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袁中朗隨筆》,這是一篇袁宏道評論李卓吾生平事跡和其寫作成就的文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枕中十書序
- 創作年代:明
- 作品體裁:書序
- 作者:袁宏道
- 作品出處:袁中朗隨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枕中十書序
(明)袁宏道 ①
①人有言曰:“胸中無萬卷書,不得雌黃人物。” 然書至萬卷,不幾三十乘乎?除張司空外更幾人 哉!予於漢劉向、唐王僕射、宋王介甫、蘇子瞻見之,然自子瞻迄今又三百餘歲矣,予於楊升庵、李 卓吾 ②見之。或說卓禿翁,孟子之後一人,予疑其太過。又或說為蘇子瞻後身,以卓吾生平歷履,大約
與坡老暗符,而卓老為尤慘。
②予昔令吳時,與卓吾游黃鵠磯,語次及著述書,李卓吾便點首曰“卓老子一生都肯讓人。惟著書 則吾實實地有二十分膽量,二十分見識,二十分才力,若信得過否?”予唯唯,遂詰之曰:“爾數部中, 誰是最得意者?”卓吾曰:“皆得意也,皆不可忽也。《藏書》,予一生精神所寄也;《焚書》,予一生事 跡所寄也;《說書》,予一生學問所寄也。別有十種,約六百餘紙,於中或集諸書,或附己意,此予一生 神通,遊戲三昧所寄也,尚未終冊,完當請門下校之。”自是分袂,伊南我北,卯酉相望。不數年,卓 吾竟以禍殞,惜哉!
③己酉,予主陝西試事畢,復謝,天子恩命,夜宿三教寺,寺高閣敝篋中,獲其稿讀之,不覺大叫 驚起。招提老僧,執光相顧。予遽詢曰:“是稿何處得來,束之高閣?”老僧曰:“鄉者溫陵卓吾被逮時 寄我物也,囑以秘之枕中,毋令人見。今人已亡,書亦安用!”予曰:“嘻,奇哉!不意今日復睹卓吾也, 卓吾其不死矣!”惜書前後厄於鼠牙,予以囊受卓吾之祝,故於燕居時續而全之,付冰雪閱而訂之,藏 之名ft,俟有緣者梓而壽之。
[注] ①袁宏道:文學家,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學說。②李 卓吾:名贄、號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晚年被誣下獄,自刎於獄中。
注釋譯文
有人評論說:“胸中沒有萬卷書,就不能隨意評論人物。”然而寫書到達萬卷的數量,不也接近讀書萬卷的狀態嗎?除了張司空之外還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我從漢朝的劉向、唐朝的僕射,宋朝的王安石,蘇軾(的文章)中明白這一點。然而從蘇子瞻(的時代)到今天已經過了三百多年了,我從揚升庵和李卓吾(的文章)中見到了這種狀態。有人說李卓吾,是繼承孟子的第一個人,我懷疑這種說法太過頭了。又有人說是他是蘇軾的承繼者,按照卓吾的生平經歷來看,大概和東坡暗中符合,但是卓吾是更加悽慘的。
我過去在吳地做縣令時,和卓吾一起遊覽了黃鵠磯,交談之間談到寫書,李卓吾就點頭說:“我一生都願意謙讓他人。難得在寫書上我的的確確有二十分的膽量,二十分的見識和二十分的才力,你相信我嗎?”我唯唯地答應,於是問他說:“你寫的幾部書里,最得意的是那一本?”卓吾說:“(所有的書)都是我得意的作品。都不能忽視。《藏書》,是我一生的精神寄託:《焚書》,是我一生經歷的寄託,《說書》,是我一生學問的寄託。另外還有十本書,大約六百多張紙,在其中或者匯集了幾本書(的內容),或者附加了我自己的想法,這是我一生的精神通達,娛樂讓自己心神寧靜時的寄託,還有沒有寫完,寫完了請你來幫我校對它們。”從此之後和我告別,他往南邊,我往北邊。不過幾年,卓吾竟然因為遭遇禍患死去了,真是太可惜了!
