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深處開蓮花》內容簡介:連石頭都可以撞出火來,其他的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呢?全書由“港都夜雨寂寞暝”、“溫一壺月光下酒”、“歲月的燈火都睡了”三卷構成,收錄了作者散文創作集中噴發期的三十多篇散文,其中的許多篇章把視點放在小人物、平常事上,從喝酒賞月、吃飯散步等小事中感悟生活、體味過去、思考當下。經過十年的歷練,林清玄的散文從飛揚浪漫到淳厚深思,再從生活里提煉出寬廣的胸懷和敏銳的識見。讀者在感受鼓舞的同時,也是在提升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洞察力和審美品味,以及氣清神定的寬厚胸懷。
基本介紹
- 書名:林清玄作品:靈性深處開蓮花
- 出版社:線裝書局
- 頁數:245頁
- 開本:16
- 作者:林清玄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2007450, 978751200745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靈性深處開蓮花》編輯推薦:最靈動的感悟,最簡單的幸福!林清玄創作噴發期的頂點之作,大陸獨家授權!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語散文大師林清玄為你禪釋靈性人生,點亮無盡慧燈。——南懷瑾、余秋雨、于丹鼎力推薦!
作者簡介
林清玄,台灣高雄人,著名散文大師,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主編等職。二十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蓮花開落》,正式走上散文創作的道路;三十歲前攬盡台灣各項文學大獎;三十二歲與佛法結緣,入山修行三載,出山後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20世紀90年代台灣最暢銷的作品;四十歲出版“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被推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圖書;五十二歲完成《林泉》、《清歡》和《玄想》,被選為台灣中學生優秀讀物。
他從文學到佛學,悲智雙運,情境兼容,不斷創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來,他著書百餘部,且本本暢銷,風靡整個華人世界,被譽為海內外最有影響力的華語散文大師。
他從文學到佛學,悲智雙運,情境兼容,不斷創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來,他著書百餘部,且本本暢銷,風靡整個華人世界,被譽為海內外最有影響力的華語散文大師。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他(林清玄)顯然是特立獨行的,只是不憤世,不嫉俗,不令人如鯁在喉。姿態超然,風度溫和。
——《讀者·原創版》
林清玄以他從容單純的文字,以他高遠的思想,在時間的暗流里為我們撫平流年的傷痕。
——文軒網書評
——《讀者·原創版》
林清玄以他從容單純的文字,以他高遠的思想,在時間的暗流里為我們撫平流年的傷痕。
——文軒網書評
名人推薦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從身邊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談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滿禪境的喜悅,吸引人們進入一種質樸尋常、又自主尊嚴的精神境界。
——余秋雨
我讀了很多林老師的作品,我在林老師的茶香里悟到了太多,我說我懂得了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叫作林清玄。
——于丹
——余秋雨
我讀了很多林老師的作品,我在林老師的茶香里悟到了太多,我說我懂得了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叫作林清玄。
——于丹
圖書目錄
自序
卷一港都夜雨寂寞暝
月光下的喇叭手
兵卒無河
過火
刺花
負琴盲翁
失去的港都
合歡山印象
散步去吃豬眼睛
紅目連
花籽
風中的鈴聲
燈下
一炷香
戲耍
卷二溫一壺月光下酒
無關風月
溫一壺月光下酒
一杯蜜是煉過幾隻蜂的
不睡之蓮
一種溫存猶昔
生平一瓣香
雲無心而出岫
兩隻松鼠
深香默默
寒梅著花未?
明年荷花應教看
命脈
回眸
觀自在菩薩
孤獨的藝術
寂寞的藝術
卷三歲月的燈火都睡了
黑白筆記
相思、苦楝、合歡
香港仔,你不要哭!
歲月的燈火都睡了
刺青
三輪車跑得快
忘情花的滋味
掀起蓋頭來
表情
卷一港都夜雨寂寞暝
月光下的喇叭手
兵卒無河
過火
刺花
負琴盲翁
失去的港都
合歡山印象
散步去吃豬眼睛
紅目連
花籽
風中的鈴聲
燈下
一炷香
戲耍
卷二溫一壺月光下酒
無關風月
溫一壺月光下酒
一杯蜜是煉過幾隻蜂的
不睡之蓮
一種溫存猶昔
生平一瓣香
雲無心而出岫
兩隻松鼠
深香默默
寒梅著花未?
明年荷花應教看
命脈
回眸
觀自在菩薩
孤獨的藝術
寂寞的藝術
卷三歲月的燈火都睡了
黑白筆記
相思、苦楝、合歡
香港仔,你不要哭!
