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長臂猿(東黑冠長臂猿)

黑冠長臂猿

東黑冠長臂猿一般指本詞條

黑冠長臂猿(學名:Nomascus nasutus):共有4個亞種,體長45-64厘米,平均體重5.7千克,最高可達8千克。兩性之間的毛色相差很大。雄性完全是黑色的,頂多在嘴角邊有幾根白毛。頭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從黃灰色到淡棕色,在頭的頂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

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群中,由一頭雄獸、一頭雌獸和一至三頭幼獸組成。領地由它們的叫聲來標誌。可以在樹上使用靈活的長臂跳躍攀爬。主要吃果子,偶爾也吃一些樹葉和小動物。分布於中國雲南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黑冠長臂猿為中型猿類,體矯健,體重7-10千克,體長45-64厘米,前肢明顯長於後肢,無尾。毛被短而厚密。雄猿通體黑色,頭頂有短而直立的冠狀簇毛,形似黑冠。雌性體背灰黃,棕黃或橙黃色,頭頂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褐色冠斑。胸腹部淺灰黃色,常染有黑褐色。雌雄均無尾,也無頰囊
初生的黑長臂猿幼仔是黃褐色的,要五至六個月後才逐漸變黑,到五至七歲成熟。這時,雌猿體毛又變成淺黃褐色,頭頂額冠處仍保留一小塊黑毛。

棲息環境

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和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季風常綠闊葉林,其棲息地海拔約從100-2500米,是已知長臂猿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個種。在雲南中部的棲息地氣候溫涼濕潤、終年無雪、霜期短,一年四季都有鮮嫩的樹葉、花苞和果實。活動與覓食均在15米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或中層中穿越進行,很少下至5米以下的小樹上活動。

生活習性

營家族式生活,一般以3-5頭至7-8頭的家庭群為活動單位。性機警,晨昏活動,有固定的活動範圍和活動路線。樹棲,攀援自如,很少下地。睡覺時蜷曲在樹上,有時也會在大樹幹上仰天而臥。
活動領域比較固定,無季節遷移現象。黑冠長臂猿與其他長臂猿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種群較大,一般每群有6隻甚10餘只。社群配偶制為“一夫多妻”制,即一隻成年雄性和2隻成年雌性組成。只有受到乾憂的小群才是"一夫一妻"制。黑冠長臂猿社群的活動範圍大多在60公頃左右,遠大於其他長臂猿,種群密度為2.6隻/平方公里。
喜歡在茂盛的樹冠上棲息,白天活動。活動時,很少下地,也很少在樹上用前肢爬,幾乎所有活動都是在樹枝上用前肢攀登,或在樹枝間悠蕩,可說是凌空跳躍,長臂攀攬自如,悠蕩時只用前掌四指搭一把便騰躍而過,不必用拇指抓握。但爬樹則要用大拇指。從不造窩,只在茂密樹葉叢里休息。休息的姿勢十分有趣,像人蹲在地上那樣,前肢抱攏兩膝,臉貼胸、膝。這樣,身上濃密厚毛不透雨水,更保溫暖。有時也會在大樹幹上仰天而臥。只有在覓食時才爬到高突的樹冠上,或爬到竹林灌叢中去。
貪食淘氣。主要食物是水果,也吃少量的花、葉、芽和昆蟲。不大喝水,主要靠食物里的水分,或雨後舔樹葉上的天落水,在春旱時才偶爾下地喝水。食植物的嫩芽和果實,也吃昆蟲和鳥卵,極少下地飲水,主要靠飲葉片的露水。
每當日出時分,晨曦中常能聽到惹人注意的猿啼聲,“呼-呼-呼,呼,呼”,清澈嘹亮,此起彼落;有時又混和著低沉的應諾聲“烏-烏”,交錯嘈雜。配對的黑長臂猿的二重唱結構穩定,由雄性主導,而且有著極高的雌雄特異性——兩性的鳴叫不論在音調還是音節上都沒有任何重疊。儘管長臂猿的鳴叫是由基因決定的,每種長臂猿都有其固定的鳴叫模式,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其鳴叫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可塑性,這就會體現在其個體的差異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和越南。歷史記載見於中國廣西,甚至遠至長江三峽地區,現僅見於雲南,呈零星分布。
黑冠長臂猿分布圖黑冠長臂猿分布圖

繁殖方式

社群配偶制為“一夫多妻”制,即一隻成年雄性和2隻成年雌性組成。只有受到乾憂的小群才是“一夫一妻”制。黑冠長臂猿6-7歲性成熟,一年1胎,一胎1仔。產仔期約在每年的5-6月。飼養壽命可達30餘年。

亞種分化

  黑冠長臂猿(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 布
1.
黑冠長臂猿指名亞種
N. c.concolor
Harlan, 1826
雲南南部綠春、屏邊河口金平紅河元陽新平、景東哀牢山;
2.
黑冠長臂猿滇西亞種
N.c. furvogaster
Ma & Y. Wang, 1986
瀾滄江以西,見於雲南西南部滄源、耿馬、雙江永德臨滄保山雲龍
3.
黑冠長臂猿景東亞種
N.c. jingdongensis
Ma & Y. Wang, 1986
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區;
4.
黑冠長臂猿寮國亞種
N.c.oncolor lu
Delacour, 1951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西北部,琅南塔省、南侃省級保護區和博膠省

種群現狀

該物種種群大多被隔離成島狀分布。棲息生境的縮小和變化是根本原因,在其分布範圍內,生境已經喪失了75%。其次,偷獵、種群分布的不連續以及種群小、繁殖率低等都是黑冠長臂猿瀕臨滅絕的主要因素。
黑冠長臂猿是中國長臂猿中分布最廣並數量最多一個種。海南亞種,50年代的分布於海南島12個縣區,森林面積達86萬公頃,數量達2000多隻。60年代中期,先後在6個縣內絕跡,而到1983年僅發現於鸚哥嶺主峰兩側及黎山主峰的南坡,僅約30隻殘存於20萬畝的天然林中。估計稱該亞種僅存在於四個地點,總數約為30-40隻。90年代初,海南長臂猿已下降至不足20隻(15-20隻),將可能在短期內絕跡。廣西西南部的黑冠長臂猿,自1984年獲得過一張雌性皮張外,至今再未發現,可能已絕跡,該皮張則可能來自越南。雲南的黑冠長臂猿為指名亞種,其數量約250隻;景東亞種約200隻,滇西亞種約50隻。越南北部的長臂猿(包括黑冠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約200隻。國內外合計,黑冠長臂猿總數約700隻左右,其中多數在中國。
保護措施建議:中國是黑冠長臂猿的主要分布地,而棲息生境的保護是黑冠長臂猿保護的關鍵,其中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和哀 牢山自然保護區是黑冠長臂猿最集中的兩個自然保護區,其種群狀況良好,是黑冠長臂猿保護最有希望的兩個地理種群。建議加強這兩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恢復片斷森林間的植被,以溝通片斷森林的連續性,開展資源調查和生態學研究,在財力、人力和科學技術上給與支持和幫助。應採取措施,拯救海南黑冠長臂猿免遭絕滅;嚴格法制,制止偷獵行為。目前黑冠長臂猿的海南亞種可能是中國所有靈長目動物中面臨滅絕危險最大的一種(Eudey, 1987),應當考慮推行圈養繁殖計畫來恢復該亞種的數量。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極危(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