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故居

林同故居位於瑞安市陶山霞林村。故居坐落在小河西岸,面東臨河,由台門、主樓、前後廂房及前後兩個庭院組成,氣魄而不奢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同故居
  • 位置:瑞安市陶山霞林村
  • 建築年代:民國初期
  • 式樣:抬轎式
建築結構,人物素描,

建築結構

台門青磚結構,四柱一門式,呈“一”字平面。中兩柱高大而兩旁柱稍低。北旁柱倒塌,不復存在,南旁柱尚存,柱頂築倒四稜台形托台,上飾玉筍灰塑,十分别致。中、旁兩柱間的牆體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牆面青磚大部脫落,上部置磚雕花窗,框帶間飾灰塑圖案。門洞上橫石板,下置石檻,柱與門之間飾砌楹聯框,書“修德植福,乾國棟家”;門楣上部用青磚砌就,粉出矩形橫匾,書“挹秀氣”三字,雖已剝落,字跡還能辨認。兩柱頂部飾以圓帽和蓓蕾玉蘭花灰塑。整座台門古典大氣,構造特別,有中西合璧的韻味。
林同故居
台門上的對聯卻有一段來歷:林同兄弟四人,在家的幾兄弟準備拆建老屋,去信要錢。林同回信說,國家困難,本人確無錢相助,只能寄上一副對聯,作為對兄弟的勉勵。他諄諄告誡和勸勉兄弟,切不要在鄉里仗勢作惡,要好好做人,修德植福,培養好下一代,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這就是楹聯的由來和深刻的涵義。
故居的正屋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雙檐前廊穿斗式構架,左右兩邊前後有軒。前軒+主樓+後軒,被地方上稱為“抬轎式”構造。現在,前後軒均拆除,原貌不復存在,主樓的兩邊間又拆建,只有當中的七間還能基本保留老屋的面貌。前廊圓檐柱,下墊青石大方礎和青石大圓磉,柱頭四面拱斗結構,外面用五踩外拽二跳斗拱承撐兩枋,其他三面用二跳三斗托住檁、梁,十分精美。前廊開朗,廊頂飾板式船篷軒,顯得特別空靈開闊。屋頂小青瓦鋪設,兩邊九間放水一級構築,屋脊稍顯弧度,兩端飾“雞頭檐”以示做官人家,現翻修已拆。瓦口施勾頭滴水,門、窗飾花窗雕板,雕工精細,刀筆流暢圓潤,真實反映了民國初期的建築藝術和風格。

人物素描

林同(1879—1925),又名書麟,字佐新,號竺僧。少時聰明過人,求學於孫詒讓創辦的澄江學校。青年時期的林同思想進步,為人仗義,支持革命事業,1912年,33歲的林同當選為浙江省第一屆議會議員;1916年,連任省第二屆議會議員,擔任省議會常務審查員。1918年,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議員。1925年去世,享年46歲。
林同去世後,遺體移柩故里,安葬在他青年時自修過的“貞白祠”旁邊,安靜地臥居在蒼松掩映之中,聆聽福泉長流的溪水聲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