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良(1928一1948),福州閩侯人。1928年出生於一個小康之家。1948年福建黨內發生了城工部冤案,林城良蒙冤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城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8年
- 逝世日期:1948年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林城良(1928一1948),福州閩侯人。1928年出生於一個小康之家,為人聰明、豪爽、梗直,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抑暴扶弱的俠義心腸。路見不平,他常挺身而出,不顧個人的安危;遇到經濟有困難的同學,總是懷著助人為樂的一片赤誠,伸出援助之手。
1942年,林城良考入英華中學讀書。他在攻讀學校指定的課本同時,如饑似渴地閱讀課外讀物。《水滸傳》、《紅樓夢》、《狂人日記》、《阿Q正傳》、《子夜》、《母親》、《在人間》、《青年近衛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靜靜的頓河》等中外名著他都認真讀過。林城良好學深思,學以致用。他讀了郭沫若的《棠棣之花》,深深為荊軻刺秦王的英雄氣慨所感動,口裡吟讀著“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句;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覺得人的一生應當象保爾·柯察金那樣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做到不虛度年華,不碌碌無為;讀了斯諾的《西行漫記》,認識到中國的光明和希望在延安,堅信星星之火必將在中國燃成燎原之勢。進步的書籍使林城良啟開了心扉,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智慧,進一步加深了對國民黨統治下的現實的不滿,迸發了嚮往光明、追求真理的欲望。從此,他把注意力轉移到攻讀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的書籍上來,如饑似渴地閱讀《大眾哲學》、《論聯合政府》、《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以及《文萃》、《民眾》、《世界知識》等書刊。1946年,他參加英華中學地下黨舉辦的讀書會,更加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了解到解放區的真實情況,決定投奔共產黨。有一年暑假,他約了林可鴻、陳俊和、魏道揚等幾位進步同學,以遊山玩水為名,行商討時局之實。當他們來到青芝寺,看到寺里的小和尚終年勞累,缺衣少食,而大和尚不勞而獲卻養尊處優。目睹這一情景,聯繫到社會上的黑暗,國民黨的腐敗,他們深深感到中國社會階級陣線是何等的分明,即使深山老廟也存在著尖銳的階級對立。面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嚴酷現實,他們身上燃起了叛逆之火,決定分頭尋找共產黨組織。1946年6月,他的願望實現了,英華中學地下黨支部書記陳學仕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革命的生涯。
林城良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美軍強姦北大女學生,他義憤填膺,帶領同學投入聲援北大抗暴的鬥爭;國民警察局在上渡和華南女中附近設定崗亭,阻礙地下黨同志的進出活動,他協同林可鴻帶領黨員和外圍民眾搗毀了崗亭,為革命拔掉了“釘子”;為喚醒青年學生,他集中大批書籍、雜誌,有計畫有組織地在外圍民眾、進步同學中傳閱;為支援游擊鬥爭,他以多種形式,通過多渠道籌集革命活動經費。為在民眾中點燃烈火,他帶領黨員和進步同學在街頭巷尾張貼革命標語。險惡的鬥爭環境,暴烈的革命活動,鍛鍊了林城良的堅強意志,造就了他處事不慌、臨危不懼的才華和膽略。
黨在城市工作的重點在於開展學生愛國民主運動。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全國學潮日益高漲。這年三月,省立福州中學幾位學生遭國民黨警察毆打並被拘捕,引起公憤。閩浙贛省委要求城工部以這個事件為導火線,把它引向反迫害鬥爭。林城良遵循黨的部署,以熾熱的政治熱情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奔走呼號於英華、省福中、三民、格致等幾所中學之間,進行一系列的宣傳鼓動和組織工作,促使廣大青年學生放下書本,打起“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旗幟,湧上街頭,罷課示威鬥爭前後持續七天,遊行隊伍擴大到萬餘人。洶湧澎湃的學潮逼使國民黨省主席驚慌失措,坐立不安,不得不接見學生代表,答允學生提出的全部條件,反迫害鬥爭獲得全勝。
林城良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視,組織上為了保護他的安全,決定將其調上山頭,在閩北特委任交通員。由於立場堅定,鬥爭堅決,他被委以重任,協同曾煥乾、林可鴻等四位同志負責建陽地委城工部的籌建工作。在此期間,他曾幾度下山,來到榕城執行任務,並把在連江老家隱蔽的林可鴻同志帶上山頭。
正當林城良更好地實踐胸懷救國救民大志的時候,1948年福建黨內發生了城工部冤案,林城良為壯麗的共產黨事業倒在血泊之中,年僅2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