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翰(1683~1749年)字西園,號南村,晚號南阜老人、老阜、松籟道人、歸雲老人等,山東膠州人,是“揚州八怪”中涉獵藝術門類最廣、技法最為全面的一位。他工詩文,善書法、精繪畫、嗜篆刻,擅治硯,能音律,通園藝,富收藏。僅就繪事而言,山水、花卉、人物等多駕齊驅,工寫兼能,離奇超妙,天趣橫生,均具極高水準,其指頭畫論者謂不減鐵嶺高其佩。乾隆二年(1737年)病廢右手後,改以左手書畫,更號“後尚左生”,並鐫有印章“一臂思扛鼎”“借持鰲手續翰墨緣”等,對藝術之頑強毅力和不懈追求可見一斑。在獲得巨大成功後,“南阜左手”成為當時揚州畫壇一支奇葩,其書畫文人士大夫爭相搜求,以致連鄭燮(板橋)也發出“西園左筆壽門書,海內朋交索向余,短札長箋都去盡,老夫贗作亦無餘”之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籟閣雪中對鏡圖
- 朝代:清代
- 直徑:62厘米
- 橫:83厘米
作品簡介,題跋,鈐印,邊跋,鈐印,款識,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品傳承,相關人物,
作品簡介
《松籟閣雪中對鏡圖》,是清代書畫名家高風翰的弟子陸音給高風翰畫的畫像,高風翰親自為之題字。縱150厘米,橫83厘米,其中圓光部分直徑62厘米,紙本,其餘部分為絹本。
題跋
△乾隆二年春正月台州留照,冬十二月吳門寓舍寫成。越歲戊午人日題識還膠西。老阜左手自識。正月九日補款。
△碌碌江乾,十年牛馬,頭上星霜老至也。嚼盡黃檗與甘蔗,酸甜苦辣歸聾啞。鏡里雪消春夢濕,虛空一笑誰真假。同日左手題。
△松籟閣雪中對鏡圖,高南阜五十五歲像。此像逼肖,凡與余有一面之雅者,無不識也。異時我儕有抱文章氣誼之感,思欲一見老傖而不可得者,對此當如一晤。南阜又記。
鈐印
老左(白文)、苦書生(白文)、高子名翰之印(白文)、鴻爪(朱文)、左手(白文)、老阜(朱文)、丁巳殘人(白文)、維摩□(白文)
邊跋
鈐印
味渠(白文)、於希寧印(半朱半白)、保真(朱文)
款識
震澤學畫門人陸音敬寫。
創作背景
畫像系由高鳳翰得意門人震澤(今江蘇吳江)陸音於乾隆二年正月在泰州所繪,高鳳翰時任泰州督壩監掣,正是春風得意之時。畫像繪成僅百餘日,即此年仲夏五月,高氏竟因突發風痹致右臂殘廢,從此諸事任左手。然而他巨大的藝術潛能和超強的毅力卻在此時得到進發,經艱苦習練與適應,又百餘日後,左手已能揮灑自如,書畫印篆皆能創作。至歲尾臘月,客居蘇州的高鳳翰,於畫像空白處用左手精心補畫了松雪寒景,以松之節、雪之潔來暗寓自己生命之頑強,人格之清高。雪景的描繪運用染地留白之法,雖筆墨不多而實匠心獨運,與畫像在色彩上形成強烈反差,使人物格外醒目,在結合上又高度協調統一,很難讓人相信竟出自二人之手。同時又在畫像上方書“松籟閣雪中對鏡圖,老阜左手題名”,大有“鏡花水月”,過去時光已可望而不可及之感。次年戊午,即乾隆三年正月,有親友欲由江準間回歸膠州故里,闊別家鄉已達10年之久的高鳳翰忽動思鄉之念,為了能使遠在千里之外,只有夢裡才得相見的結髮老妻傅氏(名傳古)及其他親朋一睹自己久違的容貌,便擬將此畫像題記後請人捎歸膠州家中,於是便在畫像右側以隸書題寫:“高南阜五十五歲像,乾隆二年春正月泰州留照,冬十二月吳門寓舍寫成,越歲戊午人日題識還膠西”(膠州古稱膠西)。正月初九又補款“老阜左手自識”。並於畫像下方草書“自題贊日:碌碌江乾,十年牛馬,頭上星霜,老至也。嚼盡黃檗與甘蔗,酸甜苦辣歸聾啞,鏡里雪消春夢婆,虛空一笑誰真假。同日左手題。”擅於經營布局的高鳳翰在右下空白處再次題記:“此像逼肖,凡與余有一面之雅者,無不識也。異時我儕有抱文章氣誼之感思,欲一見老傖而不可得者,對此當如一晤。老阜又記。”高氏對此畫像的滿意與認可程度於此可見。
作品賞析
整幅畫像高鳳翰四段題跋,分別運用四種字型,左手書之,洋洋灑灑更顯得生拙老辣。其丁巳(1737年)、戊午(1738年)間常用的印章如“苦書生”“高子名翰之印”“維摩方丈”“丁巳殘人”“老阜”“戊午”“左手”“癸亥”(高鳳翰生年)、“鴻爪”等亦齊備於此,達十二枚之多,對整個畫面和布局起到了極好的調整作用,宛如畫龍點睛,充分顯示了其卓越的才華和高超的左手書法、篆刻藝術。
