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境內,毗鄰馬田鎮和悅來溫泉旅遊度假山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板梁古村
  • 開放時間:8:30-17:00
  • 景點級別:AAA級
  • 門票價格:50元
  • 著名景點:石板古橋、廟祠亭閣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湖南郴州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可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介紹,達人評分,特色小吃,相關景點,板梁風水,板梁傳說,民居古屋,古廳獵奇,接龍石橋,鎮龍塔,金陵古驛道,龍泉古廟,板梁私塾,棋盤石街,古泉、月亮塘,望夫樓,象嶺雲松,板溪帆影,蓮花石座金葉樹,天然大石龜,歷史故事,七品劉潤公,聖旨牌與碑記,育嬰局功德,一夜建官廳,忠烈亭,黃克誠暴動,劉參傳奇,傳說故事,板梁名傳說,東聖祠傳說,碧禪寺傳說,娘娘殿傳說,風俗文化,蟲子茶,板梁大餐,交通信息,

景點介紹

板梁古村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境內,現有人口1886人,耕地面積1260畝,一個自然村布局,轄19個村民小組,村民以種糧、種烤菸為業,生活傳統古樸。
板梁古村板梁古村
板梁村歷史久遠,初建於宋末元初,強盛於明清時代,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原金陵縣的重要集鎮,也是桂陽、耒陽、常寧往返的商埠之地。
板梁人傑地靈,是當地劉姓的主要開源地之一,六百多年前,板梁劉氏始祖、漢高祖劉邦之弟、楚王劉交的後裔——劉子芳在古老的龍泉廟旁落戶。接著,下村板梁私塾的朗朗讀書聲響起,金陵古驛道上馬蹄聲陣陣。水上貿易隨板溪河而來,板梁男子踏上從商之路。第一座錢莊在中村興起,清脆的銅錢聲在青石板巷中迴蕩。據族譜記載,從板梁遷徙開發的劉姓村莊有400多個,約八萬多人。在歷朝為官者數百人,歷史底蘊厚重,傳奇故事多多,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開國大將黃克誠從板梁暴動走向革命道路。國家AAA級景區、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13日,國家文物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授牌儀式,湖南省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為郴州市唯一受此殊榮單位。永興縣高亭鄉人大主席何小華、永興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王健生、副所長曹曉春代表永興專程赴京參加授牌儀式。
根據2009年5月20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的建規函[2009]114號《關於組織申報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精神,永興縣文物管理所組織精幹業務隊伍,按照檔案有關精神和業務測量及規劃要求,深挖了板梁村的歷史淵源,精心編制和規劃了板梁村的長遠規劃,得到省建設廳、省文物局的充分肯定。材料上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專家評審組,獲得了一致好評。。
整個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嶺平展延伸,依山就勢,規模非常宏大,村前視野開闊,小河繞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驛道穿村而過,石板路連通大街小巷。村前有七層古塔,進村有石板古橋,村內建有廟祠亭閣,舊私塾,還有古商街、古錢莊。古村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寶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機巧,奇石異村令人叫絕,鄉村古風別有洞天。
古村內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棟完好無損的明清歷史建築,這些歷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棟棟雕樑畫棟,飛檐翹角,無論是它的水磨青磚,還是門當戶對,或者是它的磚雕、石雕、木雕,其工藝都十分精湛,讓人嘆為觀止。總而言之,板梁古村蘊藏著中國古老的宗法儀式、儒學傳統、風水觀念、哲學意識、建築技巧、生態原理等。被譽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全,風水最好,文化底蘊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達人評分

景區魅力指數:★★★★☆
360棟明清古民居連成一片,保存較好。
交通方便快捷指數:★★★☆☆
郴州距離長沙較遠,到板梁古村的路程較近。路比較好走。
住宿乾淨衛生指數:★★★☆☆
距古村內無住宿,但離永興縣城僅20公里,郴州市區也不過40多公里。可以到郴州市和永興縣城住宿,選擇面很廣。
就餐美味指數:★★★★☆
周禮古宴古風濃郁,“十碗葷”特色十足,但需要提前預定。

