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英(海南辛亥革命第一人)

林文英(海南辛亥革命第一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文英(1873—1914),祖籍海南文昌,出生於泰國,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時代即胸懷大志,通讀經史。1909年林文英遵照孫中山指示返瓊成立中國同盟會海口支會。1913年為反對袁世凱的獨裁統治,林文英再次返瓊,在海口創辦海南較早的革命報紙《瓊島日報》,任總編輯兼記者,撰寫文章宣傳愛國思想,宣傳共和。1914年3月27日,瓊崖綏靖公署督辦陳世華奉袁世凱之命,逮捕了林文英,在1913年4月2日夜將林文英秘密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文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泰國
  • 出生日期:1873年
  • 逝世日期:1914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生平,主要經歷,紀念碑現狀,

人物生平

林文英(1873—1914),出生於泰國,早年在暹羅(今泰國)經商。後赴日本學習法政,與孫中山先生籌劃革命,奔走于海內外,結納同志。畢業後返回暹羅,與王建中等捐集巨資,創辦《華暹新報》,發展中國同盟會會員。1911年11月廣東都督府成立後至廣東,被派組織瓊州機關籌備處,因遭當地頑紳反對而作罷。旋又被派為瓊州知府,辭不受。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林文英被委任為瓊州交通部長,並受孫中山委託組建瓊州國民黨支部。1913年當選國會眾議員,與陳宏猷、翁桂清等創辦《瓊州日報》。旋赴北京,提案質詢袁世凱大借款案。二次革命不幸失敗,被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離京返歸故里,復創《瓊華新報》。未及出版,1914年3月即遭袁世凱密令查封,林文英被捕犧牲。

主要經歷

林文英烈士是海南參加辛亥革命的第一人,因宣傳愛國思想,揭露袁世凱復辟帝制陰謀,於1914年被殺害。後來人們在府城為他建碑,孫中山先生親自敬題碑文“烈士林文英之墓”。如今一座銘世的豐碑,在喧譁的市井聲中幾乎被淹沒,在污染的環境中殘存……
跟隨孫中山宣傳愛國思想
2011年10月21日,記者在海南省檔案館資料室,得到王女士給的一頁資料,這是林文英烈士的簡略事跡,它展現林文英烈士的革命人生,發出他英勇就義時的誓言:“溘然長逝去悠悠,竟把頭顱換自由。我不負人人負我,願將鐵血灌神州。”
林文英是海南省文昌市人,1873年出生於泰國一個華僑家庭,是中華民國國會眾議院議員、辛亥革命烈士。1903年,林文英自泰國赴日本東京留學,1904年在日本橫濱經廖仲凱介紹結識孫中山,加入中國同盟會。畢業後,返回泰國捐巨款創辦《華暹時報》,宣傳革命,協助孫中山籌款,購買萬侖火船運軍械回國接濟起義,曾參加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起義失敗後,林文英陪同孫中山奔走南洋各地,發動華僑支持和參加革命。1909年,林文英奉孫中山之命回海南,在海口成立中國同盟會海南支會,發動青年學生和鄉親入會。袁世凱背叛辛亥革命、竊據總統職位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國人民的激烈反對。林文英因發表反袁言論而被通緝,林文英前往上海與孫中山一起制訂討袁計畫。在1913年討袁的“二次革命”中,林文英追隨孫中山四出講演,募捐籌款,支持革命。革命失敗後,林文英同孫中山出國逃亡。之後,林文英又陪同孫中山回國,奉命再返海南,同陳子臣等中國同盟會海口支會會員在海口市西門外街(今新民路139號)創辦《瓊島日報》,林文英自任總編輯兼記者,宣傳孫中山的民權主義,宣傳愛國思想,宣傳共和,並創辦平民學校,向民眾傳播革命理論。
揭露袁世凱陰謀被殺害,孫中山親題碑文
林文英經孫中山推薦,被選為眾議會會員,赴京就任期間,敢於發表反袁言論,引起當政者的忌恨和蓄意謀害,林文英得到孫中山的手諭,及時潛逃出京。在後來的反袁高潮之際,林文英得到孫中山親贈的寶劍和紅旗,經穗返瓊與瓊崖討袁軍總司令陳俠農共商討袁大計,在海口市商會會長陳家富的資助下復辦《瓊島日報》,宣傳愛國思想,揭露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罪行,引導反袁鬥爭席捲全瓊島。
林文英的革命行動,觸怒了袁世凱政府,1914年3月29日,廣東都督龍濟光和瓊崖督辦陳世華奉袁世凱之命將林文英逮捕入獄。1913年4月2日夜間,林文英被秘密殺害於府城第一公園(今瓊山區工人文化宮),年僅41歲。林文英在就義前高呼:“打倒袁世凱!”“擁護孫中山!”“反對帝制,擁護共和!”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稱帝失敗,眾叛親離,暴斃死亡!孫中山為林文英昭雪,追認林文英為烈士。1919年,林文英的遺骨歸葬於文昌市清瀾世坑村之南,孫中山親自敬題碑文“烈士林文英之墓”。當時的國民政府還接受海外華僑的建議和募捐,在林文英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碑亭以示紀念。

