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元角村

松元角村,位於龍城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陂頭肚村、楊屋村、郭尾村、官新合村。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官姓先祖遷至此地建村時,希望後人永遠追求第一,取村名崇元閣;客家方言“崇元閣”音同“松元角”,20世紀60一70年代誤寫為“松元角”村,沿用至今。該村地處丘陵地帶,東南面有龍崗河。現村於80年代至90年代在老村旁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元角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盛平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元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崗街道;2006年,屬龍城街道整平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官姓,唐朝末年從甘肅天水遷移至福建,後遷至今廣東五華;官文清於清乾隆年間由今五華遷至龍崗上圩;清嘉慶年間移居此地。據傳,松元角官姓祖先本姓“上官”,因做官犯錯,為逃避加害而改姓“官”,並一路南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25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60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2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2026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9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67人,主要分布在美國、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改革開放前該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玉米、甘蔗、龍眼、荔枝等,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改革開放後,集體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蘿蔔糕、糖木瓜,清明節的茶果,端午節的灰水粽、鹹粽、油果等。村北面靠近龍平東路,松元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初通電,1988年通電話,90年代初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5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1座。代表性民居有松元角老圍和住宅式碉樓院。松元角老圍建於清代,現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面闊130米,進深90米。碉樓院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前後,坐西北面東南,面闊14米,進深10米,占地面積140平方米,土木結構,碉樓帶一民居布局;碉樓高4層,平面呈長方形,頂飾藍白相間帶,四面開窗,橫條形射擊孔;保存較好,仍有人居住。該村有官氏宗祠天水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前後,重修於1982年;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單開間兩進,正面開一門;磚木結構,硬山頂,上覆灰瓦,牆體刷白灰;正門上有“官氏宗祠”匾額;保存較好。每年除夕,村民到官氏宗祠祭祖。1979年,強颱風致村中多處房屋牆體倒塌,給村民帶來較大損失。
代表性人物:官端儀(1927-1945),革命烈土,1944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市隊東江縱隊,1945年在廣州被捕就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