歲月的燈火都睡了
刺青
三輪車跑得快
忘情花的滋味
掀起蓋頭來
表情
序言
七年前,我剛從學校畢業,徵兵的通知還沒有來,我一下子落入了無所事事的空虛中。我付了每個月三百元的代價,在木柵租到了一個獨立的小木屋,作為暫時棲身的處所。
那個小木屋原是農家堆積雜物的倉庫,是個兩層的閣樓,樓下清理後,蓋成了一個簡單的浴廁,門窗簡陋,整日“嘶嘶”風響。樓上是我的房間,有一根粗大的木樑,高約六尺,往兩邊傾斜,最低的地方只有兩尺高,所以每次進屋~定要彎腰弓背。全屋唯一可以站的地方是木樑下八尺長兩尺寬的方寸之地。
最有趣的是,樓上樓下的交通是一個活動的木樓梯。我一回到家,就把木樓梯抽上來平放著;每有客來,再把木樓梯放下去;遇到不喜見的人就不放樓梯。這使我維持了完完整整的單獨的生活。那是我住過的最爛的一間房子,木板沒有一塊是完好的,到處都有蛀蟲和白蟻。我每天早上的第一件工作是清掃屋內被蛀得滿地都是的木頭粉屑,就寢前最大的困擾是屋子被蛀得“嘎嘎”作響,不得安靜。
但是我非常懷念那個木屋,也特別喜歡那時的生活方式,甚至連每夜伴著孤燈讀書時的蛀蟲鳴聲,至今還如同響在耳際。
從小木屋的窗子望出去,是一幅農家景象:一個大池塘,一個三合院,還有幾間瓦屋蓋在山坡上,而臨著我窗戶的是一棵老木瓜樹和一棵年輕的榕樹。我時常坐在窗前,看那明朗青翠的景色,也時常在池塘邊散步,任思緒奔飛。
我在那小小的木屋裡住了將近半年,這對於後來我從事寫作有決定性的影響。學生時代的我,雖然也在報章雜誌上寫文章,但最大的心愿卻是拍電影。我認為,寫一本書和拍一部電影比起來,渺小太多了。住在小木屋的時候,我時常跑到電影公司做一些零時工,希望有機會熟悉電影的環境,以便將來一展所長。可惜我每多拍一天戲就多一分對電影的失望,尤其是拍夜戲回來,因工作粗重而累得全身不能動彈,腦筋卻還是清楚地轉來轉去時。我省覺到,目前中國電影只動身體不動腦子的環境,可能不是最適合我的。
後來的幾個月,我忍痛放棄了實際的電影工作,重新開始寫作,並且是專注規律地寫作。每天,我把木樓梯抽到閣樓上,把窗子的破布幔垂下,依著一盞孤燈,一任心思泉涌奔瀉。我拒絕了外界的生活,那三個月,一共寫了近二十萬字,那可以說是我邁向專業寫作的重要基點。
這些年來,我雖然被生活逼得東奔西走,但從小木屋的歲月開始,幾乎沒有一天放下紙筆、停下寫作。我感覺有一股年輕時代的熱情在鼓勵、支持著我。我對自己的散文有一種奇異的偏愛,因為它們常常像一面鏡子,讓我照見年輕時候的自己。
寫散文也可以提醒我:不要低俗,不要世故,不要渾濁,不要暴躁;不要忘記少年時代的壯懷,不要忘記少年時代的理想,更不要忘記少年時代不怕挫敗的勇氣。
因此,我的寫作重心雖幾度改變,但在夜深人靜之際,我仍然寫著散文。這使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舒解,也使我即使處在最壞的景況中還能保持一絲清明。收集在這本書里的文章,都是我在工作餘暇寫出來的。我覺得這是我近兩年來生活改變、思想改變的一些記錄。
前些天,我去木柵看我舊時居住的小木屋。它已經在歲月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連後面的池塘都被填平,蓋起了公寓。我站在那裡悵然良久,想起了那一段簡陋的生活,也想起了這一段時間裡人事的變遷。我覺得,寫作是一個永恆的事業,否則,為何那段時間的作品留了下來,房屋卻完全沒有形跡了呢?
