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洙

林洙

林洙,出生於1928年,福建省福州市人,清華大學退休教工,《梁思成、林徽因與我》等書的作者。清華大學建築系工作者、知名學者程應銓的前妻,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與程應銓有一子一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洙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
  • 出生日期:1928年
  • 職業:清華大學退休教工
  • 代表作品:《梁思成、林徽因與我》等書的作者
人物經歷,與程應銓相識,離婚,交往,結婚,文革之中,梁思成去世,其他,軼事典故,爭議,

人物經歷

林洙,1928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抗日戰爭時期曾在昆明的天祥中學讀書,是程應銓哥哥程應繆的學生。二戰結束時程應銓從緬甸回國,前往昆明探望兄長,經程應繆介紹認識林洙一家。抗戰勝利後林洙一家前往上海,程應繆叮囑同樣返滬的程應銓沿途多加關照

與程應銓相識

林洙的父親也是學建築的,他對一表人才,天資出眾的程應銓讚賞有加,竭力撮合二人。1948年,程應銓經沈從文介紹(也有說法是經程的同班同學吳良鏞介紹)去清華大學建築系任教,當時完成高中學業的林洙隨男友前往北京。
林洙和妹妹林泗林洙和妹妹林泗
到北京之後,林洙想進清華的先修班。但因為時逢解放前夕,當年先修班沒有辦。林洙只得自己複習,她持父親的介紹信去找福州同鄉林徽因並希望得到幫助。因為她的英文較差,林徽因決定每周二,五下午親自輔導她的英語。因為當時林徽因的肺結核已經到了晚期,授課只能時斷時續。
解放後不久,林洙接父親的來信催促,準備與程應銓完婚,並得到林徽因個人私下的資助。林程二人結婚時,主婚人正是梁思成。婚後,因為程應銓的緣故,即便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林洙還是進入清華大學建築系(當時稱營建系)任系秘書。林洙與程應銓育有一子(林哲)一女(林彤)。

離婚

1957年,程應銓因為提出保護古建築,批評北京市剝奪華攬洪陳占祥參與規劃之權,被認為是反對“黨的城市建設路線”遂被定為右派。受此影響,林洙從系秘書的位置上被調到資料室做管理員。1958年,林洙與程應銓離婚,並禁止兩個孩子再與他們的父親來往。據林洙說:”我不得不考慮這個家庭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來問我:“媽媽,你當初為什麼沒有和右派劃清界線?”我將何言以答?最後我決定離開他……“
程應銓則說:“她不許孩子來找我,三年困難時期,小老虎吃不飽,我就把饅頭切成片,放在暖氣片上,孩子放了學就偷偷上我的宿舍拿饅頭片吃,如果讓她知道了,孩子就會挨打……”
據程應銓對自己的侄女講,林洙58年跟他離婚時說,他只有兩件事是讓林洙感覺好的,一是1956年作為中國建築家代表團的成員出訪波蘭等東歐國家,那時林洙作為年輕的建築家的妻子覺得很風光;還有一件就是他譯了一本很好的書,得了不少稿費。林洙還說,如果他能在兩年之內解決問題,摘掉“右派”的帽子,那么他們還有復婚的可能。

交往

據林洙接受採訪時所述,1955年林徽因逝世之後,林洙一直陪伴著梁思成,“我們的感情也是在那段時間急劇升溫的。”以及“林先生去世時,梁公也因肺結核病在同仁醫院住院,後來聽說他出院了,住在諧趣園養病。於是我帶著"請罪"的心情去諧趣園探望他。一路上我盤算著怎樣問候他,並解釋一下沒能去探視林徽因的原因。自然什麼原因也不能自圓其說,反正不管怎么說,我無論如何也得去看望他了。沒想到一見了他,我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不住地往外滾,一下便伏在他肩上哭了起來,反過來倒是梁先生來安慰我,他輕輕地撫著我說:……“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梁思成剛剛喪偶,而林洙卻並未離婚,甚至1955年她和程應銓的第二個孩子才出生。
然而在接受另一次採訪時,林洙卻表示在林徽因逝世七年之後,即1962年她利用業餘時間主動為梁思成整理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兩人開始頻繁接觸並產生了感情。
根據林洙書中的描寫:一天,梁思成於是鼓足勇氣,半是忐忑,半是自嘲,給她寫了一封大膽的信:真是做夢沒有想到,你在這時候會突然光臨,打破了這多年的孤寂,給了我莫大的幸福。你可千萬千萬不要突然又把它“收”回去呀!假使我正式向你送上一紙“申請書”,不知你怎么“批”法?……我已經完全被你“俘虜”了……署名是“心神不定的成”。林洙當面看完了這封信,梁思成卻害怕唐突了她,囁嚅著說,我以後……再不寫這樣的東西了……林洙一聽到這樣的話,陡地覺得傷心。她撲到她敬愛的師長和朋友的懷裡,放聲大哭起來。沒有海誓山盟,沒有花前月下,他們只是決定,從此以後生活在一起。

