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亨(元朝朝請郎)

林亨(元朝朝請郎)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亨,初名林滌,字蒙亨,楓亭麟山人。才華橫溢,屢試不第,作《螺江風物賦》。以執教為生。元至正三年(1343年)上京應試,殿試第一(狀元),時年53歲,居官朝請郎,順帝為其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賜他返鄉“跑馬圈山,穀皮鎮海”為轄權,收取地租作為晚年俸祿。六年後辭歸故里,隱居龍華寶幢山下至壽終。明知縣為其建狀元坊,並建祠奉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亨
  • 別名:林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楓亭麟山
  • 職業:朝請郎
  • 主要成就狀元
  • 代表作品:《螺江風物賦》
  • :蒙亨
林亨傳說,未仕,結婚,入仕,薛家嗣,狀元林亨與三峰寺的傳說,螺江風物賦,

林亨傳說

未仕

林亨疾志求取功名未就,待到而立之年尚未娶親。其父為了繼承宗支,多次勸他死了這份心,早日成家立業。出於無奈,林亨順從父母之命,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娶妻蔡氏。蔡氏端莊賢淑,為人憨厚,孝敬翁姑,夫妻恩恩愛愛,相敬如賓,生下兩女,長女曰麗芳、次女叫麗嬌,姐妹倆在良好家庭美德范教誨下謹守婦道,言詞莊香,舉止消停。
林亨

結婚

元至元四年(1339年),十九妙齡的麗芳長得貌美如花,又知書達理,由父母主婚,適於鄰村東林(今斗此村)黃家為媳。時家清貧,沒有什麼貴重物品陪嫁。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獨占鰲頭,回鄉祭祖謝恩,將自家門前一座長寬約一公里的小山轄權陪嫁給長女,由黃家繼承掌管,易名“黃繼山”,傳承至今六佰多年。
元至正四年(1344年)端午節,林亨叫麗芳回娘家觀看“興化戲”。芳曰:“如今月余未雨,禾苗缺水,正需戽水灌苗,那有時間看熱鬧”。林亨聽著女兒訴說,暗自思忖。我身為天子門生,難道女兒這點小事就不能排解,於是跟族長商議,把秀郊石牛溪在南兄厝的壩兜水壩讓——鋤頭寬水流讓給女兒麗芳灌溉之用,鄉老允之,貫例至今數百年。
林亨

入仕

林亨未出仕之前,生活所困,執教為生,元至正元年(1341年)臘月念八日,蒙館放假回家,余中巧遇到一位中年婦女,傷心哭泣,欲去投水自尋短見,他上前阻勸,問明緣由,得知他夫君外出經商三年未歸,債主索債,迫於無奈。他聽言後竟把自己半年執教的酬舍,假借她夫主所託施贈於他,那婦女信以為真,收了紋銀,感激萬端,連聲道謝而去。
林亨
林亨慷慨贈銀後,身無分文,何顏見得妻子,眉愁不展,幸得霞橋薛員外贈銀和年貨,翌年又留在員外家執教邊溫習書經。這年陽居三月,被拯救的婦女之夫回家,特地來楓亭尋找救人恩人林亨,回贈銀兩,並結成摯友,薛員外又饋贈盤纏、讓他入京應試。
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廷試中一甲進士及第第一名狀元。但他時年53歲,居官朝請郎。順帝被他已過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的精神所感動,特賜他返鄉“跑馬圈山,穀皮鎮海”,即馬跑過的山地,穀皮退潮所至的海域內均劃歸他管轄收租,以度晚年。
有恩不報非君子,林亨為了答謝萍員外家恩澤、把次女麗嬌嫁到員外為媳,並把跑馬圈山,穀皮鎮海的耕山與捕魚權寫成契釣,作為女兒嫁妝隨嫁員外家。

薛家嗣

薛家嗣層一直傳承一段時間。到清初年,因海域收租不便,漁民一次性付給薛家銀兩,在家鄉購買15畝收租,作為春秋致祭之用,至建國初土地改革時廢止,山權至今仍屬薛家後裔繼承。
林亨
林亨死後墓葬在現今的楓亭中學靠近學士邊界,因沒有後裔祀祭,墳墓墳荒廢。霞橋人顧念林亨曾對其有“跑馬圍山,礱糠鎮海”之功,於是每年清明、冬至就由他們上祭。前不久,霞橋社區的老協會還捐獻萬元以上的資財主持修整林亨墓。

