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城市供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年供水量4380萬立方米,水電站裝機容量4*800千瓦。
基本介紹
水源概況,灌區特徵,灌溉設施,管理體制,效益現狀,
水源概況
灌區的水源來自板橋水庫,板橋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有城市供水、灌溉、水產養殖、水力發電及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板橋水庫始建於1951年,1956年擴建加固,1975年8月8日潰壩失事。
1978年開始復建,1981年停工緩建。1986年板橋水庫被列入國家“七·五”重點工程項目,1987年復建工程再次開工,1993年6月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復建後的板橋水庫,防洪標準按百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 控制流域面積768平方公里,總庫容6.7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2.56億立方米,汛限水位110米,興利水位111.5米。
水利樞紐建築物主要有:擋水壩(為斜縫實體重力式砼溢流壩和粘土心牆砂殼壩)、輸水洞、水電站、灌渠渠首、供水工程。大壩全長3720米,最大壩高50.5米,壩頂高程120米。
砼溢流壩上設定8孔14 *14米弧形閘門和1孔6*6米的底孔閘門,總泄洪流量15000立方米每秒。
灌區特徵
板橋水庫灌區位於水庫以東,汝河兩岸,分兩條幹渠,其範圍包括泌陽、遂平、驛城區、高新區二縣二區十四個鄉,總人口25.84萬人(2005年數據)。
75·8前原灌區特徵為: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灌溉面積為32萬畝;北乾渠進水閘為3孔2.5×3米,乾渠長32公里,設計流量20立方米/秒,灌溉面積24萬畝。
1993年水庫復建完工後,對灌區進行重新設計,控制流域面積 428.61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其中自流41.4萬畝,提水灌溉3.6萬畝。
灌溉設施
板橋灌區位於板橋水庫下游,汝河兩岸。原設計灌溉面積56萬畝,其中,泌陽5萬畝,遂平42萬畝,確山2.4萬畝,駐馬店市6.6萬畝。1953年3月興建,1959年開灌。1965~1966年、1972~1975年兩次進行續建配套,工程基本達到完整。分南北乾渠,南乾渠進水閘為3孔2.5×3米,乾渠長57公里,乾渠建築物376座;支渠13條,總長106.74公里,建築物712座;斗渠222條,總長431.3公里,建築物2787座;農渠1100條,長754.6公里,建築物2490座。截止1975年6月底,國家投資板橋灌區764萬元,完成土沙方2079.92萬立方米,石方17.14萬立方米,混凝土29784立方米,實際灌溉面積達到21.7萬畝。1975年8月,遭特大洪水襲擊,板橋水庫垮壩,灌區大部分被損壞,封閉停灌。
1993年水庫復建完工後,重建灌區,設計灌溉總乾渠長586.4m,南乾渠由渠首閘向東全長52.8 km,下設5條支渠,2條分支渠,18條幹斗渠,控制灌溉面積24.22萬畝,南乾渠首閘至河裡王明渠供水取水口長31.5 km,灌溉面積12萬畝。北乾渠全長32.7 km,下設6條支渠,15條幹斗渠,灌溉面積20.78萬畝,其中自流19.5萬畝,提水灌溉1.28萬畝。
板橋水庫灌區重建工程1991年開始復建,為配合駐馬店城市供水,1993年先建成南乾渠河裡王以上渠段,到1995年完成了南乾渠各支渠土方、建築物工程和管理設施的配套工程。北乾渠1996年開始復建,當年完成北乾渠土方工程。1997年建築物配套工程自上而下修建,1999年因投資政策變化,建築物工程緩建,到2005處完成建築物配套長度16.9 km,還有下游15.8 km,建築物工程沒有配套,不具備通水條件。
管理體制
板橋灌區隸屬於板橋水庫管理局,下設灌溉管理科,與有專管人員70人,群管20人,管理人員中工程師3名,助理工程師6名,技術員8名,灌溉科下設10個管理段,具體負責乾渠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
效益現狀
板橋水庫南乾渠自1993年向駐馬店市正常供水以來,已經運行了12年,由於水管單位規範管理,科學調度,城市供水保證率達100%,至2004年底,已累計完成城市供水20145萬m3,農業灌溉用水20337萬m3,灌區農民增收17200萬元,灌區工程為駐馬店市人民生活、生產水平的提高和工農業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