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09年12月21日,松本清張出生於
北九州小倉市的一個商販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幼而失學,從13歲起被迫輟學謀生,先後當過街頭小販、電器公司徒工和印刷廠石版繪圖的學徒,28歲時進入
朝日新聞社駐小倉的西部本社當記件工,後來又在廣告部搞設計。
1943年應徵入伍,被驅往朝鮮當衛生兵,戰後遣送回國,到報社復職。在戰後初期日本經濟蕭條的情況下,他為了養活七口之家,不得不奔波於關西和九州之間,批發笤帚。
1950年,《朝日周刊》舉辦了“百萬人小說”徵文比賽,41歲的松本清張以處女作《西鄉鈔票(西鄉紙幣)》獲得三等獎,獲得了10萬日元獎金。
1952年,松本清張寫出《某〈小倉日記〉傳》,投寄給《三田文學》雜誌,得到著名作家木木高大郎的賞識,並獲得第28屆“
芥川獎”。從此躍登文壇,開始了專業作家的生涯。同年日本宣傳美術協會九州地區委員,在自己的住所設立該協會的小倉事務所。
1953年,松本清張被調到朝日新聞東京本社工作,單身赴任。
1954年7月,松本清張把家屬從小倉接到東京。
1955年,松本清張以《埋伏》一書躋身於推理小說作家隊伍。
1956年,松本清張辭去朝日新聞社職務,成為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從1956年起,松本清張一方面從事歷史小說創作,寫出了《秀賴走路》、《陰謀將軍》、《佐渡流人行》;另一方面他又繼續創作推理小說,如《場》、《殺意》、《共犯》、《顏》等作品。
1957年2月起,松本清張開始在《旅》月刊連載《點與線》,引起大反響。
1959年,松本清張因寫字過多,患了神經痛。從此口述原稿,經速記者福岡隆記下來後,再由松本在謄清的稿件上加工潤色,這個辦法實行了約莫九年之久。
1960年,松本清張撰寫《日本的黑霧》,正式進入揭露現代日本的病根的寫實小說領域,從此,“黑霧”成為流行語。
1961年,松本清張在杉並區上高井戶新建住宅,同年擔任直木獎評選委員。
1963年,松本清張被推選為日本推理小說理事長,並譽為“推理小說的清張時代”。
1967年,松本清張被選為文藝家協會理事。
1977年,松本清張脫離日本推理作家協會。
1978年,由於對廣播文化的提高有功績,松本清張被授與日本廣播協會第二十九屆廣播文化獎。十月,與電影導演野村芳太郎等共同創立霧製片廠,旨在攝製電影、電視片。松本任代表董事。
1979年,松本清張辭去直木獎評選委員職務。
1992年8月,松本清張因肝癌逝世,享年82歲。
個人生活
松本清張的父親峰太郎是鳥取縣日野郡矢戶村(現日南町矢戶)田中家的長子,幼時過繼給同縣西伯郡米子町(現米子市)的松本米吉作養子。父親峰太郎半生潦倒,輾轉流離於中下階層討生活。拉過黃包車,賣過麻薯紅豆餅彈珠汽水豆皮壽司,一爿小吃店開開倒倒,還曾在服裝店打雜幫客人擺鞋子。貧賤夫妻百事哀,妻子阿谷則永遠忙著替狀況百出的丈夫收拾善後。身為獨生子的清張從小在“一到冬天,冷風就從木板牆的縫隙灌入,粉雪冉冉飄在蒙住腦袋的棉被上”的陋巷仄屋裡成長,真正能夠陪伴他的只是終日蝦著腰幹活,最終卻失明了的老祖母。松本清張十七、八歲時離家出走,在廣島做工,在那裡同出身於廣島縣賀茂郡志和村別府(現東廣島市)農家的紡織女工岡田谷相識後結婚。後育有三子一女,分別是長子陽一、次子昭和三子隆晴,長女晴子。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類別 | 創作時間 |
---|
《西鄉鈔票》(或《西鄉紙幣》) | 小說 | 1950年 |
《某〈小倉日記〉傳》 | 小說 | 1952年 |
《啾啾吟》 | 小說 | 1953年 |
《大臣之戀》 | 小說 | 1954年 |
《臉》 | 小說 | 1957年 |
《點與線》 | 小說 | 1957年 |
《小說帝銀事件》 | 小說 | 1959年 |
| 小說 | 1960年 |
| 小說 | 1961年 |
《現代官僚論》 | 小說 | 1963年 |
《沙漠的鹽》 | 小說 | 1965年 |
《松本清張對談》 | 訪談 | 1968年 |
《象和螞蟻》 | 小說 | 1969年 |
