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蚧益蛉

種拉丁名:Sympherobius matsucocciphagus Yang成蟲體長4.4-5.4mm,前翅長4.5—5.2mm,後翅長3.6—4.4mm。頭部深褐色,額、唇基、下顎須和下唇須黑褐色。前胸深褐色,後部有2個突起。中、後胸黃褐色,中胸背面有2個暗色大圓斑。足黃褐色。前翅淡灰色,沿翅脈密布成對的褐斑,或褐斑毗連圍成透明的斑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松蚧益蛉
  • 拉丁學名:Neuropter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褐蛉科
昆蟲概述,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

昆蟲概述

目名脈翅目
目拉丁名:Neuroptera
總科名:褐蛉總科
總科拉丁名:Hemerobioidea
科名褐蛉科
科拉丁名:Hemerobiidae
種名松蚧益蛉
國內分布:遼寧、山東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4-5.4mm,前翅長4.5—5.2mm,後翅長3.6—4.4mm。頭部深褐色,額、唇基、下顎須和下唇須黑褐色。前胸深褐色,後部有2個突起。中、後胸黃褐色,中胸背面有2個暗色大圓斑。足黃褐色。前翅淡灰色,沿翅脈密布成對的褐斑,或褐斑毗連圍成透明的斑點。縱脈褐色,橫脈及階脈深褐色。翅緣密布褐色斑點,每點生有2根刺毛。後翅透明,翅脈黃褐色。腹部黃褐色。雄蟲第九節腹板狹長,背面中部略彎折,臀板上背刺粗大而直伸;雌蟲第九腹節較短,端部突出,臀板上無背刺。卵長0.5-0.7mm,寬0.3-0.4mm,長橢圓形,端部有凸起的精孔器。初產時乳白色,後漸變為淡黃色或赤褐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4.6-6mm,頭寬0.5mm。體粗壯,口器前伸,頭部和足為黃褐色,前胸背面具有褐色大斑,中胸、後胸及腹部各節背面均呈褐色橫帶。體壁光治無瘤狀突起。蛹粗而短,長3-3.5mm。初為白色,後變褐色,包於橢圓形白色網狀薄繭中。

生物學特性

1年發生3代,以2齡幼蟲越冬。成蟲羽化前先在繭的一端咬l圓孔,爬出後至適宜場所靜止不動。剛羽化時淡黃色,約15分鐘後,伸展翅膀和觸角,漸變淡褐色。羽化時間以14-20時最多,占羽化總數的64.4%。成蟲白天多棲於松樹枝條或針葉上靜止不動,一受驚擾隨即飛行。多在清早和傍晚活動。以20—22時活動的蟲數最多,約占總數的61.5%。活動時多沿枝條和針葉急速爬行。交尾多集中於20—22時。交尾歷時很短,交尾過程中雌蟲仍不斷爬行。一般在交尾第二天開始產卵。產卵多在19-24時。卵呈難狀或單粒排列,每塊卵8-20粒。卵多產於松針葉鞘邊緣及樹皮翹裂縫隙等隱蔽處。產卵數量各代差異較大,越冬代1雌平均產卵42.8粒;第一代18.5粒;第H代最多493粒,平均227.6粒,每一雌蟲產卵最多61次,一般為10一20次。成蟲的雌雄性比為1:1人卵在孵化之前變為赤褐色,可透過卵殼看到捲曲的幼蟲體和黑色眼點。卵期與溫度直接相關。日均氣溫為22.7℃、25.4℃和26.9℃時卵期分別為12、7.9和6.6天;大約氣溫每上升0.6一0.5℃,卵期即縮短1天。孵化率一般為90%左右。幼蟲孵化時,先將卵的一端咬破。孵化多在10-14時。初孵幼蟲乳白色,多在卵殼周圍活動,2小時後開始覓食。取食後變為橙褐色或赤褐色。幼蟲營隱蔽生活,喜在松樹枝幹翹皮下及松子餓卵囊附近活動,以取食松乾故卵粒、雄蛹及寄生若蟲為主。幼蟲行動遲緩,爬行時頭部不斷左右擺動。老熟後在枝幹皮下和裂縫中做繭化蛹。蛹期6—8天,初蛹白色,2—3天變為褐色。松故益嶺幼蟲和成蟲均捕食松子故。成蟲在補充營養時期尚能捕食松蚜及小型昆蟲。幼蟲對松子故卵囊的捕食量:1齡為0.56個,2齡為0.96個,3齡為4.23個;對松子故繭蛹的捕食量:1齡為174個,2齡為362個,3齡為1053.9個,總共為1589.9個。成蟲對松乾故卵囊的捕食量,日平均最多1.25個,最少0.l個,一般為0.34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