狀元林亨與三峰寺的傳說

楓亭鎮荷珠村,背靠三座不高的山峰,狀似三角鼎立,方圓一公里,人稱三峰山。古時山上杜杉蒼拔疊翠,枝梢縱橫交錯,樹木蔽空,翠葉婆娑,四季野花綻放,林間禽鳥飛鳴。傍繞石牛溪(滄溪),碧水環流,潮汐帆影,構成一幅詩情畫意的山鄉景色。
據傳,宋孝宗年間,福州鼓山湧泉寺一位高僧途經此地,被眼前景致所陶醉,悟出此乃是佛家聖地。遂在此地化緣募資,在林間曠野地域建造一座面朝東南方向的寺宇,規模宏大,氣勢不凡,蔚為壯觀,名曰:“三峰寺”。香火興旺,十方信眾朝拜問津絡繹不絕,僧眾達500餘人,名聞遐邇。
三峰三峰
民間傳說,元世祖至元廿七年(1290年)九月十九日,秀郊(今楓亭麟山)林亨娘親朱氏為其母生日祝壽返家途中,忽然天空烏雲翻滾,電閃雷鳴,雨點在地上亂撞。朱氏急忙到三蜂寺門兜走廊避雨,蒼天好像有意為難朱氏,滂沱大雨傾盆而下不停,雨點濺濕朱氏衣裳,她跨進寺院入門內暫避。這時,一僧人見到朱氏年輕美貌,且身懷六甲,上前阻勸戲曰;“佛門清靜居僧人,懷身有礙敬佛神,沾污寺門毀聲譽,腹中懷著是女嬰。”朱氏聽了心裡不悅回道:“佛祖善心濟世人,為何小視我女人,觀音菩薩也是女人,你說欺人不欺人。”朱氏受和尚諷刺,心裡不是滋味,即離開佛門回家。
翌年正月廿一日,朱氏產下一男嬰,肥胖可愛,夫妻歡喜不勝,其父望子成龍,萬事亨通,便為子取曰“林亨”。三年之後,朱氏牽著小林亨,再次來到三峰寺向佛爺焚香敬拜,祈求保佑林亨健康成長,將來出人頭地。剛巧碰上當年那位戲說的和尚,朱氏曰:“女人懷孕不敬神,還道產時是女人,如今親睹我仔面,將來定是富貴人。”和尚聽後,無言以答,紅臉而去。
 光陰易逝,一晃十三年,林亨長得眉清目秀,蠻有帥氣,且聰穎敏悟。元大德七年(1303年)四月初月日,釋迦牟尼誕辰,朱氏母子同往三峰寺燒香敬佛。時一釋子觀了林亨相貌曰:“林亨小子聰明兒,道路坎坷命不時,欲問官運何時達,再過四十也未遲。”林亨聽後疑惑不解問和尚說:“師父道我兒難登程,人有壯志事競成,有朝—日登龍榜,你是僧人我是臣。”師父見他口氣大,隨口:“亨若高舉狀元郎,榮宗耀祖福滿堂,要修祠堂造府弟,贈送杜杉建樓房”。林亨聽和尚激訓和慈母當年避雨之事,銘記在心。
林亨回家後,暗自思忖和尚的言激,記得古人云:“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欲求生富貴,須下苦功夫。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於是他疾志日夜挑燈苦讀,雖滿腹經綸,卻累試不第,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減初年。元至正三年(1343)林亨入京赴考,殿試第一,高中狀元,時年53歲,居官朝請郎。當年和尚的教訓記憶猶新,他上書順帝:“微臣返鄉祭祖,修繕林氏宗祠,需要三峰寺杜杉十株”,聖上準奏。林亨為了扶貧濟困,把詔書上十株的“十”字上方加一撇,於是十株變“千”株。詔書拿到三峰寺開讀,和尚不敢違旨,嘆曰:“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從此三峰寺遂趨敗落,寺宇失火、毀圯,僧眾早散,曇花一現的三峰寺銷聲匿跡,至今難於查考。
林亨(元朝朝請郎)

