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索里
- 民族:朝鮮族
- 來源:巫歌
- 起源:17世紀
- 代表曲目:《卞鋼鐵打令》等
- 榮譽:列入《人類口傳及無形遺產傑作》
基本概念,起源,歷史,流派,特點,作品介紹,名人名唱,
基本概念
板索里是“板”和“索里”(韓國語中聲音的音譯詞)的合成詞,“板”指的是“人們聚集之所”,“索里”是統稱歌謠的渾古的表達方式。因此,“板索里”可以說成是在人們聚集的地方說唱的表演藝術。
板索里為韓國傳統表演藝術。一個人清唱,以“sori(歌)”、“aniri (說)”、“ballim(動作)”表現戲劇性長篇故事內容;另一個人則擊鼓 伴奏,發出助興詞。
學者們以“辭說、敘事詩、戲曲、音樂”等各種觀點來劃分板索里的體裁,這是因為板索里擁有兼備文學、戲劇及音樂因素的綜合藝術性面貌。
另外,由於板索里是由一人承擔所有角色的作用,所以不僅要求表現的音域要廣,而且在聲音的變化上也應該有較深的根基。此外。鼓手因使用無律打擊樂器——鼓,只依賴節拍和助興詞來伴揍,所以即使是同樣的節拍,也應該有能力根據唱者的說唱,在不同瞬間選擇各種不同而最適合的節拍(變彩節拍)進行伴奏。
起源
對於板索里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但至今仍沒有正確的說法,所以推測為各種因素相結合而形成。迄今為止,對板索里的起源主要說法有“巫歌起源說”、“六字拍調起源說”、“廣大笑謔之戲起源說”、“板遊戲起源說”等。
“巫歌起源說”的解釋是源於在包括朝鮮京畿道南部在內的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西部地區的神房曲圈有該地區巫師們的音樂。“廣大笑謔之戲起源說”的解釋是在從高麗時期開始延續到朝鮮時期末期的宮廷最盛大的年例活動上,有位伶人使用已經存在的南道巫歌的音樂和樣式,將傳說編成音樂予以說唱為起始,到了朝鮮後期,隨著鄉儺的廢除,伶人們為了生存,努力確保高度的專業性而將其發揚光大。
“板遊戲起源說”則認為板索里源於在朝鮮後期專門嬉戲者為賺錢而進行的遊戲——板遊戲的主要構成主體,也就是在六字拍調巫樂圈中演唱的流浪藝人——唱優集團所演唱的伶人說唱。
在研究板索里的眾多學者之間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全羅道地方的“敘事巫歌起源說”。這是因為板索里的類型與朝鮮全羅道地方的音樂相近,而且板索里與敘事巫歌的表演形態在音樂和說混在一起表演上極為相似,所以板索里源於敘事巫歌的見解頗具說服力。
綜上所述,人們普遍認為板索里的音樂部分來源於巫歌,而文學部分則來源於民間傳說故事。17世紀末到18 世紀初,反映城市庶民生活的民間傳說故事大量出現,在當時迎合大眾情緒的於時調、辭說時調、短歌、長雜歌等歌唱形式相繼形成的環境中,人們也要求民間傳說故事以歌唱的方式表達出來,因此在南道地區一種新的民間說唱形式———板索里應運而生。
歷史
之後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板索里得以確立,到了19世紀,進入了鼎盛時期。人們將這一時期稱為權三得、宋興錄、高壽寬、朴裕全等前期8名唱活動活躍的前期8名唱時代。尤其是,在前期8名唱時代,分為東便制和西便制流派,在音樂性方面更加成熟。因此,前期8名唱時代可以說板索里在外形上還是在藝術性方面均得到了擴張。
到了朝鮮哲宗時期,朴萬順、李捺致、宋雨龍、金世宗等人的藝術活動活躍,其中8人被稱作後期 8名唱。前期8名唱時代,板索里分為東便、西便、中高制等流派,屬於各自發展的開始時期,但是後期 8名唱時代可以說是這種流派性特點和音樂特色已具規模,並得到進一步深化的時期。