《日本改造法案》 | 小說 | 1972年 |
《珀塞波利斯至飛鳥時代》 | 小說 | 1979年 |
以上參考
創作特點
主題
松本清張前期作品可歸納為兩大類:一是歷史小說,如《西鄉鈔票》、《梟示抄》、《戰國權謀》等作品都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二是刻畫逆境中的人物,以其生活道路和失敗命運為中心,表現他們高尚痛苦的心靈變化軌跡,寫出了現實人生的真實一面,代表作品有《某〈小倉日記〉傳》、《菊花枕》等。松本清張表面寫的是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卻以當代脈動的敏銳感,折射戰後初期日本現實話題。松本清張在後期對日本現代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審美視野相當開闊,在文學和歷史間縱橫馳騁。
推理小說是松本清張的工具,他能寫出那么多精彩的推理小說,因為他不靠巧思,他的推理是為了探究犯罪的動機,鋪陳犯罪動機又是為了彰顯社會正義。“清張革命”真正革掉的,是日本文化的“表層意義”,是日本社會習慣性的“忽略壓抑”。透過一部部小說,松本清張不允許日本人繼續將不愉快的記憶、難堪的狀況、痛苦的責任,全部堆到集體潛意識的黑暗角落裡去。“清張革命”號召日本人過“整全生活”,別偷偷摸摸的一邊冠冕堂皇,一邊暗夜飲泣。松本清張小說里的犯罪幾乎都來自於人的表里不一,虛偽錯亂,想要推卸應該承擔的責任,想要冒充自己其實並不具備的高貴人格,是松本清張眼中最大、最可怕的罪惡。
松本清張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沒有對暴力和色情的渲染,使讀者平靜地享受邏輯推理的樂趣。如果說,他在早期作品中所發出的切切哀訴,還只是對時代和整個社會的泛泛之聲,那么,後期他對所處時代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找準了抨擊目標。他使推理小說跳出了偵探破案的框框,第一次將美國占領日本期間的歷史作為敘事主體。這是松本清張一次真正的思想飛躍和創作挑戰。從小說題材和內容上看,他後期的創作分為三大類,均著力表現了風起雲湧的大歷史中不為人知的細節:《日本的黑霧》拂去歷史的塵埃,對美國占領日本時期的所作所為窮追不捨,揭露撲朔迷離且影響重大的歷史事件的本來面貌,對長期流行的觀點作最新闡釋,《點與線》《隔牆有眼》等作品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法則和細節的真實,揭示時代的痼疾;《日本官僚論》等則生動描寫日本中央12個部委的官場生態細節,準確把握官員人性和官性的矛盾統一,展現了一幅日本當代政治生活的全景圖。
松本清張的現實題材報告文學《日本的黑霧》 對美國占領日本初期撲朔迷離的事件真相進行挖掘與還原。其中的《“帝國銀行事件”之謎》講述1948年1月,一名中年男子在帝國銀行東京椎名町分行,聲稱奉美軍總司令部之命,給該行16名職工服用預防流感藥水,其中12人離奇死亡。書中人物的死亡形式恰好成為松本清張了解、探求歷史真相的一個隱秘視窗。他運用邏輯分析和推理,把能夠掌握的歷史碎片串連拼合,從紛繁複雜甚至互相矛盾的材料中跳出來,形成自己新穎獨到的見解:二戰前在中國東北的日本細菌部隊,在美軍招降納叛下繼續從事細菌武器的研究。“帝國銀行事件”就是用這種細菌配製的藥水做人體實驗。松本清張在《日本的黑霧》中,不使用任何虛構內容,而是援引官方文獻資料,綜合分析每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作者在該書的跋中談了自己的創作初衷:“我不是在舉筆之初,就懷有反美觀點的,也不是一開始就用‘占領軍的陰謀’這把尺子來衡量一切的。我只是在調查每起事件的來龍去脈後,才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一獨白為美國軍事占領日本時,松本清張的憂國傷時心境提供了新的認識視角。
風格