螺江風物賦

螺江風物賦
【元】林亨
極莆陽而南,其地為楓亭,與溫陵之北界相接;其山為青螺,與滄海之地脈相通;其水自赤湖而東,匯於螺峰之下,與沙坂之人家相為環繞。其人與物之所出,非他所比也。而昔之高人勝士,鮮有揄揚之盛,而鋪張其美者。餘生長於此,每為之不滿焉!竊效風人托興之義,發潛德之光於其人,原風土之生於其物。馳騁上下餘二千言,抑揚頓挫幾八十韻,無侈前事,無廢后觀。三都二京之作,信美而非吾上,不敢追配,亦不敢為玉卮無當之詞。故無一而非實語焉!雖然,予豈徒言之云爾哉!覽者幸無忽其辭。曰:
繄昔之風物,信人傑地靈之所鐘。
結楓為亭兮,古仙人之遺蹤;
大侯小侯之東盤,九仙之西踞,北有勒馬朝天之嶺,南則石牛之九峰。
大海迎其潮兮,支分於籜籠岳秀;一溪浩其流兮,發源於南之大同。
遠而眺之,美相玉立而獻狀,五侯戟植以排鋒。
聯岡萬迭突然而有太子,揷雲千丈巍然而有壺公。
近而視之,夭矯乎九龍英雄之氣,山猿飛而地豹眠,
奔騰乎西北者,不知其幾千萬里。
左界崑崙、大帽之峻,綴於鴻漸、銅鼎之峨峨;
右界雲門、谷山之峭,承於大象、塔斗之顒顒。
公侯草市,百年之古讖呈象;丞相鴻陂,千頃之神淵躍龍。
湖赤鯉而橫亘乎其旁,岫青螺而特立乎其中。
一閧之市,百貨駢集;五達之逵,四方會通。
千門樓閣而鱗迭,萬室羅綺而塵紅。
覽舊德之名氏,則異材迭出,盛事旁午,
皆故老之相傳,以為故國之強宗。
昔僕射兮今丞相,更累世而振東陽之舊閥。
前端明兮後右司,不十年而總全閩之元戎。
一家八虎,並列乎中丞、散騎;對門五馬,相輝於西蜀、南雄。
諫垣風采,動新除御筆之歌詠;鑾坡夜直,承紫泥金印之題封。
將軍之門,太守別駕之相踵;南康之王,納土冊勲之益隆。
或棣萼聯芳,俱擢南宮之桂;或枌榆舊遊,偕躋東觀之蓬。
或東南經學,越岷峨之境而爭秀;或梓匠詞賦,與洛陽之役而同工。
或父子兩朝而修史,或兄弟一時而登庸。
仁政之謠,洋洋乎八郡降祥之雨露;
陰德之庇,鬱郁乎六月夾道之青松。
出則濟利川之舟楫,而紀萬安渡之蔡;
居則榮題柱之車馬,而稱太平橋之洪。
其游膠庠,薦鄉書,入修門,登膴仕,少年擢弟,中歲休官者,
雖污南山之竹,不足極其形容。
通道而南,城趨乎剌桐,
胡椒、檳榔,玳瑁、犀象,殊香百品,異藥千名,木錦之裘,葛布之筒,
重載而來,輕齎而去者,大率貿白金而置青銅。
列肆喧雷,長橋跨虹,北首而近長安之日,東遊而快滄海之風。
若乃扶桑日出,陽侯波暖,舳艫銜尾,風濤駕空。
粒米之狼戾,海物之帷錯,遐珍遠貨,不可殫名者,輻輳於南北之賈客;
白魚赤蠘,蝦魁鳥賊,水珍川怪,肥甘是適者,雲集於朝夕之漁翁。
蚶蚝蟳蛤,章舉繵胡,川澤之百種,先二潮而上者,所至相接踵;
薪炭竹木,柿梨棗栗,山林之百物,由數道而來者,其積如崇墉。
觀四郊之畦圃,則五菜長熟,千蔬競秀。
蓋有三時之蘆菔,終歲之蔓菁,春初之早韭,秋末之晚菘。
閱千家之亭台,則奇花鬥豔,異卉爭芳。
蓋不特桃紅而李白,橙黃而橘綠;夏之石榴、茉莉,秋之木樨、芙蓉。
赤湖之蠏,圖經之所載;下洋之魚,耆舊之所傳;
子魚、紫菜,荔枝、蠣房,品藻定於名流,而疆卞之所不能攻。
高貲富室,醉醲飽鮮,其波之餘,旁及於負販而耕傭。
其佛土之盛,則神鐘躍於天王之舊趾,雁塔峙乎兩山之西東。
觀文避地,晦跡於三峰之幽寂;學士辭召,流觴於北岩之崢嶸。
