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村(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角乾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枕頭村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角乾鎮,最初叫枕頭窩堡。最早中一名叫枕頭的蒙古族老人攜家至此立窩堡。後成屯,便取名枕頭窩堡。1947、1948兩年又連續發大水,將該屯沖毀,屯民遷出另建屯,仍沿用原名。1958年成立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村。現有373戶,1528人,耕地面積5600畝。以種桿業為主,近年來又發展了養殖業,育肥牛每年出欄200餘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枕頭村
  • 人口數量:190口人
  • 耕地面積:3000餘畝
  • 黨員:49人
概況,黨建,建設,調產,

概況

枕頭村是枕頭鄉政府所在地,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枕頭村轄6個自然村,9個居民小組。全村人口190口人,其中黨員49人,全村耕地面積3000餘畝。
自2008年換屆以來,以徐靖華為書記的枕頭村黨支部在基礎建設、黨的建設、民生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黨建

徐靖華書記常講,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民眾心裡有沒有威信,能不能幹出成績,關鍵在於能否搞好黨建工作,抓班子,帶隊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結合我村實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加大對黨員的正面教育,重點抓黨員電教化教育,不定時播放黨的各種會議以及科技等節目,每年不定期組織黨員幹部到外地參觀,如2009年徐靖華組織全村40多名黨員幹部去北京參觀學習,開拓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如今,枕頭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幹群關係和諧、村風明顯改觀、百姓富足安康,經濟和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建設

一、緊抓基礎設施建設,出行難問題。
徐靖華上任伊始就把解決百姓出行難議程擺上桌面。2008年春節剛過,村兩委班子就召開會議,討論主街道硬化以及自然村通公路問題,在改造過程中徐靖華書記不辭辛勞,晝夜不停奔波在工地第一線,探路況,搞規劃,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先後發動人力1000人次,耗資300多萬元,新修十米寬的街面公路1300米,新修連線自然村樊家莊、天井凹、南窯的公路8000米,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狀況徹底得到改善。如今的枕頭主街道寬暢淨潔,下水道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人民民眾齊聲稱讚。
二、緊抓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民眾精神文化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徐靖華書記高度重視民眾文化生活。自2009年起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舉行大規模的全民參加的枕頭農民文化節,村民熱情高漲,表演興致十足,文化節上也是異彩紛呈,有威風鑼鼓、老年秧歌隊、青年健美操隊、少年軍樂隊、旱船隊、高蹺隊等節目。通過這些活動即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又團結了民心,民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此外,村支部書記徐靖華還出資60多萬元,建成高標準的戲樓一座。

調產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以田為本”,新一屆的村兩委班子自組建以來,就把農業調產放在重要位置。“農民不能老依賴偷挖煤礦資源度日子,既然是農民,我們就要向土地要飯吃”,徐書記如是說。為了使民眾儘快富裕起來,以徐靖華書記為首的兩委幹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培植後續財源,發展村域經濟,在蘋果種植上,他不斷自費外出學習,先後赴山東、吉縣等地考察,還組織100多村民赴吉縣現場參觀蘋果基地,調動了村民種植蘋果的積極性,隨後徐書記個人出資30餘萬元引進十幾萬株優質蘋果苗木,而今蘋果樹已栽遍枕頭的溝溝梁梁。站在枕頭的山樑上望著那一片鬱鬱蔥蔥,我們堅信明年的枕頭的日子會是一片紅紅火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