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蟲性骨關節病在我國南方省份如福建,廣東,湖北,湖南,浙江林區均有流行。多在夏秋兩季,四月至八月松毛蟲盛發時,呈地區性暴發流行。據調查已發現約40種松毛蟲,危害較大及分布較廣的有6種:赤松毛蟲,油松毛蟲,落葉松毛蟲,馬尾松毛蟲,雲南松毛蟲,思芽松毛蟲。其中以馬尾松毛蟲分布最廣,危害也最大。
松毛蟲盛發季節,如在蟲區砍柴、割草或在污染的水田中割稻等勞動中,接觸了松毛蟲活體,屍體,毒毛或污染的衣物,柴草,水等均可發病。已經流行病學調查及動物實驗研究所證實,故命名為松毛蟲病。松毛蟲的毒毛及毒腺細胞分泌的毒素與皮膚接觸後進入人體內,可引起過敏性免疫性炎症反應,主要侵犯皮膚及骨關節,有時眼、耳郭也可受累。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dendrolimus osteoarthrosis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病因:直接或間接接觸松毛蟲活體,屍體或蟲毛
- 常見症狀:關節腫大,局部紅,疼痛,皮溫高,功能障礙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松毛蟲性骨關節病是指直接或間接接觸松毛蟲活體,屍體或蟲毛引起的骨關節病變,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
臨床表現
患者多在有接觸史後兩天內夜間突然發病,也可延至15~30天發病。以全身症狀輕,局部表現重為其特點。可無或較輕的全身症狀,時有畏寒,食慾不佳,頭暈頭痛,全身乏力或伴有38℃以下的體溫,偶爾可至℃,一般2~3日後好轉或消退。區域性淋巴結可腫大,半個月左右逐漸消退,多不破潰。
局部症狀表現在身體暴露部位,常見為手、腕、足、踝等處。骨關節受累後,急性期出現關節的腫大,局部紅,疼痛,皮溫高及功能障礙。疼痛劇烈,呈持續性刺疼及陣發性加劇,夜間更重,難以入睡。紅腫可以反覆發作,以單關節發病為多見,但約有三分之一侵犯多關節。也可表現一個關節的症狀消退後,另一個關節又發病。多數患者患處出現直徑1~2厘米的紅暈,中心可及疼痛的結節腫物,部分病例腫脹的結節可有波動感,穿刺可及黏稠血性分泌物,培養無細菌生長。若病變呈慢性,可逐漸強直,少數患者可出現難愈的竇道及瘺管,甚至並發化膿性關節炎。
當骨關節受累發病時,也可伴有皮膚受侵犯的各種皮膚表現,如斑丘疹,風團疹,水皰及膿泡,皮下結節,皮下血腫,紅腫塊等。經治療後,常在一周內退疹痊癒,少數可至數月形成慢性皮炎。也可有鞏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耳郭炎等。有時伴有劇痛性軟組織腫塊。逐漸增大,高峰期為15~30天,隨後軟化,病程約為1~3個月。
松毛蟲性骨關節病,發病率高,危害大,常遺留功能障礙,甚至不同程度的殘疾,有的病程可長達1~2年。
以上各種類型的臨床表現,可單個出現,也可兩種或多種在同一個患者的身體上存在,但較多見的還是骨關節炎,占30%~90%。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60%以上的患者血象中嗜酸性白細胞數增多,50%~60%的患者的白細胞總數增高,血沉增快者40%~70%。軟組織腫塊或關節穿刺液常呈淡黃色或綠黃色黏稠膠狀液,偶而帶血性。細菌培養多呈陰性。少數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或綠膿桿菌生長。
2.X線檢查
