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馬遠松下閒吟圖
- 畫作類別:中國古畫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藏
- 材質:絹本
- 規格:縱24.5厘米,橫24.5厘米
- 畫作類型:淡設色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宋馬遠松下閒吟圖》畫面左下角題有“臣馬遠”款。圖中繪一高士倚欄而坐,凝神遠眺,神情悠然;遠處正有一隻仙鶴迎面飛來;松崖旁有一書童侍立於石几前,石几之上紙硯鋪陳;近處松崖、竹石掩映成趣,整幅畫面氣象清曠,意境悠遠。
作品賞析
此圖繪製在團扇形的特殊形制之中,雖是邊角構圖,卻無侷促之感。對這種邊角構圖的院體山水畫成因,後人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畫家把邊角之景與殘山剩水聯繫在一起,反映出南宋偏安一隅,只剩下半壁江山,抒發了作者對山河淪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同時,又以畫諷刺當時的朝廷;另一種認為,取邊角之景與畫家生活的地域環境有關,南宋山水畫多以錢塘風貌為對象,杭州四面環山,畫家在觀察景物時,身處低谷,取景多仰視,故產生邊角式的構圖。從北宋的全景山水到南宋簡潔明快、田園牧歌式的邊角之景,正是藝術家不斷尋求創新精神和藝術家的審美觀念由巨觀把握進入到對微觀體悟的具體體現。
由李唐到馬遠、夏圭,這種風格的轉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且最初是不為時人所接受的。李唐面對時人的冷落,不免發出落寞的慨嘆:“雪裡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受李唐畫風影響的馬遠、夏圭善於畫邊角之景,故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在馬遠的這幅畫中,山石的畫法師法李唐的斧劈皴,用筆勁挺,但較李唐的筆勢顯得凝練而溫和。畫家以簡勁的筆法勾出山石輪廓,大刀闊斧地劈出紋路,淡墨稍事暈染,以突出山石的立體感和石體的堅硬。圖中所繪松樹形態多姿,樹幹彎曲有勢,最前面的一棵樹呈“s”形,以鱗皴皴出樹皮的肌理,富有律動感和生命力,也體現了松樹堅貞不屈的性格。枝幹偃仰揖讓,向背有情。松針呈圓形,重墨勾出輪廓後,又以淡墨復勾,團團簇簇,疏密有致,層次豐富。右側的竹子以“個字法”、“分字法”寫出,用筆勁健,疏疏落落。人物衣紋用筆簡練,神完氣足。從這幅畫中,可以明顯看出馬遠的畫風已與李唐拉開了距離,形成了自己的風貌。
作者簡介
馬遠(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南),生長於錢塘(今浙江杭州)。曾祖賁、祖興祖、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均為畫院畫家。他繼承家學,歷任光宗、寧宗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取法李唐,能出新意,下筆道勁嚴整,設色清潤。山石以帶水筆作大斧劈皴,方硬有稜角;樹葉有夾筆,樹幹用焦墨,多橫斜曲折之態;樓閣大都動用界尺,而加襯染。多作“一角”、“半邊”之景,構圖別具一格,有“馬一角”之稱。又工畫水,兼精人物、花鳥。與夏圭並稱“馬夏”,加李唐、劉松年,合稱“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圖》《山徑春行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