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習性,食性,分布範圍,人工養殖,池塘條件,池塘消毒,浮游生物培育,苗種處理,魚苗放養,飼料與投餵,日常管理,病害防治,車輪蟲、杯體蟲病,小魣鋏蟲病,營養價值,
形態特徵
長頜鱭體長而側扁,前體稍高,向後漸尖細,頭較大,吻短圓,口大而斜,下位,上頜骨下緣有鋸狀細齒。體被圓鱗,腹部有棱鱗,側線不明顯,胸鰭上部有絲狀游離鰭條6根,背鰭、臀鰭各1個,尾鰭不發達,上葉長,下葉短,屬次生性歪尾型,且小而成尖刀形睜。長頜鱭體色呈銀白色,背部一般分為青灰、淡黃和青黃交雜3種,漁民稱它們為“青背”、“黃背”和“花背”;而錢塘江、黃河和定居型長頜鱭(湖鱭)無“青背”、“黃背”和“花背”之分。長頜鱭壽命不長,一般只有4~5冬齡,最大個體不超過6冬齡。其魚苗和幼魚的體長增加較快,至11月,幼魚最大個體約達200mm;而成魚體長增加速度逐漸減慢,最大個體僅410mm,但隨著年齡的變化,其體重卻顯著增加。
生活習性
分布在我國近海的長頜鱭,在生長、發育和育肥期,多生活在水質比較混濁的海域底層,屬淺海底層魚類,長頜鱭在海洋不集成大群,多分散在沿海及附近海域的底層,屬近海底棲魚類。進入長江口附近才逐漸集成大群,由底層上升到中、上層,多棲息在水流混濁的水域中,清水中較少。生殖洄游時停止攝食口。其在長江中下游分布甚廣,從長江口直至洞庭湖一帶,包括各通江河道和湖泊。部分長頜鱭在早春可進入錢塘江,上溯至桐蘆一帶,但數量不多,在海洋里主要分布在近海,它們不僅在附近水域底層越冬,還進入島嶼岸邊風浪較小的淺灘、海灣越冬和覓食口。
繁殖習性
長頜鱭屬於洄游性魚類,每年春季,成熟的個體成群由海人江,沿江而上作生殖洄游,時間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初。長頜鱭分批從海洋進入長江,上溯至產卵場進行繁殖。長頜鱭的產卵場分布範圍較廣,可上溯至距長江口1400km以上的湖南省洞庭湖一帶,產卵環境一般是要求在流速緩慢的水域中進行。在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中,均發現有性腺成熟的個體,其性腺是在洄游的途中逐漸成熟的,產卵場多為水流平緩、水質混濁、泥砂底質的地方。
食性
長頜鱭屬肉食性魚類,稚魚和幼魚通常棲息在上、中層水體,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及其幼體如橈足類、枝角類等,成魚棲息較深水層,主要以大型甲殼動物如蝦類和其他大型動物如多毛類、銀魚、梅童魚、黃魚、鯧魚、烏賊等的幼體或成體為食。長頜鱭彼此之間自食現象也很嚴重,在胃裡常可以見到同類的殘體,各種長頜鱭在生殖洄游期間,一般均停止攝食,胃內的食物很少或是空的,產卵後才開始攝食。長頜鱭在產卵後,和稚、幼魚一樣,以淡水中的浮遊動物,魚、蝦等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太平洋,我國和日本、朝鮮、韓國、菲律賓、印度均有出產。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黃渤海和東海一帶,沿岸各通海江河如長江、錢塘江、黃河、淮河、遼河等均有分布,以長江流域產量高而集中。
人工養殖
池塘條件
土池,水深能夠保持在1.5~2.5m為佳,進水口設定60目篩絹網過濾,必須配備增氧機。適宜水溫22~30℃,在江蘇地區5~9月為其適宜生長期,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pH值在7.5~9.0之間,溶解氧在6mg/L以上。
池塘消毒
放苗前1個月,排乾池塘積水,曝曬1周,污泥較多的池塘消毒前必須進行清淤處理,1周后用150kg/667m2生石灰消毒10d,殺滅病原體和敵害生物。
浮游生物培育