已酉年,我主持陝西科舉考試結束,再次感謝天子恩寵我使我受命,晚上,住在三教寺,寺廟高閣中的一個壞了的書箱中,得到了(李卓吾)的稿件,閱讀它,不知不覺大聲叫著驚訝地起身。叫來老僧,拿著蠟燭一起看。我立刻問他說:“這份書稿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束之高閣?”老僧說:“是我的同鄉溫陵的卓吾被抓住時寄給我的,叮囑我秘密地放在枕頭裡,不要讓別人看見,今天他人已經死去了,書還有什麼用?”我說:“啊!真實太神奇了,沒有想到今天能夠在看到卓吾(寫的書),卓吾(的思想)恐怕不會消亡了!”痛惜他的書前後幾年都遭受被老鼠啃食的厄運,我用書袋接受卓吾思想的“香火”,所以在燕居住的時候借著補寫並補全它,交給聰明的人看並且修訂它,把它藏在名山之中,等待有緣的人刻下它讓它永遠地流傳下去。
作者簡介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湖北公安縣人。生於明朝隆慶二年(1568),卒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他與哥哥宗道、弟弟中道合稱“公安三袁”,在文學史上又稱為“公安派”,是明代*具個性又充滿爭議的文學家。
袁宏道於20歲科考中舉,26歲時進入仕途。先在蘇州吳縣任知縣,但整日處理政務,在他看來苦不堪言。萬曆二十六年調任順天府教授,二十八年又由國子監助教升任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這是個掌管宮廷禮儀的六品官,但由於家中不幸,其兄宗道和祖母余氏的去世,使袁宏道大病一場,於是告病回家,開始了長達六年的隱居生活。萬曆三十四年,袁宏道返回北京,官復原職,後調任吏部任職,三年後又升為員外郎。次年二月,袁宏道又告假南歸,僅半年,於萬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溘然長逝,時年43歲。
袁宏道的文學創作洋洋大觀,以詩和散文為主。尤以散文創作影響後世。其散文創作題材和體裁都多有涉獵,包括遊記、尺牘、序跋、碑銘、墓誌、日記、傳記和雜著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中國散文史上涉及題材*多、使用體裁*豐的散文家之一。
要賞讀袁宏道的散文,有必要了解他的文學主張,這是他散文創作的靈魂。袁宏道創作的主要時期正是明朝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時代,他們主張“文必西漢,詩必盛唐”,雖從取法的標準上無可厚非,但他們把擬古當作創作的本源,言必漢唐,不深入時代生活,不關注與時俱進,就把不創新只有死的文學引入了死胡同。袁宏道與後七子復古理論的爭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反對摸擬;二是主張文學創作要抒寫“自己胸臆”;三是提倡學習民歌。他毫不留情地嘲諷復古擬古是“糞里嚼渣,順口接屁,倚勢欺良”,可見對那些復古者的鄙視。同時,袁宏道與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李贄關係甚密,李贄的文學思想也對他產生了直接影響。這些思想反映在其散文創作中,體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袁宏道的散文格調明朗流麗,自然活潑。無論是敘事記人,還是寫景抒情,總是自然流暢,毫無做作。
第二,本色語言,妙語聯珠,摒棄陳詞濫調,崇尚風趣自然,做到了雅俗共賞,老少鹹宜。
第三,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信手寫來,深入淺出。袁宏道的散文尤擅長抒發情感,家常話、眼前事、人間情。既樸實又靈動,情趣盎然而不失哲理,輕鬆愉快而不乏凝重。
第四,文風簡潔,尤其是小品文,以簡約的刻畫,展示生機勃勃的意境。給人以雅趣和聯想,很得玲瓏剔透、自然天成的美旨。
袁宏道於20歲科考中舉,26歲時進入仕途。先在蘇州吳縣任知縣,但整日處理政務,在他看來苦不堪言。萬曆二十六年調任順天府教授,二十八年又由國子監助教升任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這是個掌管宮廷禮儀的六品官,但由於家中不幸,其兄宗道和祖母余氏的去世,使袁宏道大病一場,於是告病回家,開始了長達六年的隱居生活。萬曆三十四年,袁宏道返回北京,官復原職,後調任吏部任職,三年後又升為員外郎。次年二月,袁宏道又告假南歸,僅半年,於萬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溘然長逝,時年43歲。
袁宏道的文學創作洋洋大觀,以詩和散文為主。尤以散文創作影響後世。其散文創作題材和體裁都多有涉獵,包括遊記、尺牘、序跋、碑銘、墓誌、日記、傳記和雜著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中國散文史上涉及題材*多、使用體裁*豐的散文家之一。
要賞讀袁宏道的散文,有必要了解他的文學主張,這是他散文創作的靈魂。袁宏道創作的主要時期正是明朝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時代,他們主張“文必西漢,詩必盛唐”,雖從取法的標準上無可厚非,但他們把擬古當作創作的本源,言必漢唐,不深入時代生活,不關注與時俱進,就把不創新只有死的文學引入了死胡同。袁宏道與後七子復古理論的爭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反對摸擬;二是主張文學創作要抒寫“自己胸臆”;三是提倡學習民歌。他毫不留情地嘲諷復古擬古是“糞里嚼渣,順口接屁,倚勢欺良”,可見對那些復古者的鄙視。同時,袁宏道與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李贄關係甚密,李贄的文學思想也對他產生了直接影響。這些思想反映在其散文創作中,體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袁宏道的散文格調明朗流麗,自然活潑。無論是敘事記人,還是寫景抒情,總是自然流暢,毫無做作。
第二,本色語言,妙語聯珠,摒棄陳詞濫調,崇尚風趣自然,做到了雅俗共賞,老少鹹宜。
第三,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信手寫來,深入淺出。袁宏道的散文尤擅長抒發情感,家常話、眼前事、人間情。既樸實又靈動,情趣盎然而不失哲理,輕鬆愉快而不乏凝重。
第四,文風簡潔,尤其是小品文,以簡約的刻畫,展示生機勃勃的意境。給人以雅趣和聯想,很得玲瓏剔透、自然天成的美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