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來,中央政府多次派欽差大臣對澳門進行巡視,體現了國家對澳門的統治權.1839年9月,林則徐巡閱澳門,把澳門作為了解世界的視窗、對英鬥爭的前沿陣地.林則徐巡澳對宣示中央政府在澳之主權與強化對澳門之管理,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則徐巡閱澳門
- 時間:1839年9月
- 目的:制定正確方針政策有效開展禁菸
- 形式:密加查訪
簡介,歷史背景,詳細經過,歷史意義,
簡介
1839年林則徐做為欽差大臣來到廣東後,為了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有效地開展禁菸鬥爭,十分關注在中西方交往中地位極其重要的澳門,並在澳門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禁菸鬥爭中,林則徐還親自巡閱澳門,寫下了澳門歷史上重要的一頁。
歷史背景
早在抵達澳門之前,林則徐即用密件囑廣東省官員派人化裝調查在澳門的鴉片煙犯。抵粵後,即派人秘密赴澳門,“密加查訪”。
為了了解“夷情”,林則徐積極組織人力,從在澳門發行的各地出版的英文報刊中摘譯有關資料。這些資料涉及西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地理及風土人情等。後林則徐將其分類整理選編成《澳門月報》。《澳門月報》共五輯,即有《海中國》、《論茶葉》、《論禁菸》、《論各國夷情》、《海用兵》。從這些資料中,林則徐了解到了英國政府縱容和支持對華鴉片貿易及其所獲利益情況;英國國內一些人譴責鴉片貿易、支持中國反毒禁菸的情況;中國禁菸的訊息傳到英國後,對英國的震動及英國政府準備發動侵華戰爭的情況。同時,林則徐通過這些資料,對西方國家的社會、政治、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林則徐自北京南下時,英國大鴉片販子查頓就“請牌下澳”,隨後從那裡逃回國。還有不少各國鴉片販子躲在澳門,觀望中方禁菸事態。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在廣州發布責令外國商人盡數呈交鴉片的命令時,鑒於鴉片販子勢必取道澳門逃離中國的動向,於次日通過粵海關監督發布了禁止一切外國商人離開廣州前往澳門的通告。義律怕中國官府前往澳門緝捕藏匿在澳門的英國奸商,於3月22日請求澳門總督邊度(Pinto)保護在澳門的英國居民。邊度表示只保護守法僑民,不保護從事非法貿易的商人。3月24日,義律自澳門趕到廣州,策動已被中國官府傳訊的大鴉片販子顛地乘夜逃遁。林則徐截回顛地後,增派軍隊,切斷廣州與澳門之間的一切交通,迫使義律交出鴉片。與此同時,林則徐在澳門採取一系措施,澳門也進入禁菸運動高潮。
林則徐在鬥爭中,很注意策略,在重申中國對澳門擁有主權的前提下,維持現狀,即容忍葡萄牙的寄居權,繼續給予貿易上的優惠待遇。委派道台易中孚負責澳門政務(前此管理澳門的官員僅為同知)。接著對澳門進行全面的戶口清查。經查,澳門有中國居民1772戶,男女7033丁口。葡萄牙居民720戶,男女5612丁口,英國“僦居夷人”57戶。中國官員仿照內地編查保甲之法,登記造冊。清查工作中,林則徐嚴令中方官員督同澳葡當局“搜查夷樓,有無囤貯鴉片”,一候查獲囤煙或庇匿別國煙販,“即行隨時懲辦”。澳葡當局懾於壓力,只好配合中方行動,且對葡萄牙籍人也不留情,並向中方出具了“隨同(中方)官憲驅逐賣煙奸夷”的保證。
此前,由於澳門葡萄牙人曾窩藏“英夷”,被林則徐等下令停止貿易數月。後來在澳門葡萄牙當局改變態度的情況下,林則徐允許澳門繼續通商,開展正當貿易。林則徐採取了“容葡抗英”的政策,受到澳葡當局歡迎,他們協助中方在澳開展鴉片清查,驅逐英國鴉片侵略者,且當後來義律妄圖重返澳門時,亦予以堅決拒絕,表示要遵守中國章程。英國侵略者不肯罷休,不斷製造事端。為示懲戒,林則徐決定將英國人驅逐出澳門。大約到了1839年8月27日後,澳門已基本不見英國人的蹤影。
詳細經過
1839年9月3日,林則徐、鄧廷楨等統率官兵,巡閱澳門。
