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茹茹公主墓

東魏茹茹公主墓

東魏茹茹公主墓位於河北磁縣城南2公里的大冢營村北。1978年9月至1979年6月發掘。以其規模大,出土器物多,藝術水平高,在國內外轟動一時,屬於重大考古發現。據1984年第4期《文物》發表的《茹茹公主墓發掘簡報》介紹,在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的牆壁上,都繪有精采的壁畫,這在北朝墓中是罕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魏茹茹公主墓
  • 地理位置:河北磁縣城南2公里的大冢營村北
  • 發掘時間:1978年9月到1979年6月
  • 特點:規模大,出土器物多,藝術水平高
簡介,文物介紹,陶俑,壁畫藝術,墓誌文,歷史傳說,墓室,

簡介

中國東魏高歡第九子高湛妻子、柔然(茹茹)可汗阿那瓌孫女鄰和公主閭氏之墓。位於河北磁縣大冢營村。1976年發掘。茹茹公主死於東魏武定八年(550),死時僅13歲。
墓室為弧邊方形單室,穹窿頂東西長5.58米。南邊有甬道及斜坡式墓道。墓內有大量壁畫。墓道兩壁分繪以青龍、白虎為引導的儀仗佇列,上方有羽人、鳳鳥、獸首人身像等。墓道地面繪有地毯。甬道兩壁繪侍衛門吏,券門正中繪朱雀,兩側為對稱的獸首人身像。墓室頂部繪星象;壁面上段繪四神,下段繪茹茹公主及侍女、盛裝女子等。該墓早年被盜,出土彩繪陶俑1000餘件,以及拜占廷金幣2枚。該墓壁畫填補了東魏畫跡的空白。對研究美術史有重要價值。其墓誌及出土遺物,是了解北朝政治、經濟、宗教、藝術、中西交通的重要資料。

文物介紹

茹茹公主墓除壁畫之外,還出土了大批器物,完整的及可修復的達一千多件,其中陶俑一千零六十四件。陶胎分灰色和紅色兩種,俑頭和俑身分別模製插合。俑的外表先敷一層很薄的白彩,然後繪畫服飾。個體普遍較小,但製作精緻。陶俑題材有人物、動物、器物等。人物俑按身份有按盾武士俑、甲騎具裝俑、侍衛騎俑、負箭箙俑、持後俑、侍衛俑、侍衛俑、擊鼓俑、文吏俑、持鞭俑、侍從俑、風帽跽坐俑、胡俑、女官司俑、伎樂俑、薩滿巫俑、舞女俑、奴僕俑等。動物俑有馬俑、牛俑、狗俑、豬俑、雞俑、羊俑、鎮墓獸俑等。俑的製作都能按照內容需要惟妙惟肖地表現出身份特徵,動態微妙,表情生動。如武士俑的孔武有力,騎吏俑的穩健自信,文吏俑的沉靜睿智,擊鼓俑的歡快活潑,侍衛俑的謙恭矜持,女官俑的嫵媚持重,奴僕俑的純樸安分,薩滿巫師俑的狂放瀟灑,舞女俑的輕盈灑脫,如此等等。對動物也都能抓住它們的基本特徵和因長期為人役使留下的習慣動作,可謂栩栩如生。

陶俑

1、盾武士俑:高42。5厘米,挺胸疊肚,巍然屹立,左手按盾,右手持短兵。頭戴兜鍪,身穿鎧甲、裹腿裙。五官表情極度誇張,獅鼻闊口,面目獰厲,橫眉立目,孔武有力。頗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氣派。
2、駱駝俑:長31厘米,高25厘米。描繪背負帳具及垂橐、酒瓶和雜物的駱駝,欲站未 按盾武士俑起的剎那,前腿跪地,後腿站立,頭略昂,口微啟。沙漠之舟特有的憨厚耐勞的性格,呼之欲出。比例適當,結構準確,更增加了駱駝的真實感。
3、馬俑:長31厘米,高31厘米。描繪馬梗脖張口待發前的瞬間動作,耐人尋味。馬全副武裝,飾轡鈴、瓔珞、鞍韉、障泥,裝飾華麗,身姿矯健,頗有“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神態,一匹訓練有素的宮廷御馬,活現在人們目前。
4、奴僕俑三身:均在勞作。中間者雙手捧笸箕揚物,高12。7厘米,頭挽雙髻。畫面左者蹲地用盆狀物淘洗東西,亦頭挽雙髻,高12厘米。畫面右者亦作淘洗狀,但頭挽高髻,高14.5厘米。三人姿態溫順。
5、胡人俑三身:均高19。2厘米。頭戴小瓜帽,穿圓領窄袖長袍,腰束帶,足登高筒靴。均右手屈舉齊肩,左手屈於腹前,作抬物狀。深目高鼻,態度謙恭。西域人特徵領袖衫,左披套衣,系腰帶,下著褲。雙腳踩鐙。目光凝視前方。坐騎身穿馬鎧,凝神站立待發。從身份看應為侍衛。
6、女俑二身:一提靴,一持物。提靴者高21。5厘米,持物者高20厘米。均無挽雙髻,穿右衽寬袖長衫,下系長裙。神態文靜,應為宮廷下層傭人。
7、牛俑:高15厘米。長角後豎,昂首瞪目,體態健壯,似為公牛。魏視牛為神物,皇帝即位,告祭天地,用牛。(《魏書·禮志》)