進水至1.0m,使用牛糞等有機肥200kg/667m2,使用尿素1500g/667m2,過磷酸鈣500g/667m2,矽酸鹽100g/667m2,連續3次,使水色呈黃綠色或黃褐色,以後逐漸加水至1.2m,透明度保持在0.3~0.4m。
苗種處理
苗種規格大小一致,魚體完整,體色鮮艷,無外傷、無畸形、攝食情況良好,健康有活力。苗种放養前應進行魚體消毒,消毒魚苗在到達養殖場後進行,一般採用3%鹽度浸泡15min。
魚苗放養
將消毒好的魚苗按放養計畫直接放人魚池中。一般溫度在18℃以上時為魚苗放養的最佳時間。
飼料與投餵
長頜鱭苗種下池初期,餌料以輪蟲為主,同時輔以投餵糠蝦、鹵蟲、枝角類等生物餌料進行餌料馴化。魚苗體長8~13cm時,投餵消毒的鮮活枝角類、橈足類無節幼體,逐步添加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以微顆粒飼料為主,蛋白含量48%以上,添加比例最終達到1:1。日投餵量為魚體質量的3%~4%,每天分4次投喂,做到定時、定點、定量。魚苗體長13cm以上時選用經消毒無污染的魚苗、蝦苗並搭配膨化浮性配合飼料(粒徑1.0~3.0mm),飼料粗蛋白質含量不低於45%,及時補充投餵鮮活魚、蝦。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投餵1次,水溫低於18℃時,每天上午、晚上投餵1次。
長頜鱭生長到15~18℃時進入成魚培育階段,成魚進入專用長頜鱭養殖設施中,調控好水溫水質,在長頜鱭養殖過程中嚴格控制養殖環境,對長頜鱭的適口餌料進行調整,促進長頜鱭快速生長。
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巡塘檢查,測量記錄有關的數據、觀察水色、魚攝食和活動情況。每月固定做好生物學測量,充分掌握魚的生長速度、存活率等情況和下一階段的管理。長頜鱭喜歡清新水質,對水體溶解氧要求較高,所以要經常保持水質清新,溶解氧充足,每5~7d換水1次,每次換水10%~15%,每天都開啟增氧機,確保水體溶解氧含量不低於6mg/L。
病害防治
在池塘養殖期間,只要水質控制的好,發病的機率不大,病害的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養殖過程中每15d潑灑1次益生菌,保持水質清新,長頜鱭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主要是寄生蟲病,以車輪蟲、杯體蟲、小魣鋏蟲病為主。
車輪蟲、杯體蟲病
這兩種病是原蟲類的車輪蟲、杯體蟲寄生在長頜鱭鰓部及鼻腔感染引起。病魚魚體黑瘦,食慾減退或者不攝食,群游於池邊,大量寄生時,鰓組織分泌大量黏液,鰓絲髮白腐爛,嚴重時在池邊漫遊最後死亡。此病在全年養殖過程中均可見發生,特別對苗種危害較大。
治療方法:①5~10mg/L楝樹皮煎汁,藥浴24~36h。②全池潑灑0.7×10-6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24h後換水30%~40%,採用0.2x10-6二氧化氯消毒。
小魣鋏蟲病
症狀為魚游泳緩慢無力,離群,食欲不振,檢查可見鰓絲腫脹,鰓部組織受到破壞,在工廠化養殖過程中全年都可發生,尤其在水溫在20~24℃時發生頻繁。
治療:10%甲苯咪唑0.2~0.5mg/L全池潑灑。藥浴後增加一些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混合在餌料中投餵。
營養價值
長頜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肌肉胺基酸組成基本符合FAO/WHO的評價標準,尤其是脂肪顯著高於一般名特優魚類,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在肌肉游離胺基酸中,含有豐富的鮮味胺基酸,尤其含有高比例的活性胺基酸——γ-氨基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