從朝鮮高宗後期開始到日本帝國侵占下的20世紀30年代為一個時期,雖說人人見解不同,但大部分稱作宋萬甲、李東伯、金昌煥、金昌龍、丁貞烈等人活動的5名唱時代。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因社會性變動,板索里逐漸衰退,向唱劇和散調等器樂化發展為其特徵。
板索里到了18世紀,才真正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藝術體裁。在這之前,普通庶民們的回響成了絕對的後盾。據確認,截至當時至少曾有包括《卞鋼鐵打令》、《壅固執打令》、《裴裨將打令》、《江陵梅花打令》、《雄雉打令》、《曰者打令》、《假神仙打令》、《淑英娘子傳》等12部板索里。
此後,板索里漸漸得到兩班們的關心和熱愛,逐漸變化成呼應兩班嗜好的內容。兩班們主要在辭說的潤色和改寫上傾注了很多關心,到了19世紀後期,高敞的申在孝將口傳板索里辭說中的6部直接整理成文字,在樹立板索里的體系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流派
進入19世紀,板索里欣賞階層普遍擴大到了兩班和庶民階層。板索里又因唱者的不同,變得更為成熟,音樂表現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名唱們盡情發揮的個性和創意性又成為了獨具特色的音樂特點。就像各地方言不同一樣,音樂性也因地而異,而且根據累代傳承板索里的家譜,更具獨特的特色。後來人們把這種特點按相似的類型予以歸納進行了分類,從而出現了東便制、西便制、中高制的劃分。
但是根據傳承地區進行的分類,到了20世紀,因名唱們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其意義已經退色。另外,根據傳承系譜的劃分,也因將學自師傅的說唱上賦予自己的特色,在其過程中說唱逐漸變化,加上在學習多數師傅唱法的過程中,出現了本來的說唱在後代呈現不同特點的情況。此外根據音樂特色的劃分也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在傳承至今的板索里中,劃分東便、西便、中高制,不僅其概念模糊,而且很難賦予較大的意義。
特點
節拍
所謂節拍(韓國語中稱作長短)與西洋音樂單純的拍子概念不同,其帶有包括速度、旋律的形態、強弱、重複周期等的綜合性意義。板索里所使用的節拍有晉陽調、中茂里、中中茂里、紮緊茂里、惠茂里、峨茂里、峨中茂里?等。據說,這裡的“茂里”在帶有“趕著走”的“趕”或“探頭”的“頭”之意。這些節拍根據在板索里辭說表現的悲痛、閒趣、緊張、特定人物的出現、喜悅等各種情況的設定,或慢或快,或者用於特定的節拍等方法,適當編成。
調
板索里的調包括出現的音和表示音的功能和志向的旋法概念,以及表示特定段落的聲音和感覺的樂想概念等。談論板索里時,關於“調”的部分是規定板索里音樂特點的重要因素。
板索里的調主要有“羽調、平調、界面調”三種。這種用語是在傳統音樂中,受到歌曲影響的名稱,在板索里中原本曾使用“號令制、時調嗓、哀怨聲”等名稱。據說,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用於正樂的“羽調、平調、界面調”等歌曲式曲調名稱融合到了板索里。此外,板索里調的名稱還有“京調、瑟棱制、鞦韆嗓”等。
鼓手
唱者與鼓手是板索里表演的直接負責人。鼓手指擊鼓的人。在外國聲樂曲中,也有無伴奏聲樂,但至今為止,在板索里表演中無此類先例,在板索里表演中,鼓手相伴已成為必需。
另外,稱作“一鼓手、二名唱”或“雄鼓手、雌名唱”,更加強調了鼓手的作用和重要性。更進一步,“一鼓手、二名唱、三聽眾”則強調了聽眾最為重要。
