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軸獻功說,中國古代文論的一種創作觀念,主要論述關於藝術想像的問題。語出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篇》:“拙辭或孕於巧義,庸事或萌於新意,視布於麻,雖雲未貴,杼軸獻功,煥然乃珍。”“杼軸”一詞用來表示文學的想像活動,原出於陸機《文賦》:“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是劉勰所本。在這裡,“杼軸”具有經營組織的意思,指作家的構思活動而言。不過,陸機說的“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是把重點放在想像的獨創性上面,而劉勰說的“視布於麻,雖雲未貴,抒軸獻功,煥然乃珍”,則是把重點放在想像與現實的關係上面。照劉勰看來,“布”是由“麻”紡織而成的,兩者質地相若,都具有相同的自然物質成分,從這方面看來,“布”並不貴於“麻”,但經過加工紡織後,就變成“煥然乃珍”的成品了。沒有“麻”,紡不出“布”,沒有現實素材,就失去了想像活動的依據。就這一點來說,想像與現實的關係,正猶如“布之於麻”的關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