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乃須,福建省福鼎縣磻溪鄉仙蒲村人。1935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歷任桑園村農會主席和桑園村蘇維埃政府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乃須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4
- 逝世日期:1937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林乃須(1894-1937),福建省福鼎縣磻溪鄉仙蒲村人。1935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歷任桑園村農會主席、桑園村蘇維埃政府主席,參加了霞鼎泰(霞浦、福鼎、浙江省泰順)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反“圍剿”作戰和閩東、浙南蘇區的三年游擊戰爭。1936年12月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閩東、浙南蘇區,林乃須隨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山區堅持革命鬥爭。1937年初在磻溪鄉仙蒲村反“圍剿”鬥爭中犧牲。
人物經歷
閩東霞鼎蘇維埃政府於1934年4月正式成立,由於它是在第五次反“圍剿”的嚴峻歲月里誕生的,並失去與中央的聯繫,因此鬥爭尤為艱苦。蘇區紅軍在福鼎、霞浦、柘榮交界的磻溪鄉桑園、仙蒲、後坪、福溪、馬蘭溪一帶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在1935—1937三年的反“圍剿”鬥爭中,共有147位磻溪籍革命戰士或在慘烈的戰鬥中壯烈犧牲,或在被捕後英勇就義。1937年1月,時任仙蒲村農會主席、仙蒲村蘇維埃政府主席的林乃須,在敵人的瘋狂“清剿”中被捕,慘遭殺害,壯烈犧牲。
林乃須1932年秋參加閩東工農革命武裝,1935年秋仙蒲村蘇維埃政府成立,被選舉為主席。他顧大家,舍小家,積極投身磻溪根據地的武裝鬥爭,組織和領導了地方蘇維埃政權的土地革命,革命事業如火如荼。
1936年西安事變後,根據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敵人對我南方根據地展開瘋狂“清剿”,妄圖消滅我南方紅軍游擊隊。國民黨政府以劉建緒為綏靖公署主任,對閩浙、閩贛邊區紅色游擊隊進行“清剿”,先後增派八十師、九師、保全獨立旅等到閩東來,配合地主反動武裝分駐在根據地周圍,用“五光”、“十條”、“移民並村”等殘酷手段“圍剿”我閩東根據地。霞鼎根據地革命武裝主力轉移後,組織上讓仙蒲村維埃政府主席林乃須留下來,組織農民武裝成立仙蒲游擊隊,轉入深山堅持鬥爭。在林乃須積極動員貧苦農民參加游擊隊,並讓自己15歲的兒子林永聲,借進山砍柴,承擔送糧和通信任務。在林乃須的帶領下,游擊隊以更加靈活機動的鬥爭方式,繼續對偽政權和地主反動武裝以沉痛打擊。
1937年1月,國民黨軍八十師在偽地主武裝配合下,重兵圍困仙蒲坑門山,“清剿”仙蒲游擊隊。在整整一天的戰鬥中,林乃須指揮戰鬥,掩護大部分游擊隊員突圍轉移,自己和另一位隊員負責斷後,與敵激戰彈盡,不幸被捕。林乃須同志被捕後,保守革命秘密,不受利誘,不畏酷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1937年1月20日晌午時分,敵人把衣裳襤褸、血肉模糊的英雄林乃須五花大綁,押到仙蒲大王宮下的田坪,有一個連的敵軍,每人搬來一塊溪石,在一米高的上坎,輪番砸向英雄身體……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崇高理想,最終英勇就義。
1957年林乃須被福鼎縣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同時為其家屬一次性發放撫恤金人民幣150元。1983年9月2日民政部為其家屬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烈士證號為:列字第61—132號。
林乃須烈士自1932年2月投身革命,到1937年1月英勇就義,前後雖只堅持了五年的革命鬥爭,但在五年的鬥爭中,特別是在三次反“圍剿”中,他身經百戰,得到血與火的洗禮。林乃須革命信仰十分堅定,經受住了各種嚴酷考驗。在他為新中國的勝利,舍下愛妻和四兒一女,獻出青春和熱血,犧牲時年僅4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