(1)在急性期 多為陰性,多數在發病後一個月左右可見骨質改變。發病12天左右,X線片上可表現軟組織腫脹關節周圍密度增高影,皮下脂肪透明度減低,關節囊腫大。以後少數病例在鄰近的軟組織出現鈣化及骨化影。早期骨質疏鬆,繼而骨質邊緣模糊,呈蟲蝕樣破壞,常見於肌腱、韌帶附著的骨突區,如股骨的粗隆,尺骨鷹嘴,橈骨莖突。多數病例在骨破壞區有單層細條狀骨膜反應,有的呈骨刺樣或呈花邊狀。
(2)慢性期 主要是原來小的骨破壞區周圍增生硬化,形成邊緣清楚硬化的小環形病灶。小管狀骨受累表現為整個骨幹的增粗。若骨骺或乾骺端有破壞可累及骺線;引起骨骺的早期融合。骨質改變中未見有死骨形成的表現。
(3)關節改變 除早期表現腫脹陰影及骨質疏鬆外,可見關節的間隙不對稱性狹窄,軟骨面不平,變形,有時可見半脫位。軟骨下常有骨質的破壞。慢性病變主要為骨質增生及硬化,有關節自行融合的可能,形成關節強直。
診斷
1.有接觸松毛蟲及其污染物史,多在接觸後數小時至數天后發病。
2.手、足、腕、踝等暴露部位容易發病。
3.皮炎與一般炎症不同,皮膚瘙癢、皮膚血疹、水皰。發病快,皮膚紅腫明顯,針刺樣跳痛,持續性,有時陣發性加劇,夜間及午後疼痛劇烈。
4.皮炎之同時或繼皮炎之後,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發亮、紫紅色。關節疼痛劇烈,尤以關節活動時明顯,關節功能障礙。皮下腫塊內有血性分泌物,細菌培養陰性。可並發耳郭炎及眼炎。
5.可有血嗜酸粒細胞數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示心肌損害等。
6.X線表現:需在病後12天才出現骨關節改變。急性期改變主要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骨質破壞和關節損害。慢性期改變主要是骨質增生、硬化和關節強直。
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以下幾種疾病鑑別診斷:
1.化膿性骨關節炎
急性期以廣泛骨破壞為主,破壞區邊緣欠銳利清晰,慢性期以增生硬化為主,常有死骨及瘺管形成,臨床上發病急,伴有全身反應症狀;
2.骨關節結核
一般先有較明顯的骨質疏鬆,繼而發生骨質破壞,破壞區邊緣模糊,病變鄰近可出現廣泛性平行成層骨膜反應,可形成瘺管,發病緩慢,病程長;
3.類風濕骨關節炎
常由近側指間關節開始,然後向上累及大關節,常為對稱性,骨質疏鬆普遍,關節間隙狹窄。類風濕因子可為陽性。
併發症
本病早期主要表現為皮炎和骨關節炎。局部劇癢伴灼熱感,繼而出現水腫紅斑,斑丘疹或風團,偶可出現水皰、膿皰、紅腫塊,在發生皮炎1~2周后,繼發受累關節腫脹、發紅、疼痛劇烈、活動受限。病程長的患者出現骨質改變。骨質先呈局限性疏鬆,骨小梁模糊中斷,繼而出現骨質邊緣模糊,呈鼠咬樣或蟲蝕狀,嚴重病例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破壞。若治療不當,病情常遷延數月或數年,嚴重影響關節功能,甚至殘廢。
治療
治療應採用拔除毒毛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辦法。對全身或局部發癢者可用10%的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口服抗過敏藥。局部病灶處可用0.5%~1%普魯卡因加強的松龍作病灶周圍封閉;或封閉加蜈蚣、白芷,蛋清外敷,一日一次,併兼用抗過敏,止痛,消炎的藥物。注意受累關節用支具保持於功能位。一般早期及時治療,一個月左右可完全恢復。但部分病例經長期非手術治療後,急性症狀明顯好轉,但仍留有關節的疼痛,腫脹變形,有竇道或瘺管形成,關節強直,喪失勞動能力,則應根據病情可做病灶清除術,關節滑膜的切除術,截骨矯形術,關節的融合術,人工關節的置換術等,痊癒後病變一般不至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