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橋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橋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3年
- 設立年份:1984年
- 國家:中國
- 性質:地名
- 曾用名:林橋大隊
- 羅馬字母拼寫:Línqiáo Cūnmínwěiyuánhuì
林橋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
林橋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林橋”指村前有兩座木橋,雙木為林。意即駐地在林橋村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歷史沿革新中國成立前和新中國成立初,均屬楓江鄉;1956年由林橋初級社轉為林橋高級社,1958年改為...
林橋村村民委員會是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林家橋集鎮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代屬雲間鄉十一保一圖、六圖;民國期間隸亭林區三涇鄉,解放前夕為朱行鄉六保;1950年隸亭林區胥浦鄉;1956年建中聯農業社;1958年稱中聯大隊;1967年10月改名東方紅大隊;1980年12月更名林橋大隊;1984年改鄉村建制後成立林橋...
梁林橋村村民委員會 梁林橋村村民委員會,1981年 設立 的地名 。地名含義 因村部旁一橋名為梁林橋,故名。歷史沿革 1980年前為聯合大隊,1981年體制改革更名為梁林橋村,2001年5月由原梁林橋村、永聯村合併,命名梁林橋村,地名沿用至2011年9月28日。
林橋村位於海安鎮北郊,南與大里村毗鄰,北與隆政村、建設村接址,東與自由村相望,西與德興村為畔,交通便捷,區位優越。村情概況 林橋村耕地面積1845畝,總人口為2044人,16個村民小組。幾年來,我們林橋村黨員幹部全力支持各項建設,不斷加大投入改善民眾生活,水泥路、自來水、有線電視、有線廣播、農電改造、...
村中人口約1000人,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老人留守在村中,生活非常輕鬆。村里靠近深山的一個小組,因常年喝沒有處理山泉水,山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過高,導致村民中的缺陷生理的比例較高。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的大力投入,本村的交通、衛生、教育有了大大的改觀。有了一條3.5米寬的村級路可以開通客車了。
二、黨員幫扶困難戶脫貧。村民蘇兵枝一直很困難,黨員張旭幫扶資金,使他發展起養羊40多隻,走上富裕之路。三、黨員扶助有發展意識戶建設施農業。由於種植大棚效益好,黨員動員啟發,種植大棚蔬菜,李平芳幫扶先流轉土地成功使我村2戶近日開工興建200畝規模大棚。 總之,特色做法就是黨員幫扶民眾辦實事,發展經濟,使...
福建莆田城廂區鳳凰山街道林橋村 本村位於莆田市西北部鳳凰山,東到旅遊路。西到常太,南到霞林,北到龍橋。全村面積 4.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670畝,山地6200多畝,總人口1386人,共有310戶,為三個自然村,8各村民小組。設立一個黨支部,黨員54名。主要經濟作物有枇杷、龍眼,主要經濟支柱是枇杷種植。2012年...
林橋村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最北部,東鄰許巷村,南與陳院村一河之隔,西近杭莊村,北至方巷鎮廟橋村與陳花村接壤,一澗之隔,全村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74畝,其中計稅面積2650畝.全村共有黨員135名,村片幹部9名,35個村民小組,農戶1111戶,總人口3680人,龍頭企業一個,揚州萬達羽絨製品實業有限公司,民營企業8...
中林村村民委員會是以其所在地而命名的地名 。地名含義 系中墳、翠林二個行政村的聯合名稱。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溪漾鄉鐘埭、翠林2個行政村;1954年先後組建中墳等3個初級社;1956年12月合併為中林高級社;1958年10月成立公社時,與七星、秀溪一社、大橋3個高級社合併為新埭公社八大隊;1961年4月分建為林橋、...
林橋村是安徽東部唯一從事花木生產的專業村,全村有22個村民組,42個自然村莊,1100戶,人口4300多人。現有苗木花卉近1.1萬畝,約占全村面積的百分之90%,擁有1500畝水面,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建有一座占地6000畝的植物科普園,園內苗木花卉品種繁多,涵蓋了朴樹、女貞、廣玉蘭、桂花、紫薇、雪松、合歡、石楠、等...
林橋村位於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林橋村位於本寨鄉西北面,距鄉政府駐地20多公里,北靠水岩鄉及三都縣合江鎮、甲照村,東接羊場村,南接中安,西與基長鎮毗鄰,是布依族,水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寨,272戶1297人,文化結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為7人,國中為392人,國小...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鎮長林橋村共有34個村民小組,1254戶,3548人,耕地面積1973畝。現有黨員83名,建立村黨總支部委員會,下設兩個黨支部(工業黨支部、農業黨支部)特色介紹 村內現有企業六家,即中日合資南通江東製衣有限公司、南通藝玲時裝有限公司、南通青源服飾有限公司、南通昌盛球墨管件鑄造有限公司、南通...
養馬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養馬塘自然村,系村東有口水塘專門供舊時養馬而用,故得名養馬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建國初屬舜山、復興鄉;1958年建林橋、養馬、丁崗大隊,分屬舜山、屯倉公社;1962年成立復興公社,養馬、丁崗大隊屬之;1981年復興公社更名復興集...