壁畫藝術

“就藝術水平而言,此墓壁畫布局極為嚴謹,人像比例準確,服飾生動逼真,顯示出作者具有卓越的寫實能力。各種神怪皆作馳驅奔騰之狀,收到了滿壁風動、如磔鬼神的藝術效果。堪稱北朝壁畫的上乘。正是因為東魏繪畫肯有如此深厚的基礎,所以北齊產生楊子華、曹仲達等著名畫家,就不是偶然的了。”更可貴的是,它填補了東魏藝術的空白,因為中國古代藝術史關於東魏藝術,幾乎沒有記載,僅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八有“祖班者,東魏人,善畫。”八個字而已。另外,墓中出土了兩枚拜占庭帝國的金幣和一些金制、銅製的飾物,對我們探討南北朝時期中外文化光流,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墓誌文

茹茹公主墓墓志銘,字跡清秀,刀法簡練,字型楷隸兼備,屬於由魏碑向隋唐楷書過渡性的作品。有重要價值。現將墓誌文標點小注如下,以加深對該墓藝術品的理解。小注以括弧加以分別。
魏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長廣郡開國公高公妻茹茹閭氏墓志銘。(茹茹,又作柔然、蠕蠕,為北方匈奴的一支。因蠕蠕系蔑稱,故此處用茹茹。根據《魏書·蠕蠕傳》和《北史·蠕蠕傳》 ,蠕蠕姓郁久閭氏,簡稱閭氏。高公指北齊世祖武成皇帝高湛,東魏時封長廣郡開國公。)公主諱叱地連,茹茹主之孫(茹茹主即敕連阿那瑰,叱地連即敕連之音轉,叱地反切為敕,如不可為叵,之於為諸之類。)、牛俑、諳羅臣(即庵羅辰(可汗之女也。源遠廣遠,世緒綿長。雄朔野而揚聲,跨列代而稱盛。布卷前書,備諸歷史矣。公主體弈葉之休徵,稟中和之淑氣,光儀婉嬺,性識閒敏,四德純備,六行聿修,聲穆閨闈,譽流邦族。若其尊重師傅,訪問詩史。先人後已,履信思順。庶以為模楷,眾媛之所儀形。皇魏道映,寰中霸君,威稜宇縣,朔南被教,邀外來庭。茹主(即敕連阿那瑰)欽挹風猷,思結姻好,乃歸女請和,作嬪公子。亦既來儀,載閒禮度,徽音歲茂,盛德日新。方享遐期,永結難老,與菩徒言,消亡奄及。以武定八年(550)年四月七日薨於晉陽,時年十三,即其年歲次瘐午五月已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釜水落石出之陰齊獻武王(即北齊高祖高歡,東魏時為宰相,封齊獻武王)之瑩內。天子(即東魏孝靜帝元善見)下詔曰:長廣郡開國公妻鄰和公主,奄至喪逝,良用嗟傷。既門勛世德,光被朔野,送終之禮,宜優常數。可敕并州造轀輬車,備依常式禮也。乃銘石壤陰,永傳餘烈。其詞曰:
祁山發祉,蒙野效靈。雄圖不兢,世載民英。於惟淑女,膺慶挺生。
德兼柔儀,質儷傾城。皇德遠臨,霸功遐震,紫塞納款,丹邀思順。
有美來儀,作嬪世攜。惠問外揚,貞情內峻。思媚諸姑,言齒同列。
衾幬有序,大小胥悅。方享遐期,儀范當世。如何不弔,蘭催玉折。
卜雲其吉,將窆玄宮。榮哀總備,禮數兼崇。輕輬轉轂,飛旐從風。
清暉永謝,彤管無窮。
按,阿那瑰乃服於東魏的蠕蠕主,墓主鄰和公主的祖父。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後,都爭與之結為姻好。先是西魏文帝將元翌之女封為“化政公主”,嫁給阿那瑰兄弟塔寒為妻,又自納阿那瑰之女為後,加以金帛誘之。興和二年(540),阿女病故。東魏宰相高歡藉機挑撥離間,首先揭穿“化政公主”之假,又雲西魏文帝與周文合謀殺害魏孝武及阿那瑰之女。答應為阿那瑰雪恥,並允諾“以天子懿親公主結成婚##”,終使阿那瑰倒向東魏。阿娶了東安公主(後改封蘭陵郡長公主),阿大喜。自是朝貢東魏。
興和四年(542)阿那瑰請以孫女號鄰和公主妻神武第九子(即高歡的第九子高湛)長廣公湛,東魏靜帝詔為婚焉。阿派人將孫女鄰和公主送晉陽。武定四年(546)阿又將女兒嫁給時為東魏宰相的高歡。天保三年(552)阿那瑰為突厥所破,自殺。( 《北史蠕蠕傳》 。天保五年(554)三月,奄羅辰判,文宣(高洋)來討,大破之。奄羅辰父子北遁。
《北史·齊本紀》云:“世祖武成皇帝諱湛,神武皇帝(高歡)第九子,孝昭皇帝(高澄)之母弟也。儀表瑰傑,神武尤所鐘愛。神武方招懷荒遠,乃為帝(即高湛)娉蠕蠕太子庵羅辰女,號鄰和公主。帝時年八歲。元象中(539)封長廣郡公”。時鄰和公主才五歲。雙方結成娃娃婚,完全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十三歲的公主病逝,要如此破費,也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