中郎勇退於西庵,征君舊遊於錦屏。
殆亦異乎?昔人捷徑之嵩此,皆清風明月之無盡藏,
一經名勝之品題,而聲價為之增崇。
其廟貎之盛,則大帝之居,真聖之宇,事之者齋戒而嚴恭。
鎮祠至於皇朝之九域,威惠自故家而祠臨漳;王爵之褒,上徹乎天聰。
莦吳張趙之祀,書勛於冊封之典。
而其最大者,上配乎天極之星。有及民之實惠,有衛國之陰忠,
廟萃亨而日新,號渙發而日加,實奮跡湄洲之故宮。
其樹之所出,則生荔枝。根蟠乎厚地,葉蔽乎高穹。
徂暑之月,炎曦借色,燃雲燒樹,累累其實,駢珠而驪彤。
玩之而益目,則如火、如霞、如頳虬卵之赫煌;
啖之而適口,則如冰、如雪、如水晶團之玲瓏。
其致遠而色味之不變,則鳥驚而風發;
其耐久而苞苴之可貢,則日乾而火烘。
當其熟時,人人自以為食珍,家家自以為屬厭;
殆其恣鳥烏而肥鼠雀,蓋不惟飫皂隸而飽兒童。
譜而續之,將有待於異時之端明者,出而特書大書於無窮。
其土之所植,則名曰地栗,播種於季夏,而收成於初冬。
方其土腴壤沃,日糞月培;舒萌吐芒,森若春蔥。
秋高氣勁,津液凝結;劚黃壤而披紫實,則充滿乎野人之筠籠。
玳筵初張,瓊肌乍削,瑩徹乎杯盤,則足以為長夜酣飲之適者;
實以巨缾,泛以輕艘,散入於京都,則足為遠方珍味之供。
甚者搗瓊漿,敷玉粉,當暑而餌焉,則又足以滌煩蒸而涼心胸。
勻圓萬顆,其大逾寸,他鄉之人,雖欲植之而無從。
其斥鹵之濱,則煮海以為鹽。
盪以信潮之洶湧,暴以朝日之曈曨;
場地既乾,火烈具舉;黔灶羅列而欎攸,青煙直上而冥濛。
浩浩乎崑山玄圃之玉,鎔煉消散,乍飛乍聚;
皎皎乎太白峨眉之雪,昡轉的皪,不澌不融。
官府赦其征,亭戶公其鬻;
邇者收蓄而蓋藏,遐者輸轉而運載。
百味所須,四時所急;蓋出之愈泄,而積之愈豐。
緣高崖,逾絕險,歷他州,入異縣,雖千山萬嶺之荒隅斗僻。
而食之者與榖同化,齎之者與海分功。
其沃衍之疇,則植蔗以為糖。春養其萌,夏糞其株;
秋斂其葉,莖修節疏;冬食其乾,膚膩液充。
伐者如木,束者如竹。
入佳境,解朝醒,雖醍醐膏露之滋,不足以比其醲。
於是刳木為槽,斷木為杵,
飽萬夫之食,而明燭繼夜,長歌相舂。
槌壁成哨,擘圭作甘,釃以清泉,甑不炊而神液滋漉。
高灶蒸雲,列鼎騰煙,調以甘膏,火不停而靈砂自鎔。
於以盛之萬瓮竹絡,於以奠之千艘桂楫;
順風揚帆,不數日而達於江浙淮湖,都會之沖。
北方之人,京塵渴肺;儲金寶以待入浦之舟,而往來之憧憧。
若此之類,言之不盡。
蓋其風土之所出,人物之所合,水陸之所備,舟車之所會,
既日盛於一日。
自遠方而來遷家者,復多於穴之蟻,窠之蜂。
人但見今日人家之密,而不知異日黃沙之坂,芳草之蒙茸!
茲太平之樂土,宜乎出官職以穹窿聞之。曰:
山川之氣孕富於其物者,亦必儲秀於其人;
天地之意固翕於其初者,蓋亦欲張於其終。
若昔科第之蟬聨,簪纓之雜襲,而後乎此者未之見,
豈七八十年之間,地之不顯其靈,而天之不誘其衷?
今有人焉!
窮而志氣之益堅,老而學問之日富。
其待時則陰霧之豹,其得時則遇風之鴻。
天其或者鐘美於是人,笑其勤苦而難成。
孰知夫一嗚而人可驚,一飛而天可沖;
有大摧折必有大成就,有大困阨必有大遭逢。
時乎來哉!鄉人改觀,愚夫發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