
缺憾還諸天地
抱著敬天畏地的態度
淨土就在眼前
一切眾生隨業而生
還清業報的四種方法
一朝一夕都有深刻意義
當痛苦來臨時
痛苦來自四方面
痛苦是眾生的本質
痛苦的八種類型
解脫痛苦的六種方法
痛苦是偉大的開始
菩提書簡
在每一個黎明醒來
悲願如菩薩鑽
以慈悲來超越
通向圓滿之路
能醒就好
一九九一年版自序
柔軟心
真實的慈悲彌足珍貴
真正的智慧是無法看出來的
廣大的心可以改變世界
經常培養心的慈悲
用超越的觀點來看待生命
時時保持敏感待悟的心
柔軟心是人間淨土的希望
菩提的生活
雞蛋與沙拉油的覺悟
錦鯉的價值觀
菩提因緣
佛教的人間性
把每個眾生當做菩薩
開啟清淨的自我
菩提心是佛教的大護法
任何人都可以進入菩提道
從前有一顆星星
星月是人們對遠方的一種夢想
佛陀正是眾生、眾生正是佛陀
佛教的學習要從生活開始
佛陀修行的四大啟示
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實踐
每個人都是一個寶瓶
每個人都是尊貴的寶瓶
看清自己的瓶子
努力打開執著的瓶塞
自見清淨包容虛空
空性不受外界轉動
開啟寶瓶的四加行
缺憾還諸天地
抱著敬天畏地的態度
淨土就在眼前
一切眾生隨業而生
還清業報的四種方法
一朝一夕都有深刻意義
當痛苦來臨時
痛苦來自四方面
痛苦是眾生的本質
痛苦的八種類型
解脫痛苦的六種方法
痛苦是偉大的開始
菩提書簡
在每一個黎明醒來
悲願如菩薩鑽
以慈悲來超越
通向圓滿之路
能醒就好
序言
1
坐在仁愛路一家樓上咖啡屋,看著路上的菩提樹葉子,一片一片地辭別枝椏,飄落下來,有時一陣風來,菩提葉竟漫天翻飛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種自在之美。
有幾株落得早的菩提樹已經增生新葉。菩提樹的嫩葉介於鵝黃與粉紅之間,在陽光下,美麗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見菩提樹的凋零與新葉,使我想起憨山大師的一首詩: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
不知春上花枝。
這凋零與新生,原是同一個世界,澗底的冰雪融化了,與春景里枝頭的花開了,原是同樣的美。或者,溪澗中的雪是滋潤過花的雨水與露珠;也或者,那燦爛的花顏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輝煌的吧!
一切因緣的雪融冰消或抽芽開花都是自然的,我們盡一切的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開花時看花開,凋謝時就欣賞花的飄零吧!我們盡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來的任何一片葉子回到枝頭,因此要存著敬重與深情的心,對待大地這種無言的呈現。
在台北,年年看菩提葉子凋零,一晃眼竟是二十年了,我的心雖是如此澄澈寧和,今年不免有悵然之感。
那是因為今年的菩提樹落葉太早了,我想是由於大旱的關係,據說三十年來沒有像今年竟沒有“人梅”的,梅雨不來,使得一切植物和人一樣,有一種焦苦之情,植物自有它的因應之道,像菩提樹就提早了整整一個月先落葉,報紙上說:不知道今年的菩提樹為何這么早換裝?
我知道,菩提樹乃是以提早的凋零,來保護內在的生機,借著減少水分的散失,等待新芽抽長。這等待有些漫長,但前兩天的一場雷雨過後,新葉就努力地怒生了,好像憋了許久的氣消失,露出滿臉的微笑與陽光。
早早地凋零,以面對三十年來最大的旱災,於菩提樹,這就是“轉煩惱為菩提”了!
呀!親愛的菩提樹!我知道你的心情,是大慧禪師說的:“桶底脫時大地闊,命根斷處碧潭清。”但是這首詩的下面兩句是我的心情:“好將一點紅爐雪,散作人間照夜燈。”這種心情,你能了解嗎?
2
喝完咖啡,我沿著種滿菩提樹的仁愛路散步,到三四段的地方,有我最喜歡的酒瓶椰子和松香樹。
酒瓶椰子是象形的,一看就知道為什麼叫酒瓶。松香樹就有些難以會意,唯有靠近的人,在清晨空氣極鮮甜極靜謐的時候,聞到如松脂般的清香才能體驗呀!
