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伯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逝世日期:1961年
- 畢業院校:京都帝國大學
大事記,著作,
大事記
1907年赴日本留學,先後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科求學。其間參與組織丙辰學社,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並參加南社。
1925年任廣東潮汕金山中學校長。
1927年秋從廣東到上海,從事左翼文學活動。
1928年1月加入太陽社。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無產階級文化運動,為左翼文化總同盟負責人之一。曾主編“文總”的機關刊物《中國文化》、《正路》等。1928年5至7月,在《太陽月刊》發表翻譯小說,《牢獄的五月祭》(日本林房雄)、《廢人》(蘇聯塞甫琳娜)和論文《到新寫實主義之路》(日本藏原惟人)。同年,與洪靈菲、戴平萬等組織左翼文學團體“我們社”,創辦曉山書店,出版《我們月刊》。他在《我們月刊》創刊號至第3期發表譯文《一束古典的情書》(日本林房雄)、《波支金·塔布利車斯基》(日本藤田滿雄)和《日本藝術運動底指導理論的發展》(日本田口憲)。
1929年1至5月,在《海風周報》第1至第17期發表翻譯論文《理論與批評》(拍高根,連載5期)、《俄羅斯文學》(拍高根)、《關於文藝批評的任務之論綱》(盧那查爾斯基)、《普羅列塔利亞藝術底內容與形式》(藏原惟人)、《藝術之社會的基礎》(盧那查爾斯基)及論文《幾個關於文藝的問題》。同年3至5月,在《新流月報》第1至第3期發表翻譯小說《勞動者》(俄國塞爾格·馬拉修金)、《菸草工廠》(日本漥川稻子)和翻譯劇本《炭礦夫》(德國L·Meartrn)。
1930年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為“左聯”發起人之一。同年5月20日出席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成立大會,此後,他轉入“社聯”工作。這一時期,他結識魯迅,同沈端先(夏衍)、田漢等共同戰鬥。
1934年任“社聯”黨團書記。
1935年2月19日因叛徒出賣被捕,囚於上海監獄,不久解往南京憲兵司令部看守所,後又解往蘇州反省院,在獄中作關於巴黎公社的報告,鼓勵難友堅持鬥爭。1936年“西安事變”後出獄。
1938年,在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任職。
1941年皖南事變後赴香港,不久去重慶,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與侯外廬等合著《中國思想通史》。抗日戰爭勝利後返上海。
1947年南下香港,主編《大公報》的《思想與生活》周刊及文匯報的《新思潮》副刊。同時從事著述。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宣傳部副部長、廣東人民政府文教廳廳長、中國科學院廣東分院院長等職。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1961年1月20日逝世。
著作
著有《杜國庠文集》、《便橋集》、《先秦諸子思想》,譯有《史的一元論》、《社會問題大綱》、《辯證法的邏輯》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