特色小吃

周禮古宴
想品嘗板梁古村最具古風、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千萬不要錯過周禮古宴。
源於周朝“三禮”之《禮儀》的周禮古宴是永興鄉間紅白喜事重大活動必遵的綜合性民俗禮儀,以板梁古村為中心,保留最完整。宴會由接客、宴客、送客三部分組成。
接龍橋被紅布裝點得喜氣洋洋,迎客隊伍浩浩蕩蕩。在司正的帶領下,4名頭戴一字巾帽、身穿醬紅寬領右衽長袖衫的司儀和4名身著圓領彩衣的吉祥童子歡喜迎客。《巧梳妝》、《遊春》、《十打》、《青女賞月》……司樂隊演奏和演唱的曲目豐富,或是節奏明快的湘南花鼓小調,或是婉轉綿長的古崑腔,聽著聽著就來到了宴客的祖廳。
客人按長幼職序從上至下入座,祖廳傳杯,祝酒四杯,賀詞四輪。宴席三亭到位(寓意步步高升),大樂三曲為篇,唱贊三合成章,敬酒三巡成禮,菜餚三三加一。菜餚融合了粵菜、徽菜、湘菜的特色,號稱“十碗葷”。固定的菜名、固定的上菜順序。料雖相同,口味卻是大廚憑祖傳的手藝各顯神通。

相關景點

板梁風水

板梁村家家戶戶石板路相連,連綿有10多公里長,意思把龍氣接回家,村民房子也許差些但石板路絕對好。大家在參觀板梁三大古祠之一——潤公廳之前,首先是看風水。風水是一種古文化,行家都說板梁的風水最絕。古代風水學最講究的是坐地朝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坐西朝東,可板梁古村卻坐東朝西,看似違背常規,但村落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向相合。大家看,古祠背倚象山,前景開闊,遠有奇峰來朝,近有秀案來貢,對面朝向橫排三座山,縱排三座山,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山圍成圓局,無峽谷凹風,無煞山衝擊,瑞氣祥和融融,所以說板梁風水絕佳。
板梁古村板梁古村
前面的半月塘叫明塘,與風水對應,內設照壁,外修明塘,取“山旺人丁水旺財”之意。為什麼要修成半圓形的呢?板梁祖先飽學周公禮儀,中庸之道,深諳“月滿則虧,水滿則盈”的哲理,所以告誡後裔永遠謙和忍讓,永不自滿。

板梁傳說

明朝永樂年間,承事郎劉潤公返鄉建古廳,當廳堂建築即將完工張燈結彩準備上樑時,竟然不見了橫樑!正忙亂之際,村民發現村前河溪漂來一塊木板,工匠撈來一量,尺寸正好與屋樑相合,良辰吉時已到,工匠即以此板代梁,後人就把村叫板梁了,一直沿用到今,大家看看朝門上還有代表性的幾塊板做梁,據郴州市聘請的旅遊顧問李理教授考證,板梁下村朝門屬於元朝建築風格,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曲梁象徵轅門,意為統治漢民族。

民居古屋

板梁村連片保存的古民居有300多棟,棟棟雕樑畫棟、刻檐飄頂,集湖南建築風格之大全。各種石雕、磚雕樣樣齊全;人物、花鳥、山水栩栩如生,且棟於棟之間各不相同。尤以下片原清三品官員劉紹蘇建居、中片劉紹連建居雕刻齊全、保存完好、美不勝收,為湘南地方所少見。一個圖騰一個意境,一組雕刻一個故事,有待專家學者考究。

古廳獵奇

板梁村分上、中、下三大房系,每房建有兩進約1000多平方米的古廳,奇怪的是建造數百年來從不生蜘蛛網,世上少見,是建材原因還是建築設計值得研究。

接龍石橋

跨溪進村是一座三孔九板跨度20米的石板橋,該橋名曰接龍橋。傳說是將已走失的龍氣接回來。全橋是九塊5米多長、60分公寬的天然整塊大青石鋪就,從青石板上的凹痕可見歷史的久遠。據50歲以上老人講以前橋下水很深,他們當年曾從橋面跳水嬉戲。

鎮龍塔

建於清朝道光九年,塔為磚石結構,塔基直徑8米,塔高28.8米,有石台階按八卦拾級而上。結構密實、歷經170多年完好無損。文化大革命時期反革命炸掉了塔頂,正打好炮眼準備全部炸掉時,挑炸藥的造反派在半道發急病昏迷不醒,於是老人們以風水報應為由,才強行保住塔到今天。

