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華,男,1971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油氣鑽井工藝和油井管材料研究。現任西南石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全面主持和負責全院形成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元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博士生導師,教授,院長
- 性別:男
個人簡歷,主要研究項目,代表性成果,
個人簡歷
林元華博士現為“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石油管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石油工業標準化委員會石油管材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SPE會員、中國石油學會會員,四川省學術帶頭人。林元華博士學術研究水平高,教學成果突出,是西南石油大學出色的青年學科帶頭人。他率先開展《鑽井與完井工程》雙語教學工作,能全英語授課並將該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林元華博士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次,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4部,申報或獲準專利16項。同時,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並於2008年被評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對象,2005年被遴選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006年被評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師”,2008年被評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2009年獲第十八屆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現為中國石油學會與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會員、中國石油工業標準化委員會石油管材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CNPC)石油管工程重點實驗管柱動力學實驗室主任、《天然氣與石油》編委、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理事、“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重點實驗室學術骨幹;先後評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對象、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並獲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十佳青年教師"、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等榮譽、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一直致力於油氣鑽井工藝、油井管力學以及材料、酸性氣井井筒完整性管理領域的套用基礎與重大工程項目研究,能較好融合金屬材料和力學學科,推進石油管工程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提出了針對性、創造性強和套用效果顯著的工藝技術,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近年來已承擔或完成國家重大專項、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26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次;獲得國家專利27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獲軟體著作權5項,出版著作4部,參與行業標準審定30餘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其中CSCD論文60餘篇、EI收錄70餘篇、SCI收錄38篇,申報並受理髮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4項。
- 1996.06-1999.06: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工程學院,助教
- 1999.06-2002.09: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工程學院,講師
- 2002.10-2006.10: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 2006.11至今: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三級教授)
- 2001.09-2006.05: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研究人員(兼職)
- 1999.09-1999.12:加拿大APA諮詢公司,側鑽水平井培訓
主要研究項目
- 基於數值模擬的複雜地層地應力場反演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酸性氣井環空帶壓機理及診斷、預測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腐蝕環境井筒完整性設計研究,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專項
- 高含H2S氣藏完井管柱設計及其可靠性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項目
- 酸性氣井環空帶壓機理及安全可靠性研究,四川省傑出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續計畫
- 高溫高壓(酸性)氣井井筒完整性設計、環空壓力管理規範研究,塔里木油田資助項目
代表性成果
- 基於深井鑽柱動力學的高速牙輪鑽頭與振動篩研製及套用,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高溫高壓氣井油套管柱密封性及安全性研究,2005年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複雜深井油井管安全可靠性研究,2007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 複雜工況下鑽柱安全性關鍵因素研究,2008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二等獎
- 鑽柱動力學研究與現場套用,2005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複雜岩鹽層安全鑽井理論與技術研究,2007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複雜工況油氣井套管柱設計及管材選用技術研究,2008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 石油工程本科國際化套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2005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 石油工程國際合作人才的培養研究與實踐,2004年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適應中國石油發展戰略的石油工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2008年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劃轉地方高校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2008年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