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
中文名: 林待秋
本 名: 銀新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
人物履歷
現任格魯伯語言文化研究院、格魯伯大學兒童研究院院長。長期從事兒童教育、幼兒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管理和實踐工作,在語言文字教育領域提出了“語文分開、以語學語、以文學文”的教學理論,在幼兒教育領域提出了“用世界經典文化培育傑出兒童”,以及“教養”“國學”“方法”“運動”“閱讀”“科學”“國文”和“藝術”八大綱目的兒童教育模式,創辦格魯伯兒童大學,在基礎教育領域開創了“傑出兒童教育計畫”的實驗教育改革。
編著作品
《格魯伯國語與中文教程》《法語語音》《漢字啟蒙》《玩過童年》《小學生國文與國學經典誦讀工程系列教程》《幼兒科學》《國小數學兩年搞定》《1001個歷史故事》《輕鬆快樂學漢字》《幼兒國學經典誦讀》《Globe Children English》等,發表《文字記錄語文嗎?》《漢字形意本體論與比類認知論》等論文,在中國和歐洲出版發行。
教育理念
學習的本質是方法學習。
使得一種知識或一種技能實現由難到易,由繁入簡。
使得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幫助弱小者,使之變得強大,幫助貧困者,使之脫離生存恐懼。
文化理念
用世界各民族的經典文化養育人類的後代。
每天多讓一個外國人了解中國人,每天多讓一個中國人了解外國人。
學習理念
語文分開、以語學語、以文學文、語文互進
兒童教育理念
教養是兒童教育的真正地點
有教養的孩子,即使沒有知識,也是家庭的一種福份。教出沒有教養的孩子,未教先敗,是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過錯。現時的社會將教育的目標定位為知識和就業,是一種巨大的失誤和過錯。
《論語》說:“德不孤,必有鄰。”《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中國人總結的教育大智慧:仁能生智。《聖經》說:“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這是西方人總結的教育大智慧:尊貴和知識來自管教。諺語說,要毀掉一個家族,就把自己的女兒寵壞,然後嫁給那家的兒子。
教養是兒童教育的起點,是個體自然成長和社會文明傳承的基因。
以兒童為中心
兒童是花,格魯伯兒童大學是一個有著陽光、空氣和水的美麗花園,園丁們每天提供各種養料,讓花兒們自己茁壯、快樂地生長。
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往裡裝知識的空瓶子,兒童是一個具備自我學習與自我發展能力的生命個體。格魯伯兒童大學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基礎教育觀念,而是主張從兒童的發展與需要出發,將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和智力個體來幫助,而不是教育。
自然的教育
“兒童是成人的導師”,在身體技能發展和智慧型發展兩個方面,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超強學習能力。兒童通過自己的感覺進行模仿,通過模仿感知經驗和知識,通過模仿的重複和強化形成概念,形成語言、文字表達。
格魯伯兒童大學反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主張從日常生活技能、運動和閱讀著手,配合豐富的自主性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自己來參與,在參與中發展良好的社會人格,自主發展自己的智力。
幼兒體能的自然發展敏感期
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是健康,運動教育是兒童教育的起點。身體素質是一切素質的基礎,是發展健全人格和智力的必要橋樑,發展身體素質長期以來受到教育機構與家長的雙重忽視,格魯伯兒童大學反對傳統教育重智力輕體育的教育模式,反對“智力可以獨立發展”的觀念與做法。
0-6歲的幼兒的身體運動技能發展,先後有幾個敏感期:0-7個月,口、耳、眼、手技能的協調性發展;7-12個月,(四體)爬行技能的發展。1-3歲,直立行走技能及身體平衡能力的發展。3-5歲,跳躍、攀援等較複雜運動技能的發展;4-7歲,小肌肉的發展及精細運動技能的發展。
如若順著生命發展的敏感期進行豐富、適宜的兒童運動教育,則可以幫助兒童獲得最大的生命質量,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和豐厚的人格基礎。
許多兒童產生的“多動症”,是兒童在特定的敏感期其運動傾向或喜好沒有得到滿足的結果。許多兒童體弱多病和吃飯習慣不好,要么是不運動,要么就是運動量過少。
幼兒智力的自然發展敏感期
0-2歲,感覺敏感期,即兒童主要通過口了解外部世界,兒童喜歡“將什麼都放到嘴裡”,即嬰兒是通過嘴進行學習,獲取關於外部世界的信息和感覺。
3-5歲,聽覺敏感期,即兒童主要通過耳獲得信息,兒童“特別醉心於聽故事”;同時用口表達,“特別喜歡把知道的說出來”。
4-6歲,視覺敏感期,即兒童主要通過眼睛獲得(圖、文)信息,用手表達(畫畫),兒童“特別喜歡看圖畫書和畫畫”。
“咬東西”、“聽故事”和“喜歡圖畫”,分別代表了兒童自然的學習行為的三個高峰,學前教育,就是圍繞這三個敏感期科學組織和營造兒童自然發展的優越環境。
兒童教育的本質是方法教育
在幫助發展兒童自我發展身體素質(健康)、心靈素質(人格)和思維素質(智力)的過程中,唯一可稱之為教育的是方法,即兒童教育本質是方法教育。格魯伯兒童大學認為,方法教育就是兒童教育的全部內容,既是幫助兒童從建立良好的感覺,到建立良好的行為的出發點,也是其歸宿。
教師是孩子自然融合與發展的導師
格魯伯兒童大學的教師具有以下重要身份:
第一個身份、也是最重要的身份,是兒童教養的指導者。
第二個身份,是兒童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和幫助者,不是知識的傳播者。“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他們必須對孩子的心靈有著深刻和全面的認識,不是替代孩子解決問題,不是教孩子,而僅僅是適時協助孩子。
幼兒教師的第三個身份是智力的啟蒙者,是幫助孩子們自己發展自己的智力,而不是僅僅教孩子知識。格魯伯兒童大學反對進行孤立的智力教育,認為智力的發展不是獨立於兒童的生命與心靈之外,而是以生命與心靈為支持,以方法指導為核心,以兒童日常行為為載體而自然發展的。
因材施教
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就是尊重生命和自然本身,就是尊重教育,即所謂“有教無類”。堅決反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定性的可怕做法。
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是所有兒童教育的起點。格魯伯兒童大學要求教師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進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因材施教”不是有意強化兒童的差異性,而是讓孩子們了解在學習行為中自己的獨立性,了解到不同孩子會對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感受,有著感受過程的差異性,以及這種有差別的感受不會帶來負面的評價,進而不會對所學習的內容和過程產生恐懼。
格魯伯兒童大學建立了一整套可以執行的日常教育管理模式,保證“因材施教”。
科學的賞識教育
知道賞識教育的重要性不等於會運用賞識教育。
盲目的賞識教育,等同於溺愛。對於一個不恰當的、成人式的賞識行為,孩子們會認為是虛偽的,會讓他迷惑於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的目的。
單一化的獎勵標準和模式,最大的惡果是傷害了99%的兒童的自信,扼殺了兒童發展的原動力。格魯伯兒童大學的教育尊重兒童的差異性,呵護和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和實現社會自立的基礎。
完全人格的培養
格魯伯兒童大學的最終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把孩子當作一個具有極其強大生命力量與學習能力的個體,不是把孩子當孩子,也不是把孩子按照大人的模式來培養。通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活動的參與,使孩子一步步自我完成完善人格的構建。
優秀的教育環境
豐富的教材、教具和適合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