金陵古驛道

橋頭是金陵古驛道(老百姓叫官道)的岔路口,過接龍橋通耒陽、常寧;往村中走則通桂陽、廣東、廣西。因為乘船逆湘江而上板梁是終點,所以板梁就成了方圓百里的商埠之地。傳說給楊貴妃送嶺南鮮荔枝就是通過這條驛道飛馬傳送的。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龍泉古廟

龍泉古廟是板梁最早期建築,先有廟後建村。上廟是五步台階,湘南古文化中台階數是很有講究的,都是用奇數,在卦相里奇數為乾,即為陽,偶數為坤,即為陰,陰是不用的。據老子道教理論:一為氣、三為生、五為五行、金木水火土人生必需;七為齊全,九為最大數,九九歸一,聚滿再生。往下大家看到的台階布置都是這個原理。龍泉古廟是百姓求財求平安的廟宇,四季香火很旺,現保存的古青石雕大香爐是道光十六年捐造的。

板梁私塾

板梁私塾是板梁最早期學府。板梁先祖崇文,耕讀持家是古訓,有文字的紙都是不亂丟的,要送到接龍橋的逝紙樓去化掉。清代出了個三品官都就讀過這所私塾,“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板梁私塾不大,但名氣不小。私塾里的天井已有600多年歷史了,雕刻圖案很原始,是很珍貴的古石雕。板梁的先祖把學子看成魚,企盼鯉魚躍龍門,私塾學知識的地方,所以井裡的大鯉魚是不動的。

棋盤石街

過接龍橋,村中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店鋪家居處處以石板路相連,分麻石街、青石街等,如將石街相連長有十數里!自古有“雨雪出門不濕鞋,設客五十(桌)不出村”之稱。足見當年繁華景象。

古泉、月亮塘

板梁有10口甜水古井、泉水四季噴涌。特別是上村頭的“雷公泉”。春雷震砸,泉水從石山下噴涌而出,出水量達每分鐘10多立方米。泉水流經三大廳的三個月亮塘,再環繞村莊而下,泉水冬暖夏涼,冬天村民洗用不冷,夏季炎熱下溪沖澡納涼,天旱之年也涌流不息。水量之大湘南僅有,很具有開發價值。

望夫樓

村北象鼻山懸崖上有一棟小巧而奇特的小樓,名曰“望夫樓”,登樓頂可望穿河溪和官道盡頭。
板梁商埠之地,男子們多乘船順溪水外出經商。上去廣東,下到長沙、江漢、江浙,夫去少則月余,多則數月難歸。商途遙遠,風險難料,婦女們在家日夜擔心,牽愛有加,遂早去龍泉寺燒香祈禱,暮上崖頭注目觀望,風雨無阻。
溪水滔滔隨船去,歸帆點點盼夫來。久而久之,村民們都把崖頭叫望夫台。說來也怪,商人們在家妻牽掛下都能平安歸來,財源廣進。為了感謝家妻們的牽掛之情,也為望夫婦女們遮陰擋雨,眾商賈集資在望夫台蓋了一棟塔形帶平台的樓台,取名“望夫樓”

象嶺雲松

村後有400餘畝保護完好的林場,林場中占木參天、樹木蔥蔥,與古居配宜彰。有小徑順象鼻直上山頂。林濤清風,靜嫻養息,一覽眾山低,也另有一番情趣。

板溪帆影

板溪從村前纏繞而來,順村旁直流而下,前後3000米,水勢平穩,水面如鏡,青山倒影、寶塔金輝、小船悠悠、怡然自得。秋冬時節,上游溫泉順涌而下,結白霧在溪面翻湧,似龍騰霧、活靈活現。

蓮花石座金葉樹

在青泉旁有一棵上千年的珍稀樹種——金葉樹,該樹直徑約80厘米,高20多米,生長在一座10多平方米的大山石上,遠看似大樹坐落在蓮花蓬上,真是壯觀。與之隔溪相對有一棵直徑1.5米的大樟樹,可惜被毀只留下樹蔸。