此刻想起匆匆逝去的時光,真如烈酒入腹,叫人血脈翻湧。三十歲應該是寫大作的時候了,重翻這些舊作,真想浮一大白,大喝一聲:散文小道,何足掛齒! 感謝妻子,她不但照顧我的生活,還是最好的讀者和批評家,使我能時刻保持警覺的態度反省自己的作品。就文章談文章,我覺得比起我當年的《蓮花開落》、《蝴蝶無須》、《冷月鐘笛》,這本集子已經大有進步了。
林清玄
於安和路客寓
那個小木屋原是農家堆積雜物的倉庫,是個兩層的閣樓,樓下清理後,蓋成了一個簡單的浴廁,門窗簡陋,整日“嘶嘶”風響。樓上是我的房間,有一根粗大的木樑,高約六尺,往兩邊傾斜,最低的地方只有兩尺高,所以每次進屋~定要彎腰弓背。全屋唯一可以站的地方是木樑下八尺長兩尺寬的方寸之地。
最有趣的是,樓上樓下的交通是一個活動的木樓梯。我一回到家,就把木樓梯抽上來平放著;每有客來,再把木樓梯放下去;遇到不喜見的人就不放樓梯。這使我維持了完完整整的單獨的生活。那是我住過的最爛的一間房子,木板沒有一塊是完好的,到處都有蛀蟲和白蟻。我每天早上的第一件工作是清掃屋內被蛀得滿地都是的木頭粉屑,就寢前最大的困擾是屋子被蛀得“嘎嘎”作響,不得安靜。
但是我非常懷念那個木屋,也特別喜歡那時的生活方式,甚至連每夜伴著孤燈讀書時的蛀蟲鳴聲,至今還如同響在耳際。
從小木屋的窗子望出去,是一幅農家景象:一個大池塘,一個三合院,還有幾間瓦屋蓋在山坡上,而臨著我窗戶的是一棵老木瓜樹和一棵年輕的榕樹。我時常坐在窗前,看那明朗青翠的景色,也時常在池塘邊散步,任思緒奔飛。
我在那小小的木屋裡住了將近半年,這對於後來我從事寫作有決定性的影響。學生時代的我,雖然也在報章雜誌上寫文章,但最大的心愿卻是拍電影。我認為,寫一本書和拍一部電影比起來,渺小太多了。住在小木屋的時候,我時常跑到電影公司做一些零時工,希望有機會熟悉電影的環境,以便將來一展所長。可惜我每多拍一天戲就多一分對電影的失望,尤其是拍夜戲回來,因工作粗重而累得全身不能動彈,腦筋卻還是清楚地轉來轉去時。我省覺到,目前中國電影只動身體不動腦子的環境,可能不是最適合我的。
後來的幾個月,我忍痛放棄了實際的電影工作,重新開始寫作,並且是專注規律地寫作。每天,我把木樓梯抽到閣樓上,把窗子的破布幔垂下,依著一盞孤燈,一任心思泉涌奔瀉。我拒絕了外界的生活,那三個月,一共寫了近二十萬字,那可以說是我邁向專業寫作的重要基點。
這些年來,我雖然被生活逼得東奔西走,但從小木屋的歲月開始,幾乎沒有一天放下紙筆、停下寫作。我感覺有一股年輕時代的熱情在鼓勵、支持著我。我對自己的散文有一種奇異的偏愛,因為它們常常像一面鏡子,讓我照見年輕時候的自己。
寫散文也可以提醒我:不要低俗,不要世故,不要渾濁,不要暴躁;不要忘記少年時代的壯懷,不要忘記少年時代的理想,更不要忘記少年時代不怕挫敗的勇氣。
因此,我的寫作重心雖幾度改變,但在夜深人靜之際,我仍然寫著散文。這使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舒解,也使我即使處在最壞的景況中還能保持一絲清明。收集在這本書里的文章,都是我在工作餘暇寫出來的。我覺得這是我近兩年來生活改變、思想改變的一些記錄。
前些天,我去木柵看我舊時居住的小木屋。它已經在歲月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連後面的池塘都被填平,蓋起了公寓。我站在那裡悵然良久,想起了那一段簡陋的生活,也想起了這一段時間裡人事的變遷。我覺得,寫作是一個永恆的事業,否則,為何那段時間的作品留了下來,房屋卻完全沒有形跡了呢?
此刻想起匆匆逝去的時光,真如烈酒入腹,叫人血脈翻湧。三十歲應該是寫大作的時候了,重翻這些舊作,真想浮一大白,大喝一聲:散文小道,何足掛齒! 感謝妻子,她不但照顧我的生活,還是最好的讀者和批評家,使我能時刻保持警覺的態度反省自己的作品。就文章談文章,我覺得比起我當年的《蓮花開落》、《蝴蝶無須》、《冷月鐘笛》,這本集子已經大有進步了。
林清玄
於安和路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