那些酒瓶椰子樹每棵都好看,有著不同的形狀,身軀上則是一圈一圈圍繞,那一圈一圈不是年輪,而是葉子,一年如果長四五片葉子,在椰子樹上就會留下四五個圓圈。從前在鄉下,我們從椰子樹的圈圈,可以判斷從前的年冬好壞。如果圓圈密生,間距很短,那一年的年冬是不佳的,表示雨水不足,風水不調。
在仁愛路的椰子樹身上,我看到近十年來,台灣的風調雨順。雖然,生活中或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社會裡或有動盪與混亂,在自然環境而言,是十分平順的。
其實,一棵樹有時是象徵了一個社會,如果樹能長到三層樓高,至少表示天災地變都不嚴重,颱風與地震都還是在樹可以耐受的程度里。
我站在椰子樹下仰望,幾乎看見了自己的心,看見了在風雨中挺立,在飄搖中不失去風姿的樣子。
對於今年的旱象,我也並不特別擔憂,那是因為我看見了椰子樹與往年並沒有異樣,我深信,及時的雨很快就會來了。
3
仁愛路的安全島上,不知何時,已成為麻雀、斑鳩、鴿子、白頭翁聚集的地方,看它們忘情地在那裡嬉戲唱歌、悠閒覓食,常使我看呆了,感覺到那些居住於城市的鳥雀與人有著相似的命運。
我們在城市裡,空間是很小的,小到像馬路中間的安全島,人聲車流在我們四周穿梭,但是倘使我們每天都為生活的忙碌而煩惱,我們幾乎不能好好地活著。
讓我們安閒下來,像一隻鳥雀,在安全島里沉思、散步、輕鬆一下,讓生活還原成一種純然的狀態,松香樹下、椰子林里、菩提樹蔭,或許不及森林裡那樣繁美,卻也能聞知自然的訊息,抬起頭來,天空是藍的,雲是白的,偶爾有微風,偶爾有蟬鳴,心情安靜下來的時候,一個小小的安全島就有無限的天地。
百年世事空華,一片身心水月。來來!小麻雀!當我們心意柔軟,體貼更深層的內在的時候,讓汽車去賓士,讓世界去喧鬧吧。我們的心安靜下來,雖然我們都懷念山澗的溪流,但在心靈澄靜的時候,即使在城市裡,我們的心裡也自有溪水淙淙。
雲門禪師曾經寫過這樣的對聯:
道人一樣平懷處,日日是好日;
不斷澆沃般若水,處處開蓮華。
特別是在旱季的午後,人心的燥熱一如氣象,我們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智慧之水,才不會被焦熱的火焚燒。天天都是最好的日子,生活里到處都開著蓮花,這看來是多么單純的祝願,卻是大部分現代人遙不可及的,那是由於好日子要內心潤澤,蓮花要開在無染之水鄉。
我在乾旱的季節,保持心的潤澤,我在污泥穢地,有一種無染的心情。
人生是如此渺小短暫,在菩提樹的葉子、酒瓶椰子的圓圈以及麻雀的歌誦里,我們學習著歡喜與深思,不要寄情於不可知的未來吧!也不要悔恨過去曾經造作的業障吧!
活在現在,現在就是最好的一刻;活在清淨,清淨就是最好的解脫!
4
一個人走入菩提,就是從此刻走向清淨之路吧! 想一想,佛陀在菩提樹下看見清淨晨星的那一刻,青年俊美的佛陀是有一種感性的胸懷,那種感性是潤澤和不染的,充滿了對悲苦生命的憫恕之情,也充滿了對平凡生命的大愛。
那天邊的一顆星星是一種象徵,象徵了人應該走向提升的、清淨的、超越之路。
我們在夜裡走到屋外,或在清晨推窗的時候,都有看見明星的經驗,明星其實並不遙遠,就如對生命的憫恕與大愛並不遙遠,有緣有願的人就會看見。
我們看不見近在掌邊的明星,是由於我們不能時時思及佛陀坐在菩提樹下的身影,他的身體不動如山,卻是柔軟飽滿的;他的臉容堅定平寧,卻帶著生命最深情的微笑;他的眼眸高遠深邃,卻飽含對眾生無比的博愛。
哪一顆星星是佛陀曾經看見的那一顆呢?經典里沒有記載,但我在看到佛陀悟道的這一段時,就肯定了佛的悟道是感性的、動人的、充滿熱情與芬芳的。