鼓手的“助興詞”是利用丹田之氣,說出的沉穩的聲音,必須適當地迎合說唱節拍或故事的進行情況。通常,鼓手不論年齡,對唱者不使用尊稱,而是使用“好”、“不錯”等辭彙。“節拍”指有滋有味地與說唱相協調的節拍。尤其是,鼓手的鼓必須適當地迎合板索里辭說的內容或節拍,不要僅限於單純的聲音,而應起到為說唱增添光彩、填補說唱停頓階段、效果音以及調節速度等各種作用。此外,還應即興演奏或接觸各種說唱和唱者,所以需要對板索里具備非常廣的見識。因此俗話說,“有少年名唱,但無少年名鼓手。
作品介紹
板索里十二部是指據推測在19世紀前半期所記錄的宋晚載的《觀優戲》以後,在文獻記錄上提到的板索里的種類。但是在19世紀前後,十二部的板索里中,《裴裨將傳》、《卞鋼鐵打令》、《壅固執傳》、《雄雉打令》、《曰者打令》、《假神仙打令》、《江陵梅花傳》等七部,未能傳承至今。因此,現如今只剩下《春香歌》、《沈清歌》、《興甫歌》、《水宮歌》、《赤壁歌》等五部。
未能傳承至今的七部板索里的內容,其唱法並非屬於板索里。其中一部分辭說流傳至今,《卞鋼鐵歌(橫負打令)》和《淑英娘子傳》等一部分,以傳承辭說為基礎,曾被再創作演唱。
名人名唱
前期8名唱
據傳,板索里確立其位置時期的肅宗末期前後開始,此後在此領域名聲遠播的名唱們的名字通過口傳流傳下來,而且其神話般的名聲至今也依然留傳,沿襲著板索里歷史的命脈。這些名唱們的名字在宋晚載的《觀優戲》、《甲申完文》、《丁亥等狀》、申緯的《觀劇詩》、尹達善的《廣寒樓樂府》、申在孝的《廣大歌》等文獻上均有記載。肅宗末期以後到英祖、正祖時期,出現了禹春大、河殷潭、崔先達等名唱。後人將純祖時期前後稱作前期8名唱時代,還分有後期8名唱時代和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的5名唱時代。
通過文獻或口傳留傳的前期8名唱的名字有些差異,申在孝在《廣大歌》中將宋興錄、牟興甲、權三得、申萬葉、黃海天、高壽寬、金濟哲、宋光祿、朱德基等8人列為8名唱,鄭魯湜在他的《朝鮮唱劇史》上則將權三得、宋興錄、牟興甲、廉季達、高壽寬、朴裕全、申萬葉、金濟哲等8人記錄為8名唱。此外,朴憲鳳在《唱樂大綱》列舉了權三得、宋興錄、黃海天、廉季達、牟興甲、高壽寬、金濟哲、申萬葉等8人,金演洙在他的唱本《春香歌》中則把權三得、宋興錄、廉季達、牟興甲、高壽寬、申萬葉、朱德基等人列為8名唱。
後期八名唱
朝鮮純祖時期前後的前期8名唱和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的5名唱時代的中間時期稱作後期8名唱時代。這一後期8名唱分別是朴萬順、李捺致、宋雨龍、金世宗、張子伯、丁昌業、鄭春風、金贊業等。也有人將金贊業換上金定根或韓松鶴。
若將前期8名唱時代稱作板索里分成東便、西便以及中高制等流派,各自以不同類型開始發展的時期,那么後期8名唱時代可以說是將這種流派的特點和音樂性特色得以定型並進一步深化的時期。
在後期8名唱中,朴萬順、宋雨龍、金世宗、張子伯、金贊業繼承東便制唱法,李捺致、丁昌業則繼承西便制,而金定根、韓松鶴則繼承中高制,並各自發揚光大。
近代5名唱
從朝鮮高宗後期到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的20世紀30年代稱作5名唱時代。這個時期因社會上的變動,板索里逐漸衰退,分化成唱劇,有的則以散調等器樂化,而且隨著留聲機的出現,開始盛行購買留聲機唱盤,板索里則更加依賴於大眾的喜好。這個時期有名望的板索里名唱有金昌煥、宋萬甲、李東伯、金昌龍、丁貞烈、朴基洪、金贊業、劉成俊、金碩昌、金采萬、全道成、柳公烈等。其中列入5名唱的人根據指定人有些差異,但大致可列舉宋萬甲、李東伯、金昌煥、金昌龍、丁貞烈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