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村

林洋村

林洋村位於洋里鄉北方約7公里處,東面與劉地村接壤,西面為閩清縣,南接花橋村,北接長基村。全村耕地面積620畝,山地面積7570畝,人口180戶,800餘人。下轄前林洋、里林洋、岩下3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洋村
  • 外文名稱:林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洋里鄉
  • 地理位置:洋里鄉北方約7公里處
  • 人口:800餘人
  • 著名景點:花橋村
  • 類別:綠化區
福建省福安市城陽鄉林洋村,林洋村歷史,林洋村史料,廣西南寧市武鳴縣鑼圩鎮下轄村,

福建省福安市城陽鄉林洋村

林洋村系福安市城陽鄉管轄,位於福安市東官路前往柘榮、霞浦途經之地,東靠韓陽十景仙嶺東山雪晴,西鄰秦溪洋開發區,南接韓陽十景石門漏月,北鄰留洋瀑布。村落面積3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560人,136戶,轄有4個自然村,林洋、坪崗、黃柏嶺、坑裡樓等5個村民小組,距市區11公里。

林洋村歷史

林洋村始祖是宋代元五年從壽寧縣遷徒林洋,距今808年。民國23年黃柏嶺自然村有革命烈士陳金全、安福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陳金全之妻孫素珠、閩東蘇維埃政府婦女會主席等五人。解放後坪崗村有社教時期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陳紹鈴,坑裡樓解放後定為福安市老區、畲族基點村,民國23年時期在解放後曾任中顧委曾志、寧德地區專員黃垂明革命活動的主村。

林洋村史料

林洋村村尾有千畝樹林,村中有一條溪,溪中有金龜潭、有宋代建築陳氏祠堂一座,林洋、坪崗有清代建築古民居10座左右。尤其是坪崗自然村後門山有明朝三十六葬墓地一座直上蛇里山(仙閣梁)。登上“韓城一頂峰”仙閣梁,北望東山柘榮;西覽占洋層層山嶺;南瞰韓城園林市貌;東眺白馬港海上田間風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眼觀六路,耳觀八方。“忠比文山”的抗清民族英雄劉中藻聚眾萬人於這險要隱蔽的盆谷中練兵。清光緒十年版《福安縣誌》中記載:中藻義舉,震動仙界。奉五帝之命,五馬神前來扶危。無奈天意難違,進退兩難的五馬神只能隔著龍潭溪在仙閣梁練兵場對面落腳成山神。“萬壑通明處,懸岩斗水開。斷雲隨鳥去,飛瀑卷山來。難勸雷霆靜,惟聞風雨哀。遐山思穴石,滿種一梅峰”。劉中藻這首詩《龍潭池洞觀瀑布》詩,寫出了當時仙閣梁、龍潭瀑布的自然景觀,寫出了當時抗清鬥爭的嚴峻形勢。沿著劉中藻兵古道追魂,可見當年寬達丈余的寨牆石砌基座,可見練武場和點將台,可見盆谷那兩口不竭的古井和試劍石的陳跡點點。

廣西南寧市武鳴縣鑼圩鎮下轄村

地理位置:林洋村位於鑼圩鎮東南部,東鄰寧武鎮培桂村,南與寧武鎮新甫村隔河相望,西與兄弟村岜勛村交界,北面與樹合村相鄰,東北部和華僑投資區里建農場平良分場接壤。村部所在地距鑼圩鎮政府17公里。是鑼圩鎮甘蔗種植大村之一。全村有9個自然屯,11個村民小組。居住有壯、漢、瑤各族人民470戶,人口1619人。
歷史沿革:林洋村是一個設立不久的行政村,是一九七九年以本鎮岜勛大隊分設出來的一個行政村,當時命名為林洋大隊。到1984年9月又改為林洋村民委,1987年改為林洋村公所,下轄東林村民委、岜羊村民委、雷密村民委和水響村民委共四個自然屯村民委。於1994年取消村公所名稱,取消自然屯村民委,設立一個林洋村民委員會。
自然環境:林洋村東北部為喀斯特地貌石山,西南部以緩坡和小平原地為主。南環繞武鳴河,西北部有鑼圩河匯入,又是武鳴河與鑼圩河交會處。在村部前面還有多個冬暖夏涼的潭水,更有豐富的地下河水資源,目前還有正在籌建的六馬發電站。轄區面積9.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4976畝,其中水田1072畝,畚地3904畝。村內有伏里壩,東林壩、水響壩和六馬壩水利灌溉網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霜雪少見,植物四季常綠,特別有利於發展亞熱帶果品作物,加上地住於新公路沿線和華僑投資區接壤,交通便利,是優質農業和農業產品加工企業的投資環境。
經濟狀況:林洋村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林茹、紅橙、龍眼、荔枝等水果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