細觀此畫像,可見高鳳翰抬起的左袖內襯貂皮、外飾雲金,略顯奢華。當時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的知遇,揚州巨賈馬日珀、馬日璐兄弟的款待與饋贈, “歲獲千金”的書畫筆潤,八品薄宦的俸祿等等,使高鳳翰生活得優遊自得。然而好景不長,隨後而來的卻是一系列的不幸,如因受盧見曾結黨案牽連而遭受的四五十天牢獄之災,並因此被罷官;剛得昭雪,旋又因風痹病廢右手,浪跡江湖,寄宿僧舍……數月之間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親身經歷過的高鳳翰自己才能體會。從此他看破紅塵,萬念俱灰,詩酒流連之外,一意醉心於藝術。故“嚼盡黃檗與甘蔗,酸甜苦辣歸聾啞”便成為自題像贊的核心之筆,是其十年宦海飄零、飽嘗榮辱的真實感受,也是其感慨、無奈與自嘲等複雜心理的抒發,頗耐人尋味。
高鳳翰是清代書畫大家中留存畫像較多的一位,其畫像多由門人或摯友所寫,而自己往往親筆補景。著名的如故宮博物院藏《絕嶠臨風圖》,為其四十五歲小像,由友人朱岷寫照,高氏補畫海水松石。青島博物館藏《西亭詩思圖》,為52歲小像,友人黃鈺寫照,高氏自補蕉石梧桐。其中陸音為高鳳翰畫像最多,水平也最高。他受到了當時傳入清宮廷的西洋畫法的影響,注重明暗透視技法的運用,又沿襲中國傳統人物畫重視用線的習慣,將二者合而為一,故其所作刻畫入神,暈染得體,惟妙惟肖。《松籟閣雪中對鏡圖》就是這樣一件代表作。
《松籟閣雪中對鏡圖》集高鳳翰詩書畫印四種藝術成就和深厚的文獻價值於一身,被《文物天地》(1983)、《揚州八怪年譜》、《高鳳翰年譜》、《高鳳翰編年錄》、《高鳳翰繪畫研究》(台灣莊素娥著)、《郭味蕖藝術文集》等多部典籍著錄,洵為稀世珍品。
作品傳承
《松籟閣雪中對鏡圖》自回歸膠州故鄉後,一直為高鳳翰後裔秘藏,視若拱璧,從不示人。至嘉慶七年壬戍(1802年),傳藏至第六世、高氏侄元孫高增業時,高增業重新為畫像題寫了綾質籤條:“松籟閣雪中對鏡圖,壬戌秋八月,侄元孫增業敬題。”鈐“增”“業”連珠小印。到20世紀50年代,遞傳至增業後人高芳庭之手,此畫仍作為傳家之寶而珍藏。直至1962年,適值著名國畫家、美術史論家郭味蕖先生(1908~1971年)賦閒在家,四處訪尋鄉梓名賢之遺,高芳庭得知訊息後,便攜帶此畫前往濰坊,請味蕖先生過目品評。味蕖先生亦極珍惜此次機會,特邀同鄉密友、著名畫家郝保真、於希寧一同參與觀賞,大加嘆服與肯定之後,味蕖先生執筆在畫像的左下裱邊題寫觀款:“壬寅嘉平月後學郝傈真、於希寧、郭味蕖拜觀乾濰上故里。”並鈐蓋三人印章。其後味蕖先生一直關心此畫的保存狀況,多次寫信詢問並教之以護畫訣竅,直至去世。2008年為紀念味蕖先生誕辰100周年,由先生哲嗣郭怡蹤、郭綿稼整理編著,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大型文集《郭味蕖藝術文集》。文集中,美術史料部分詳細介紹了此畫的發現過程及相關細節。一件畫作被如此看重,價值自不待言。20世紀70年代初,高芳庭老人故去,畫像從此出高氏後人門裡,轉為平度袁學忠先生珍藏。袁先生亦極其看重此畫的潛在價值,傾畢生精力細心保管。可以說,此丹青瑰寶能如此完好地保存到今天,高氏後人、味蕖先生和袁學忠老人功不可沒!
相關人物
高鳳翰(1683—1794),字西園,號南村,山東膠州人,工詩文、善書法、精繪畫、嗜篆刻、擅治硯、能音律、通園藝、富收藏,是揚州八怪中涉獵藝術門類最廣的一位。山水、人物、花鳥多駕齊驅,工寫兼能,其指頭畫不輸高其佩,水準極高。乾隆二年(1737)病廢右手,後以左手書畫,以“南阜左手”享譽畫壇。圖中高鳳翰青帽朱篷,相貌奇偉,手拈霜髯,頗為自得。鄭燮稱其“髯高”,信不謬也。眉目之間所透出的高鴻大儒之氣,使人一望而生敬慕之心,隨園主人袁枚在其友李晴洲處見南阜畫像時,竟驚呼: “此蘇長公(東坡)再世!”其在當時上流文人階層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