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滯論》是唐代盧藏用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析滯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盧藏用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析滯論
藏用常以俗多拘忌,有乖至理,迺著《析滯論》,以暢其事。詞曰:
客曰:“天道元微,鬼神幽化,聖人所以法象,眾庶由其運行。是故大撓造甲子,容成著律歷,黃公裁變,元女啟謨。八門御時,六神直事,從之者則兵強國富,違之者則輔弱朝危。有同影響,若合符契,先生亦嘗聞之乎?”主人曰:“何為其然也?子所謂曲學所習,懦儒(一作昧)所守,徒識偏方之詭說,未究亨衢之通論。蓋《易》曰‘先天不違’,傳稱‘人神之主’。範圍不過,三才所以虛中;進退非邪,百王所以無外。故曰‘國之將興聽於人,將亡聽於神’。又曰‘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自作。’”由是觀之,得失興亡,並關人事;吉凶悔吝,無涉天時。且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為善者天降之福,不善者天降之殃。高宗修德,桑谷以變;宋君引過,法星退舍:此天道所以從人者也。古之為政者,刑獄不濫則人壽,賦斂蠲減則人富,法令有恆則國靜,賞罰得中則兵強。所以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禮賞不倦,則士爭先赴。苟違此途,雖卜時行刑,擇日出令,必無成功矣。自季代遷訛,俗多徼幸,競稱怪力,爭誦詭言。屈政教而就孤虛,棄信賞而從推步,附會前史,變易舊經,依託空文,以為徵驗。覆軍敗將者,則隱秘無聞;偶同幸中者,則共相崇飾。豈惟聽之增惑,亦迺學人自是。嗚呼!習俗訛謬,一至此焉。
“夫甲子興師,非成功之日;往亡用事,異制勝之辰。苟修其德,何往不濟?夫環城自守,按陣重圍,無關地形,不乘天道。若兵強將智,粟積城堅,雖復屢轉魁剛,頻移太歲,坐推白武,行計貪狼,自符難斗之祥,多貽蟻附之困。故曰任賢使能,則不時日而事利;法審令正,則不卜筮而事吉;養勞賞功,則不禱祀而得福:此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太公犯雨,逆天時也;韓信背水,乖地利也;並存人事,俱成大業。削樹而斬龐涓。舉火而屠張郃,未必暗同歲德,冥會日游,俱運三門,並占四殺。杜郵齒劍。抑唯計沮,垓下悲歌,實階刓印。若以並資厭勝,不事良圖,則長平盡坑,固須恆濟;襄城無噍,亦可常保。是知拘而多忌,終喪大功,百姓與能,必遺小數。金難樹上,方為楚國之殃;萬畢枕中,適構淮南之禍。刻符指盜,反更亡身;被發邀神,翻招夷族。吁嗟威斗赭鞭,不禳赤伏之運;築城斷岡,何救素靈之哭?火災不驗,裨灶無力以窺天;超乘階凶,王孫取監於觀德。九征九變,是曰長途,人謀鬼謀,良歸有道:此並經史陳跡,聖賢通規。仁遠乎哉?詎宜滯執?”客迺蹙然避席曰:“鄙人困蒙,不階至道,請事斯語,歸於正途。而今而後,焚著龜,毀律歷,廢六合,斥五行,浩然清慮,則將奚若?”答曰:“此所謂過猶不及也。夫甲子所以紀日月,律歷所以通歲時,金木所以備法象,黽蓍所以前人用。聖人以是神明德行,輔助謀猷,存之則葉贊成功,執之則凝滯於物,訊息之理,其在茲乎!”客於是循牆匍匐,帖然無氣,口畝心醉,不知所以答矣。
作者簡介
盧藏用(664~713年),字子潛,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曾隱於嵩山少室山,與陳子昂、司馬承禎、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被稱為“仙宗十友”。又與趙貞固、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郭襲微、司馬承禎、釋懷一等被時人稱為“方外十友”。著有文集30卷,《全唐詩》錄存其詩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