當我們說自己在開始走入佛法,那是說我們已經知道了:從前有一顆星星,那顆星一直亮到現在。體驗了佛法的光明,是說知道了:現在、此刻、如果我睜開心眼,也會看見那一顆星星。
5
這一冊《天邊有一顆星星》正是在表現這種感性的情懷。
這本書原來是由演講稿集成,由於是演講,所以不能像寫文章一樣,有準確的語言與優美的詞章,但也由於是演講,保持了口語的生動與隨機的思維,相信是更容易接受的。
去年,洪建全基金會曾出版了一冊我的演講集《身心安頓》,得到了非常熱烈的迴響,出版界的朋友因此鼓勵我把歷年的演講拿來出版,這樣一來可以使更多的人分享演講內容;二來可以因演講集的出版,今後減少到各地演講的場次。
《天邊有一顆星星》是這系列演講集中的第一本,大約是三年多前講於“菩提園佛化藝術中心”的講稿,感謝楊錦郁小姐費心整理,使這本書有了更簡潔的面貌。也要特別感謝菩提園的紀顯曄居士,如果沒有他幾年來不斷的督促,就不會有這套演講集了。
但願讀到本書的人都能得到一些歡喜,進而有歡喜之心,來面對這充滿困頓的人世。
一九九一年六月
台北永吉路客寓
坐在仁愛路一家樓上咖啡屋,看著路上的菩提樹葉子,一片一片地辭別枝椏,飄落下來,有時一陣風來,菩提葉竟漫天翻飛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種自在之美。
有幾株落得早的菩提樹已經增生新葉。菩提樹的嫩葉介於鵝黃與粉紅之間,在陽光下,美麗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見菩提樹的凋零與新葉,使我想起憨山大師的一首詩: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
不知春上花枝。
這凋零與新生,原是同一個世界,澗底的冰雪融化了,與春景里枝頭的花開了,原是同樣的美。或者,溪澗中的雪是滋潤過花的雨水與露珠;也或者,那燦爛的花顏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輝煌的吧!
一切因緣的雪融冰消或抽芽開花都是自然的,我們盡一切的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開花時看花開,凋謝時就欣賞花的飄零吧!我們盡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來的任何一片葉子回到枝頭,因此要存著敬重與深情的心,對待大地這種無言的呈現。
在台北,年年看菩提葉子凋零,一晃眼竟是二十年了,我的心雖是如此澄澈寧和,今年不免有悵然之感。
那是因為今年的菩提樹落葉太早了,我想是由於大旱的關係,據說三十年來沒有像今年竟沒有“人梅”的,梅雨不來,使得一切植物和人一樣,有一種焦苦之情,植物自有它的因應之道,像菩提樹就提早了整整一個月先落葉,報紙上說:不知道今年的菩提樹為何這么早換裝?
我知道,菩提樹乃是以提早的凋零,來保護內在的生機,借著減少水分的散失,等待新芽抽長。這等待有些漫長,但前兩天的一場雷雨過後,新葉就努力地怒生了,好像憋了許久的氣消失,露出滿臉的微笑與陽光。
早早地凋零,以面對三十年來最大的旱災,於菩提樹,這就是“轉煩惱為菩提”了!
呀!親愛的菩提樹!我知道你的心情,是大慧禪師說的:“桶底脫時大地闊,命根斷處碧潭清。”但是這首詩的下面兩句是我的心情:“好將一點紅爐雪,散作人間照夜燈。”這種心情,你能了解嗎?
2
喝完咖啡,我沿著種滿菩提樹的仁愛路散步,到三四段的地方,有我最喜歡的酒瓶椰子和松香樹。
酒瓶椰子是象形的,一看就知道為什麼叫酒瓶。松香樹就有些難以會意,唯有靠近的人,在清晨空氣極鮮甜極靜謐的時候,聞到如松脂般的清香才能體驗呀!
