枌榆學社

漢調二簧班社,兼唱京調、徽調。

清宣統三年(1911),浙籍陝同盟會員、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張翔初,都督張益謙、張雲山等,為以戲曲啟迪民智,恢復漢業,創建於西安湘子廟街浙江會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枌榆學社
  • 唱調:京調、徽調
  • 創立地點:西安湘子廟街浙江會館
  • 類別:歌劇
創建與發展,主要表演內容,枌榆學社的意義,枌榆學社解體,

創建與發展

漢調二簧班社,兼唱京調、徽調。清宣統三年(1911),浙籍陝同盟會員、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張翔初,都督張益謙、張雲山等,為以戲曲啟迪民智,恢復漢業,創建於西安湘子廟街浙江會館。
後又吸收京、徽調藝人,由陝西撫台田某改二簧班為枌榆學社。名醜諦海山任經理,改遷宜春園演出。

主要表演內容

學社以演京梆子為主,兼演皮簧,並從北京聘來唐寅虎 (字虎臣)、王長林任教練,邀請劉奎官(花臉帶紅生、主演關公戲)、郭榮利(花臉帶紅生)及坤角翟桂雲(花旦)、白牡丹、白芙蓉、筱菊仙、金荷花、福彩仙(福芝芳)等為主演。後又在新招的二、三十名學員中,培養出王傑山、倪永春、盧虎亮等一批名角。
演出鬚生戲、武生戲、花旦、丑角戲和時裝戲。
京梆子名角吸收了《金玉奴》、《拾玉鐲》、《李陵碑》等大批秦腔劇目。
唐虎臣被聘為陝西易俗社武功教練後,又將京劇《珍珠塔》、《宦海潮》、《一元錢》、《鄂州血》、《家庭恩怨記》諸劇傳給了陝西秦腔。使陝西易俗社向枌榆社學習演出文明戲的舞台經驗。
啞劇《萬變圖》則經過范紫東等劇作家的整理改編,成為陝西易俗社時裝戲中的保留劇目。

枌榆學社的意義

該社促進了西安一帶秦腔與京劇之間的交流。

枌榆學社解體

陝西省軍政頭目的不斷更迭,枌榆學社也深受其害。延至民國七年(1918),該社終因經濟來源不足,演職人員流散而處於癱瘓狀態。民國八年被迫將宜春園售給易俗學社,枌榆學社遂告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