明清中國高級官員巡視澳門,已形成一個歷史傳統。寄居澳門的澳葡當局,在迎送方面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儀式。據載:“凡天朝官如澳,判事官以降皆迎於三巴門外,三巴炮台燃大炮,蕃兵肅隊,一人鳴鼓,一個颺旗,隊長為帕首靴褲狀,舞槍前導。及送亦如之,人謁則左右列坐。如登炮台,則蕃兵畢陣,吹角演陣,犒之牛灑。其燃炮率以三或五、七發,致敬也”。(《澳門紀略》)
9月3日清晨,林則徐與鄧廷楨統官兵二百餘人出關。他們從前山出發,進入古官閘,穿過蓮花莖直抵蓮峰古廟。澳門的民政長官率領百名士兵、四名軍官在關閘恭迎中國欽差大臣的到來。軍官戎裝佩劍,士兵肩荷火槍,樂隊奏西洋樂曲。在蓮花古廟,林則徐向澳門民政長官“宣布恩威,申明禁令”,“諭以安份守法”,不許囤貯禁物,不許徇庇奸夷之意。林則徐還賞給葡萄牙官員色綾、摺扇、茶葉、冰糖等物,賞給葡萄牙士兵酒肉麵等及銀元400元。然後,林則徐一行穿越街道巡視,後返回前山。途中,中國居民扶老攜幼,夾道歡呼,在好幾個地方搭起牌樓,用綢花和寫滿頌詞的對聯裝飾得堂皇雅致。葡萄牙居民也疊背摩肩,爭先恐後地前往觀看。視察過程中,三巴、媽閣、南灣等炮台在林則徐等經過時還鳴放禮炮19響(西方人記載21響),以示敬意。
對於林則徐巡視澳門,英文《中國叢報》上有一段生動的記載:
“本月三日清晨,一隊葡萄牙士兵在樂隊的伴同下,向葡轄區東北邊境的關閘開去。太陽初升時,人們看見一支長長的隊伍從前山開了過來,在八點鐘進入了關閘,然後,在葡萄牙士兵的護衛下,朝蓮峰廟進發,到進入廟前那片廣闊的庭院,其情景是非常有趣的。是晨天空晴朗,在小山的斜坡下,這個院子十分涼爽。成群結隊的看熱鬧的人,已經聚集在院外。而院子內,澳門理事官、(中國)同知、知縣及以欽差大臣的代表,已在那裡恭候。各種禮物——銀子、絲綢、茶葉、豬和角上扎了紅綢帶的小牛,也已擺設在廟的正門口。隊伍由二百名左右士兵組成,約摸有四百多碼長。……一名騎馬的軍官最先到達,隨後是抬大鑼的,接著是一隊扛旗的中國士兵,引導著欽差大臣的八人大轎。走在轎旁的,還有一隊葡萄牙儀仗兵。然後過來一小隊本地士兵,為鄧總督開路。在他後面,跟隨著其它官員和軍隊。大員一到,受到恭候的官員的迎接,然後被引進廟堂,在那裡稍事休息並與理事官舉行會談。”
“九點鐘時,隊伍再次出發,緊挨筷子基而過,穿過同名的中國村莊,在三巴炮台的禮炮聲中進入花王廟旁邊的大門,走上內港邊的長長的街道,然後經過關部行台、中國稅館,再經龍鬚廟和小三巴,到達西望洋炮台旁邊的娘媽閣。稍事停頓之後,重新折回小三巴,走進小巷,沿著大碼頭一直往前走,到達麻風廟的大門口,然後走上醫院路,在三巴炮台下轉了一圈,最後從花王廟的大門出去。這時,禮炮轟鳴二十一響,就和進來時一樣。……當地的中國居民在好幾個地方搭起了牌樓,用綢花和寫滿頌詞的對聯裝飾得堂皇雅致。在欽差大人必經的道路上,人們在家門口和店鋪門口擺上香案,上面堆滿了鮮花等物。‘這是為了’,一位看熱鬧的居民說,‘表達他們對大人的感恩戴德之心。是他戒除了他們的惡習,又銷毀和禁絕了鴉片,從而將他們從一場死劫中拯救出來’”
歷史意義
林則徐巡閱澳門,有著重要意義。
18世紀末起,澳門成了走私鴉片的集散地。當時的高樓街、山水園、白馬行街、十六柱大街等,便是進行罪惡鴉片貿易的黑窩。儘管林則徐到廣州後採取嚴厲禁菸政策,但仍有葡萄牙人“將鴉片存貯夷樓,販賣漁利”。不法奸商在澳門繼續偷賣殘存鴉片。林則徐親到澳門巡視,無疑是對鴉片販子的一個打擊和震懾。
林則徐巡視澳門,觀看了主要商業區及文化中心,觀察了澳門當時最有名的建築和軍事設施,又考察了澳門西方人的居住區,不僅對澳門本身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大大增加了對西方社會諸多方面的感性認識。
在一定條件下,爭取澳葡當局的支持,加強對澳門的管理,也是林則徐此行的目的之一。林則徐對澳葡官員申明大義,要求他們安份守法。澳葡官員通過譯員向林則徐、鄧廷楨表示,二百餘年來,葡人“長保子孫,其安樂利,心中感激,出於至誠,何敢自外生成,有乾法紀,現在隨時同(中國)官憲驅逐賣煙奸夷,亦屬份內當為之事”(《林則徐集.奏稿》)。
林則徐等還在澳門抽查民屋,核對戶口,並在巡閱後向道光帝上奏摺,要求允準每年編審澳門戶口一次,派官員輪替抽查,力圖通過此法,“清弊藪而靖夷情”。惜後被道光皇帝否決。鴉片戰爭爆發後,由於清政府的腐敗與妥協,林則徐的種種努力及構想,一併付之東流。(鄧開頌《澳門歷史》、費成康《澳門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