那些酒瓶椰子樹每棵都好看,有著不同的形狀,身軀上則是一圈一圈圍繞,那一圈一圈不是年輪,而是葉子,一年如果長四五片葉子,在椰子樹上就會留下四五個圓圈。從前在鄉下,我們從椰子樹的圈圈,可以判斷從前的年冬好壞。如果圓圈密生,間距很短,那一年的年冬是不佳的,表示雨水不足,風水不調。
在仁愛路的椰子樹身上,我看到近十年來,台灣的風調雨順。雖然,生活中或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社會裡或有動盪與混亂,在自然環境而言,是十分平順的。
其實,一棵樹有時是象徵了一個社會,如果樹能長到三層樓高,至少表示天災地變都不嚴重,颱風與地震都還是在樹可以耐受的程度里。
我站在椰子樹下仰望,幾乎看見了自己的心,看見了在風雨中挺立,在飄搖中不失去風姿的樣子。
對於今年的旱象,我也並不特別擔憂,那是因為我看見了椰子樹與往年並沒有異樣,我深信,及時的雨很快就會來了。
3
仁愛路的安全島上,不知何時,已成為麻雀、斑鳩、鴿子、白頭翁聚集的地方,看它們忘情地在那裡嬉戲唱歌、悠閒覓食,常使我看呆了,感覺到那些居住於城市的鳥雀與人有著相似的命運。
我們在城市裡,空間是很小的,小到像馬路中間的安全島,人聲車流在我們四周穿梭,但是倘使我們每天都為生活的忙碌而煩惱,我們幾乎不能好好地活著。
讓我們安閒下來,像一隻鳥雀,在安全島里沉思、散步、輕鬆一下,讓生活還原成一種純然的狀態,松香樹下、椰子林里、菩提樹蔭,或許不及森林裡那樣繁美,卻也能聞知自然的訊息,抬起頭來,天空是藍的,雲是白的,偶爾有微風,偶爾有蟬鳴,心情安靜下來的時候,一個小小的安全島就有無限的天地。
百年世事空華,一片身心水月。來來!小麻雀!當我們心意柔軟,體貼更深層的內在的時候,讓汽車去賓士,讓世界去喧鬧吧。我們的心安靜下來,雖然我們都懷念山澗的溪流,但在心靈澄靜的時候,即使在城市裡,我們的心裡也自有溪水淙淙。
雲門禪師曾經寫過這樣的對聯:
道人一樣平懷處,日日是好日;
不斷澆沃般若水,處處開蓮華。
特別是在旱季的午後,人心的燥熱一如氣象,我們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智慧之水,才不會被焦熱的火焚燒。天天都是最好的日子,生活里到處都開著蓮花,這看來是多么單純的祝願,卻是大部分現代人遙不可及的,那是由於好日子要內心潤澤,蓮花要開在無染之水鄉。
我在乾旱的季節,保持心的潤澤,我在污泥穢地,有一種無染的心情。
人生是如此渺小短暫,在菩提樹的葉子、酒瓶椰子的圓圈以及麻雀的歌誦里,我們學習著歡喜與深思,不要寄情於不可知的未來吧!也不要悔恨過去曾經造作的業障吧!
活在現在,現在就是最好的一刻;活在清淨,清淨就是最好的解脫!
4
一個人走入菩提,就是從此刻走向清淨之路吧! 想一想,佛陀在菩提樹下看見清淨晨星的那一刻,青年俊美的佛陀是有一種感性的胸懷,那種感性是潤澤和不染的,充滿了對悲苦生命的憫恕之情,也充滿了對平凡生命的大愛。
那天邊的一顆星星是一種象徵,象徵了人應該走向提升的、清淨的、超越之路。
我們在夜裡走到屋外,或在清晨推窗的時候,都有看見明星的經驗,明星其實並不遙遠,就如對生命的憫恕與大愛並不遙遠,有緣有願的人就會看見。
我們看不見近在掌邊的明星,是由於我們不能時時思及佛陀坐在菩提樹下的身影,他的身體不動如山,卻是柔軟飽滿的;他的臉容堅定平寧,卻帶著生命最深情的微笑;他的眼眸高遠深邃,卻飽含對眾生無比的博愛。
哪一顆星星是佛陀曾經看見的那一顆呢?經典里沒有記載,但我在看到佛陀悟道的這一段時,就肯定了佛的悟道是感性的、動人的、充滿熱情與芬芳的。
當我們說自己在開始走入佛法,那是說我們已經知道了:從前有一顆星星,那顆星一直亮到現在。體驗了佛法的光明,是說知道了:現在、此刻、如果我睜開心眼,也會看見那一顆星星。
5
這一冊《天邊有一顆星星》正是在表現這種感性的情懷。
這本書原來是由演講稿集成,由於是演講,所以不能像寫文章一樣,有準確的語言與優美的詞章,但也由於是演講,保持了口語的生動與隨機的思維,相信是更容易接受的。
去年,洪建全基金會曾出版了一冊我的演講集《身心安頓》,得到了非常熱烈的迴響,出版界的朋友因此鼓勵我把歷年的演講拿來出版,這樣一來可以使更多的人分享演講內容;二來可以因演講集的出版,今後減少到各地演講的場次。
《天邊有一顆星星》是這系列演講集中的第一本,大約是三年多前講於“菩提園佛化藝術中心”的講稿,感謝楊錦郁小姐費心整理,使這本書有了更簡潔的面貌。也要特別感謝菩提園的紀顯曄居士,如果沒有他幾年來不斷的督促,就不會有這套演講集了。
但願讀到本書的人都能得到一些歡喜,進而有歡喜之心,來面對這充滿困頓的人世。
一九九一年六月
台北永吉路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