天然大石龜

在金葉樹附近有個數百噸重幾十米長的天然大石龜,正處村莊玄武方位,似跋山狀活靈活現,極具上爬靈氣。

歷史故事

七品劉潤公

七品承事郎劉潤公重視農業生產水利建議,修了大水壩、高低壩等農用灌溉工程,至今灌溉農田6000多畝,功德無量。

聖旨牌與碑記

在上村公祠大廳保存一塊聖旨牌及石碑。碑記明朝嘉靖年間,村民劉宗琳、劉潤公叔侄赴京趕考受封,宗琳公見湖廣地區災害連連,民不聊生,逐調劑糧食6030擔救濟湖廣災民百姓而受聖旨勝表義門。

育嬰局功德

在板梁有一家獨立的單位—育嬰局,顧名思義就是撫育嬰久的地方,它已有200年歷史,是板梁先輩開設最早的民間慈善單位。
在當的劉姓族裡有重男輕女現象十分嚴重,那時沒有計畫生育,一些家庭生育女嬰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為了劉姓族裡名聲,為了對這些棄嬰給予撫育成人,族人成立了收養撫育嬰兒的育嬰局,並籌集資金,劃撥1000畝為固定資產,通過發租收取租金維持育嬰局的日常開支。後來,一些多子女的家庭生育女嬰後都主動送育嬰局,從而使劉姓族裡再沒有棄嬰。育嬰局功德無量,對當今計畫生育仍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借鑑意義。

一夜建官廳

劉昌松尋求仕途多年未歸,家中系族懦弱。多次想在公廳側蓋房都得不到族人應允,房基築好後也不準建造,家父告苦連天。其時劉昌松已官居要職,衣錦還鄉省親時聞知此事非常氣憤,多方協商未果,一怒之下調來100名兵士,一夜之間就強行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房舍,並即時搬入居住,之後村民就叫此廳屋為“官廳”。“官廳”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

忠烈亭

在上村建有一座六角形古亭,匾書“忠烈亭”,是紀念北伐戰爭19路軍在板梁駐軍的,亭內碑刻了19路軍在北伐戰爭犧牲的百多名將士的英名。

黃克誠暴動

話說板梁開祖劉子芳來廟進香,見道路從廟前溪邊的象鼻石下穿過,廟後山勢雄偉,由此很覺驚奇。回京便拜問地仙,地仙曰:山旺人丁水旺財,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此乃官居福地之象,識得此地便是有緣人,於是子芳公從營盤裡村搬遷到龍泉廟旁建居,果然是人興財旺,數百年至今,板梁衍生遷徙的劉姓村莊400多個、民眾8萬多人,歷朝為官者數百人。出了清代四品藍領通判劉昌松;四品中院劉紹芳:黃浦生游擊司令、參議員劉參;黃浦生抗日遠征軍少將劉瑾;當代少將劉龍勝等等。開國大將黃克誠從板梁暴動成功走向革命道路。
1928年2月3日,黃克誠來到板梁,聯繫義士劉承羔組織村民突襲了在板梁“育嬰局”的國民黨挨戶團,採取智取方法宴請挨戶團,不費一槍一彈消滅了挨戶團團長吳國斌等22人,繳獲槍枝18枝及一批彈藥,後追隨湖南暴動隊伍上了井岡山。板梁村因此遭受國民黨報復被殺而犧牲多人,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

劉參傳奇

劉參,1901年出生於板梁,求學郴州生華學校,與開國大將黃克誠同學,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學成後任國黨武漢市警備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黃克誠暴動成功後與李卜成、何寶成來武漢,遭國民黨追殺,李卜成被抓犧牲,劉參知道後以老同學名義將黃克誠、何寶成解救成功。抗日戰爭時期,劉參帶隊去江蘇、浙江一帶組建抗日救國軍,擔行游擊司令,奮戰在抗日戰爭一線,日軍投降後,他所領導的隊伍被蔣介石任命為反共救國軍第七支隊,後投誠解放軍。解放後黃克誠任湖南省委書記時,劉參任省政府參議員。省政協委員,卒於1996年春,享年95歲。

傳說故事

板梁名傳說

明朝永樂初午,承事郎劉潤公返鄉建古廳,當廳堂建築即將完工張燈結彩準備上樑時竟然不見了椽梁!正忙亂之際,村民突見村前河溪中漂來一塊木板,工匠撈來一量,尺寸正好與屋樑相合,良辰吉時到時,工匠即用此木板代梁。始得名板梁,直沿用至今。