後高牆被拆,於1958年改名高祥,意為高瞻吉祥。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成立高祥大隊,屬高祥公社。1969年河溪、大板兩公社合併成立東勝公社。改屬東勝公社。1983年體改時改稱為高祥村村民委員會,屬東勝鄉。1994年撤鄉並鎮,建立龍泉鎮。屬龍泉鎮,2004年高祥村和林橋村兩村合併成立高林村,地名廢止。
七星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系高級社名稱的沿用,取七個初級社組織起來之意。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溪漾鄉王家行政村和虹橋行政村一部分;1954年先後組建王新等7個初級社;1956年12月合併為七星高級社;1958年10月成立公社時,與中林、大橋、秀溪一社3個高級社合併為新埭公社八大隊;1961年4月分...
花林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10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其境內曾有一座橋名“花林橋”,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後,成立九井堡行政村,村址設在九山自然村,隸屬青山鄉人民政府。1955年隸屬青山鄉人民委員會;1956年成立青山高級社,隸屬未變;1992年3月,撤鄉並鎮後,隸屬...
石新村村民委員會是由黃埭鎮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其前身為石橋大隊,因與北橋公社的石橋大隊地名重複,故由上級政府更名為石新大隊。含新的石橋之意,故名。歷史沿革 1 949年5月屬吳縣黃埭區黃埭鎮林橋鄉,1956年併入裴圩鄉。建立高級社時為向前7社。1957年3月劃歸東橋鄉,為19社。1958年9...
余林村民委員會 余林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轄區內余林橋而得名。歷史沿革 後因區劃調整,該村隨之拆除。
花林橋是1965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有座花亭橋,被後人讀成花林橋,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後,成立花林行政村;1956年成立青山高級社,隸屬未變;1958年“鄭社合一”,隸屬花林橋生產大隊;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鎮建制,更名為花林橋自然村,隸屬花林村民委員會;2004年1...
馮閆曹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馮家、閆莊和曹家三個自然村,且村莊分別以馮姓、閆姓和曹姓村民所建,故得名馮閆曹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屬亮甲崗鄉;1955年屬鹿塘鄉;1956年撤區後屬亮甲崗鄉;1957年10月屬鹿塘區;1958年屬明陵公社;1970年1月成立...
董巷村村民委員會是由黃埭鎮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自然村董巷上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5月屬吳縣黃埭區黃埭鎮林橋鄉。1956年併入裴圩鄉。建立高級社時為向前6社。1957年3月劃歸東橋鄉,為20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時與19社合併為7大隊。1959年7月為13大隊。1961年稱董巷大隊,1983年政...
截至2011年末,大廟鎮轄大廟、周圩、亮崗3個居民委員會,嘆兒灣、三河、東陵、薛李、鄔崗、楊崗、林山、周圩、山南、高陳、林橋11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0年6月,大廟鎮轄3個社區、11個行政村:大廟社區、周圩社區、亮崗社區、希望村、三河村、東陵村、薛李村、鄔崗村、楊崗村、林山村、周圩村、山南村、...
王家洲 王家洲,2002年 廢 止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因該地為王姓村民在一片小洲上建造房屋居住,後形成村落,故名王家洲。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林橋大隊,1983年體改時屬林橋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高祥村和林橋村兩村合併成立高林村,現屬高林村村民委員會。由於出行不便,村民於2002年全部搬遷。
1958年設雙園,楊家渡兩個大隊。屬楓江公社;1960年改屬林橋公社,1963年歸屬楓江公社。1984年撤大隊改設楊家渡村民委員會,管轄樓下、楊家渡、雙元、舍下、梘頭5個自然村。2003年9月根據吉水縣府辦抄字[2003]148號文撤銷楊家渡村委會、下黃家村委會、林橋村委會,合併成立蘭田村民委員會。
截至2011年末,舜山鎮轄和平、炮咀、石固、練山、林橋、復興、舜山、大安、六郎、三灣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31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舜山鎮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和平村、炮嘴村、石固村、練山村、林橋村、復興村、舜山村、大安村、六郎村、三灣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舜山鎮地處來安縣城北部11...
2002年2月,原城南鄉的白洋、朱坑、林橋劃歸鳳凰山街道,屬鳳凰山街道的北磨、下磨劃歸龍橋街道,原公園社區撤銷,其所在地劃歸月塘社區並管。2011年末,鳳凰山街道轄南門、南園、龍德井、筱塘、月塘、新塘6個居民社區委員會,林橋、白洋、朱坑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7居民小組、30個村民小組。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
原車林橋村,1949年初為慈谿縣祝江鎮八保。1950年為祝江鄉七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新橋鄉和平高級社。1961年為三七市公社和平大隊。1962年為車林橋大隊,1986年為三七市鎮車林橋村村民委員會。原力樹橋村,1949年初為慈谿縣祝江鎮六保。1950年為祝江鄉六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新橋鄉和平...
1958年2月10日,根據廣西省人民委員會(57)民字第72號頒發《關於撤區並鄉的決定》,貴縣將17個區改為6個大區,覃塘區屬6個大區之一,駐地覃塘,轄三里、五里、吉塘、覃塘、根竹、覃南、黃練;1959年以後,設覃塘公社;1988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貴縣建貴港市,設覃塘鎮;1996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