紀念碑現狀

烈士逐漸被淡忘 紀念碑周圍環境亂
2011年10月22日記者重訪了林文英烈士紀念碑,了解到烈士的簡單事跡鮮為人知,烈士紀念碑逐漸被遺忘,紀念烈士的活動少有舉行。
林文英烈士紀念碑林文英烈士紀念碑
記者發現,紀念碑向街的一面已被圍牆擋住,圍牆連著五花八門的店鋪,這些店鋪的近處又高聳著不少樓房,店鋪和樓房充滿了現代的市場氣息,靜縮圍牆裡面一隅的低矮紀念碑幾乎被樓房和店鋪掩沒,不知情的人走在府城文莊路上,很難發現大院裡有一座烈士紀念碑。記者在文莊路上,以遊客的身份向一個學生打扮的年輕人打聽林文英烈士紀念碑的情況,他竟說不出紀念碑的地點。
圍牆將工人文化宮圈成一個大院。大院並不像以往那樣寬敞,裡面顯得有點擁擠,一個私人承包的停車場約占了大院的一半,車場上停放著許多車輛,其中有不少很有派頭的轎車,有些車輛竟擺到紀念碑的圍欄邊,與紀念碑僅有五、六步之距。記者在拍攝烈士紀念亭時,一個在紀念亭旁邊看管車輛的青年問拍什麼,記者回答是拍烈士紀念亭,他問誰是烈士,那個破亭子有什麼值得拍。他就在紀念亭旁邊工作,竟然連亭子上端描紅了的“林烈士文英紀念亭”都沒有看一眼。記者又問這個年輕人是否了解對面的紀念碑,他說他至今都沒有進入紀念碑的圍欄里。
記者企圖了解瞻仰烈士紀念碑的情況,一個在停車場內工作了兩年的姑娘說,她略知那是一個烈士紀念碑,但是沒有聽到有關紀念碑的介紹,平時也沒有人拿來鮮花祭拜,偶爾見到一兩個老者在紀念碑旁邊觀看,像在研究著什麼。
紀念亭陳舊遭污損,學者建議修繕
隨著人們經商意識的增強,市場競爭的激烈,人們將茶座、飯店、美容院、網咖、麻將館和歌舞廳開辦到紀念碑所處的大院裡,白天街市喧鬧,夜晚歌舞昇平,肅穆的烈士紀念碑處於雜亂的噪聲中。
記者發現,紀念碑旁邊開著一個食店,該店與紀念碑相鄰之處就有一個裝垃圾的矮小屋,一堆堆的垃圾倒在小屋的內外,蒼蠅叮著,蟲子爬著,污水滲透雜物流著,臭氣熏天。鄰近垃圾堆的鐵柵欄,有的被鏽蝕而腐爛,有的全部斷毀而使柵欄處成了一個門口。紀念碑四周沒有鮮花和綠樹,碑基地板上出現了一團團的斑跡,灰黑一片片,碑身也陳舊,碑頂端的碑文難看清楚,惟有烈士的遺像炯炯有神,可惜他處於冷漠之中。
烈士紀念亭與紀念碑相對,除了“林烈士文英紀念亭”幾個字依稀可見之外,它更是毫無生氣。有的亭柱、亭牆已經裂開,亭內的石桌和石凳也裂毀,原先在亭里納涼玩樂的人們早已經離棄了這座危亭。亭的鄰處有一個棚屋,雜物亂七八糟地堆在裡面,原先的茶座已經停業,殘留的鐵棚架子懸架在空中,棚架子挨著亭子,斑銹得不堪入目,刺破了亭子本已裂損的面容。
海口市人文景觀本來就不多,這是旅遊城市發展的遺憾;少得可憐的名勝古蹟已經讓有關部門如獲至寶,一些古人居跡的修復已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謂是拋出了血本。與林文英烈士紀念碑對面且僅有一街之隔的“瓊台福地”修得大有氣派,而很有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林文英烈士紀念碑卻無人問津。
海口學者黃先生無不感慨,林文英烈士是海南人中參加辛亥革命的第一人,也是華僑革命志士中的傑出典範,其影響力並非限於當時的辛亥革命本身。鑒於林文英烈士的歷史功績和現實的影響力,黃先生建議有關部門將林文英烈士紀念碑原先縣級保護文物的級別加以提升,並將其儘快修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