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雨蛙

松林雨蛙

松林雨蛙(學名:Hyla femoralis)是小型蛙類,在外觀上類似松鼠樹蛙,它在休息時可看到大腿後方的一排小橙,黃,甚至白色的斑點。這種蛙的腳趾只有輕微的蹼,一般在臨時濕地孕育,包括路邊的溝渠。因為從4月至10月都可以聽到其零星或喋喋不休的蛙鳴,使它具“莫爾斯代碼青蛙”的綽號。前肢較短,後肢特別發達,適於跳躍。有眼瞼和鼓膜。口裂較大,舌可翻出口外捕食。上顎有齒,有趾有蹼,四肢有吸盤,使得它們能夠攀爬。鳴聲響亮,雨前、雨後和黎明前活動最頻繁。晴天匍匐於葉片上。冬眠場所一般在水域或泥土穴內。分布於北美洲。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松林雨蛙是小型類,體長25至38毫米,皮膚顏色深紅褐,但有時也可能是灰色或綠色,背面有深色斑紋,基底尾肌三分之二處有突出蒼白的橫向條紋,大腿後部橙色,體側、股側後方及脛跗內側都有醒目的黑色、黃色或白色的小斑點,頭部皮膚骨質化(可防禦乾旱);額骨與頂骨、尺骨與橈骨、脛骨與腓骨都各自癒合。無交接器。體外受精。卵產在水域邊的灌叢葉上,
松林雨蛙松林雨蛙
孵化成的幼體有尾,稱為蝌蚪。用鰓呼吸,幼體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尾逐漸縮短,最後消失。鰓也逐漸萎縮、消失,肺逐漸形成。經過變態發育為成體,主要用呼吸。由於肺的結構比較簡單,皮膚起著重要的輔助呼吸作用,皮膚呼吸主要排出二氧化碳。適於樹棲,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盤,末兩骨節間有 1間介軟骨,是趨同演化的一個例子。
松林雨蛙全部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生活於北美洲的松樹和柏樹林、低地沼澤、或其他濕地水域附近,一般爬上高樹生活,但也經常出現在較低的水平,甚至在地上活動。

生活習性

白天伏在樹根附近的石縫或洞穴內,夜晚棲息灌木上。有很好的保護色,與環境混為一體,以各種昆蟲為食,也捕食蟻類、椿象、象鼻蟲、金龜子等。
松林雨蛙松林雨蛙

分布範圍

該物種的地理分布範圍是從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平原,經美國維吉尼亞州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東部、南到佛羅里達州南部。
松林雨蛙分布圖松林雨蛙分布圖
松林雨蛙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從3月到10月,雄性在天黑前授精。卵通常產在水域的邊緣的植被上,包括灌木和樹木,但可能產在地面的草團或草叢葉上。每巢產100至125枚卵,上面有薄膜包裹。蝌蚪約50至75天后變成成蛙,小蛙約13毫米。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