松本清張擺脫單純偵破案件的拘囿,以批判現實主義手法,從不同途徑獲得的第一手官方機密案卷材料,進行嚴密而邏輯清晰的梳理,去偽存真,表現出難能可貴的超越,在日本推理小說作家中無人能望其項背。他的作品力求給讀者以積極的人生啟示,是對過往推理小說的反撥與校正,具有糾偏補弊之功。作品描寫犯罪,沒有停留在出於個人恩怨、桃色糾紛或圖財害命等情節,而著重揭露官僚政客出於政治上的陰謀詭計而殺人滅口,體現了一種樸實而嚴肅的美學追求,拓寬了推理小說的表現領域。他在長達59年的文學生涯中,引領了一個新的閱讀與寫作潮流,留下許多經典之作,成功地將此前備受非議的偵探小說轉變路徑,顯示了文學作家應有的高端素養和擁有的藝術功力。
松本清張認為推理小說運用推理逐次撥開疑雲迷霧,去疑解惑,對偵破犯罪案件過程的重視甚於結果,藉助情節懸念叢生,進展很自然融入讀者的想像空間。同時,他還強調對作案動機的分析,不但對作案人作內心剖析,尤其在於深入挖掘犯罪的社會原因。松本清張正視現實,深究造成犯罪的社會原因,在立意、人物、意境設定等方面著意變革, 加快推理小說寫作轉型。被評論界稱為世界十大推理小說之一的《點與線》,最能體現松本清張的創作功力。《點與線》中,中央某部主任同機械設備公司經理安田辰郎內線交易弊案事發,安田夫婦把知情的代理科長佐山憲一和小雪餐廳女侍阿時誆騙到九州島深山,用摻有氰化鉀的橙汁分別毒死這兩個根本沒有愛情關係的男女, 然後移屍一處精心埋設伏筆。警方最初卻把這種虛假現象視為破案的線索,然而暗礁都藏在不易覺察之處,隨著奸商夫婦漸漸浮出水面,負面猜測被消除,他們覺察到大禍臨頭服毒殞命,讀者只能在書的末尾才能得知分曉。
松本清張的創作風格,深受他喜愛的本國和外國作家的影響。在日本作家中,他對芥川龍之介、森鷗外和菊池寬等現代文學大師推崇備至。日本文學評論家認為,他對日本文學獨具特色的“私小說”和日本自然主義文學運動後期作家及其作品持批判態度,敏於對社會問題和藝術審美的思考。也許正是這一點,使他的作品表現出與“私小說”缺乏對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探討大相逕庭的特點。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90 | 朝日獎 | 獲獎 |
1970 | 菊池寬獎 | 獲獎 |
1966 | 吉川英治文學獎 | 獲獎 |
1959 | 文藝春秋讀者獎 | 獲獎 |
1956 | 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 獲獎 |
1953 | 芥川龍之介獎 | 獲獎 |
以上參考
人物影響
日本文壇早有“清張革命”之說。“清張革命”最早指的是松本清張徹底改造了日本推理小說,讓推理小說這個原本浮誇、通俗、帶有濃厚遊戲性質的文類,一轉而變得渾厚、嚴肅。“清張革命”確立了“社會派”在推理小說界數十年不動搖的正統地位,更預示了後來推理小說許多次文類的開拓空間。然而清張革命的影響並不限於推理小說範圍,甚至不限於文學領域,更深沉的意涵,表現在一種新的“戰後心態”的開展,一種日本新正義觀的大膽探索。松本清張打破了日本文壇受傳統偏見左右、對大眾文學多有鄙視的局面,開創了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而他的創作經驗對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與繁榮深具啟迪意義。
人物評價
“松本清張雄踞日本暢銷作家冠軍寶座二十多年,不過‘暢銷‘卻不見得等於’受歡迎’,松本清張從來不是日本‘最受歡迎’的作家,因為太過真實,日本人普遍不願意外人透過松本的筆,來看日本、了解日本‘’。“松本清張恢復了我對文學介入社會、改革社會的信心。”——
作家楊照“就像抬頭便能看見月亮和太陽一般,在推理小說的世界裡,一抬頭看見的,就是松本清張的那些作品。松本清張對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的想像。”——
日本作家宮部美雪“松本清張是影響我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松本清張是社會派推理小說之父。”——
日本作家京極夏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