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梧岡
- 出生地:廣東蕉嶺縣新鋪鎮
- 出生日期:1885
- 逝世日期:1957
- 畢業院校:東京早稻田大學
林梧岡(1885—1957),宇桐,家名桐桂,譜名超驥,廣東蕉嶺縣新鋪鎮南山下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就讀於上海公學。宣統元年(1909)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早稻田大學攻讀教育,參加中國同盟會。
民國元年(1912),林梧岡與新鋪地方熱心教育的人士陳集菀、曾清吾等,籌辦新鋪公學(新鋪中學),在該校擔任教員、校董、教務主任和校長等職。
民國14年(1925),林梧岡應南山林姓宗族之請,擔任五全學校校長。任內擴建校舍,革新學制,使學校面貌一新。民國17年,新鋪公學校董會選舉林梧岡任校長。次年,編寫《蕉嶺新鋪公學十七年概況》,記述學校推行新學制的情況。
民國19年(1930),他辭去新鋪公學校長職,應吳偉康等人的邀請,到爪哇巴達維亞創辦華文“義成學校”,任校長,在華僑子弟中進行祖國文化教育。
民國24年(1935),林梧岡回國任蕉嶺縣教育科科長,兼任蕉嶺民眾教育館館長。該館在西街附設“民眾學校”,開4班,招收附近無錢讀書的貧苦人民子弟入學,免收學、雜、課本費,開創當地免費讀書的先例。
民國28年(1939),塗思宗等人倡辦“倉海職業學校”,林梧岡被推為籌備委員,負責交際聯絡、印發捐簿、徵求各方贊助等工作。
抗戰期間,潮汕淪陷,大量難民涌到蕉、梅、閩、贛,饑寒交迫,無處安身。林梧岡對此深感痛心。時值他的女婿蔡復生擔任戰區兵站總監,林梧岡勸說他與廣東籍將領薛岳、羅卓英、吳奇偉等商議,集資創辦“南僑墾殖公司”,在江西省泰和縣沙村塘購荒地,成立“健華墾牧場”,林梧岡任副經理,收容潮汕難民,招集蕉、梅貧困人民到該場從事墾殖畜牧。場中經濟收入稍有結餘,就著手創辦“健華國小”,自任校長,免費招收流亡難民子弟和部分本地貧困戶子弟就讀。經過幾年經營,該國小成為六年一貫制的完全國小。民國35年(1946),林梧岡告老還鄉,於195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