結婚

1962年,林洙與梁思成結婚。這樁婚姻遭到梁思成生活圈子裡各方面的激烈反對。當年,是梁思成親自為程應銓和林洙做主婚人,而如今,程應銓的師長卻娶學生的妻子為妻,這幾乎超越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道德底線。偏偏這位學生又曾為師長的不公遭遇仗義執言而蒙冤。梁思成的弟妹們聯名給他寫了一封抗議信,梁思成與林徽因多年的好友張奚若曾對梁聲稱若執意與林洙結婚便與梁絕交,並果然從此不與梁來往。據程應銓對朋友表示,林洙與梁思成結婚時,系裡曾經徵求過他的意見,並問有沒有複合的可能,被程一口回絕。林洙和程的一對兒女也隨了林姓。
對於梁思成第二次婚姻除了異議之外,也有竭力贊成者,對此,楊永生先生也有一段文字記述,他寫道:這裡,首次向大家披露一件事實:梁思成與林洙結婚還驚動了時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彭真同志。在他們婚後不久,北京市政府召開一些研究城市建設問題的會議,梁思成應邀參加。會後,副市長吳晗拉著梁思成說:“思成,坐我的車,到我家來坐坐。”到了吳晗家裡,吳晗說:“前些時候,彭真同志問我,你們為什麼反對梁思成結婚,他的生活需要有人照顧嘛!”梁思成向吳晗介紹了林洙的情況,評述了他們的婚姻經過並說他與林洙相識已有十四年之久了。吳晗同志一邊聽著,一邊點頭。臨告別時,吳晗又說,彭真同志讓我轉告你,他說“你告訴梁思成,‘我支持他們的婚姻!’”梁思成回家後,非常高興地對林洙說:“現在我們的婚姻得到了第一書記的支持”。

文革之中

1966年6月,清華大學出現批判梁思成的大字報,稱他是與彭真同夥的反黨分子(這正是因為當初彭發話支持梁再婚),是反動學術權威。此後,各種批鬥接踵而至。
1968年8月27日,在康生等編造的《關於三屆人大常委委員政治情況的報告》和《關於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政治情況的報告》中,梁思成被列入“叛徒”、“叛徒嫌疑”、“特務”、“特嫌”、“國特”、“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名單,被中央文革小組定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11月7日,駐清華大學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和“革命師生”召開批判梁思成大會。此後,梁思成病情急劇惡化,11月17日,在周恩來總理的關照下,住入北京醫院,邊治療邊檢查思想。
在這一時期由於梁思成遭到反覆的衝擊和批鬥,工資被停發,身心都受到了嚴重摧殘。林洙在這一階段對梁思成及梁思成岳母(也就是林徽因母親)的扶持和照顧是值得肯定的。1971年末,梁思成在北京醫院的病床上對陳占祥說:“占祥,這幾年,多虧了林洙啊!”

梁思成去世

梁思成去世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一些原因,林洙在清華並不受歡迎。”人們給我的似乎都是冷眼,因為我要找的人是林洙。“然而自從林洙在2004年,也就是林徽因誕辰100周年之際出版了《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之後,她開始慢慢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由於近些年關於民國文人,尤其是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徐志摩等人的一些緋聞軼事炒得很熱。林洙作為梁思成的遺孀,開始經常接受各種平面媒體和電視採訪。並相繼撰寫,編譯,整理,協助出版了一系列關於她和梁思成私生活,以及建築學術方面的書籍。然而由於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她的採訪和文章中經常對一些事情有著前後截然相反的矛盾闡述,在一些事件發生時間的記錄上也時常錯亂。再加上其學術水平極其有限,《梁思成全集》一書所存在的大量誤配圖片也是來自於她的手筆。
林洙

其他

1982年,清華建築系組織專家教授編輯《梁思成文集》,2000年,清華建築學院和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共同發起出版編輯《梁思成全集》,林洙也參與其中,負責編輯《梁思成全集》第九卷,其主要內容是:設計作品、建築繪畫及梁思成年譜。

軼事典故

在林洙與梁思成結婚後,由於這樁婚姻的緣故,梁思成逐漸與自己的弟妹,自己過去的朋友甚至與自己的一對兒女漸漸疏遠。並發生了以下一系列事件。
1、在梁家的客廳里,原本掛著一幅由著名油畫家李宗津所畫的林徽因像。林洙和梁思成結婚後,取下了這幅畫。為此梁再冰曾打了林洙一巴掌,並拂袖而去。此事當時從清華一直傳到北大。
2、楊永生先生曾記述有這樣一件難以考證的趣事:“劉敦楨先生得知梁思成與林洙結婚,寄給梁先生一封信,既沒有台頭,也沒有落款,那四個字是‘多此一舉’。劉先生是一位不苟言笑、非常嚴肅的學者,誰也不會料到他竟來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幽默,弄得梁先生啼笑皆非”。
3、在同一篇文章中,楊永生先生還記述了相關的另一件趣事:“婚後梁先生有一天到中國建築學會,那時,這種會大都在上午八點半開。到鐘點,大家都到齊了,唯獨梁先生沒來,他既是理事長,又是大名鼎鼎的學者,大家只好等待。等了一些時候,梁先生才來到會議室。這時,有一位領導破天荒開了一句玩笑:‘君王從此不早朝’啦!哄堂大笑,梁先生不知所措,只好一言不發,笑嘻嘻的坐下來開會。”
4、沈從文說,文革前開政協會議,會後政協委員們可以優惠價買當時算是高檔生活用品的高壓鍋,他和林巧稚都買,梁思成卻沒有登記,林巧稚就調侃說:“現在梁公的錢自己作不得主了,得回去請示新夫人。”沈從文對此評價:”林洙就是愛錢。“

爭議

63年“雙反”,林洙被懷疑占用公款,系裡找梁談話,事後梁對林說:“小石剛走,他和我談了一些運動中的情況,組織對你的審查不是輕率的,不是無根據的懷疑,而是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梁思成停了片刻又說:“你聽著,不管你的問題多大,貪污了多少錢,只要你徹底坦白,我願意也有能力幫你退賠,並且不會影響今後我們之間的感情。如果你真的沒有問題,那就振作起來,幫助領導把問題弄清楚。但是我告訴你,如果最終你的話和組織的結論不一致,那我是相信組織的,那我們之間的關係就算完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