東聖祠傳說

明末清初,本地瘟疫流行,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村里一德高望重老者一日偶夢見女神從東方冉冉而來,女神對老者說:“吾乃東方聖母,為解瘟疫齋來,後由有種藍,黃雙色草,你采來用泉水煎汁給百姓喝,可保平安。”老者醒後叩謝不已。次日領村民上後山果見藍、黃雙色草,便採集煎服,果然藥到病除,解除了一場瘟疫。村民為感謝聖母恩賜,便在村南建一座“東聖祠”,撰門聯“東方明唉,擊鼓敲鐘大開覺路:聖心悲哉,救苦解難,普及黎民。”內供聖母娘娘金身塑像及諸佛菩薩、常年晨鐘暮鼓,香菸繚繞,傳說凡災凡難,但求即靈。至今村中仍保留許多民間藥方。

碧禪寺傳說

在河溪對岸有一古寺,匾書“碧禪寺”三字蒼勁有力,門側對聯“碧水滌塵三千淨:禪心化頑六合寧。”傳說男子年過50歲尚膝下無子,便常年虔誠拜佛祈禱,終感動天地,晚年得子,其子少年英俊,聰明過人。弱冠即高中進士,欽點第三名。逐建“碧禪寺”以感謝佛祖恩賜。皇帝聞此事,御賜匾額。經此後“碧禪寺”名聲大振,朝拜者、求子得子,盛極一時。

娘娘殿傳說

板梁有個大古戲台,方園數十里的村民都來看戲,十分熱鬧,此事驚動上蒼,皇母娘娘也要來看戲,於是村民在村側山下溪邊建一小殿以供娘娘下塌。第二天竟發現殿後陷下一個山窩,有股泉水熱氣騰騰往外噴涌,老人們說這是皇母娘娘開出溫泉洗澡的。於是村民們塑造娘娘金身於殿內朝拜,取名“娘娘殿”。後山窩就叫娘娘窩。據地質考證,娘娘窩地下60多米深確有溫泉,悅來溫泉即從此發源的,很有開採價值!

風俗文化

蟲子茶

進入板梁農家村民會熱情地泡一碗土紅茶——土蟲茶招待你。消化不良喝蟲子茶,暈車也喝蟲子茶,一碗蟲子茶,一碗蟲子茶治百病。
蟲子茶是由深山的楓樹嫩芽炒制的,開春即采,工藝秘而不宣,各家各有製法,來年即可食用,但此茶僅叫楓樹茶。真正的蟲子茶是將楓樹茶密封一年以上,經過蟲化變成一顆顆墨綠色小顆粒,聞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入口味醇帶甜,年數越長味越香濃,藥效更好。對旅途疲勞,剛濕漲痛,腸胃炎症有特效,喝兩碗立竿見影、茶入病除。

板梁大餐

板梁傳統家常菜全是爆辣紅炒。大凡紅白喜事,村民辦酒上菜都叫“十碗葷”,這是數百年的傳統留下來的。十碗菜有固定的菜名,每道菜上桌的先後秩序都是固定的,並且很有講究,上“圓子”必放鞭炮、上魚時主家即不再勸酒。菜料雖相同,口味則大廚各憑手藝。村中大廚的手藝全是祖傳的,其口味是酒店遠不可比的。

交通信息

1、從長沙出發,上京港澳高速公路—“馬田”出口,忠和收費站下(約2個半小時);②忠和收費站下,上馬復公路,左拐—馬田煤礦—馬田鎮—G107—將軍街右拐,上馬三公路—水源村,左拐—板梁古村(約20分鐘)
2、從長沙出發,上京港澳高速公路—“永興”出口,永興收費站下(約2小時40分鐘);②永興收費站下,S212,左拐—G107,右拐—油市鎮—高亭鎮—馬田鎮—將軍街左拐,上馬三公路—水源村,左拐—板梁古村(約30分鐘)
3、郴州乘坐到馬田、耒陽或衡陽的車,在板梁古村路口下車,再打摩的或麵包車到景區。
4、長株潭/衡陽→京珠高速往南行駛→耒陽→公平出口下→轉107國道往廣州方向→行車15分鐘左右過橋,見悅來溫泉/板梁古村廣告指示牌後右拐5分鐘即到
5、廣州/郴州→京珠高速往北行駛→永興→馬田出口下→約15分鐘轉到107國道→左拐過橋見悅來溫泉/板梁古村廣告指示牌後右拐5分鐘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