歷史傳說

1976年的春天。磁縣大冢營村的農民們像往常一樣,扛著鋤頭來到村北的地里開始春耕。忽然,有個農民的鋤頭“嘭”地一聲從手中飛了出去,又碰到什麼了、會不會是什麼寶貝呢?大家圍攏過來,輕輕地挖開表面的土層,也不見寶貝出現,硬物的面積越來越大,漸漸露出了一個墓頂。從墓頂看去,這座墓的規模可不算小,與皇家陵墓不相上下。這是那個朝代的墓葬?墓主人又是誰呢?
1978年,經河北省文物部門批准,專家和考古發掘隊開始對古墓進行發掘清理。青石墓志銘上記載著墓主人的名字:魏開府儀同長廣郡開國高公妻茹茹公主閭氏。就是說,這座墓為北朝時期所作,墓主人是茹茹公主閭氏。而這位公主正是東魏大丞相高歡的第九個兒子高湛的妻子。
這座墓葬的規模龐大,建造頗為豪華,墓葬品十分豐富。人門不禁要問,茹茹公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個東魏臣相兒媳婦的墓葬為什麼會享受如此高的待遇呢?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傳奇故事,讓我們從茹茹公主的出嫁開始講起。
公元四世紀末,中國北方草原上興起了一個少數民族,稱柔然族。這個民族與北魏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在北魏被分裂成東魏、西魏的形勢下,由東魏高歡政權支持起來的茹茹王阿那穰,很想繼續利用東魏的力量。東魏為了聯合柔然族牽制西魏進攻,也想與茹茹王聯盟。於是東魏丞相高歡決定將自己的第九子高湛也就是公元561年即位的北齊武成皇帝,與阿那穰的孫女茹茹公主聯姻。這一年,高湛8歲,茹茹公主5歲。那么,如此一對政治聯姻的娃娃親,他們的婚禮又是怎樣舉行的呢?
送親儀仗的氣派,從邯鄲博物館中小兵馬俑的造型和排列中看的更為具體:排在最前面的是“風帽擊鼓俑”、第二隊是負劍箙鐵索兩襠俑、第三隊為風帽儀仗俑、第四隊為短風帽儀仗俑、第五隊為札巾翻領侍從武士俑、第八隊為小冠劍囊武士俑、第九隊為負劍箙皮兩襠武士俑、第十佇列前為兵士俑,以後是騎馬俑。
茹茹公主到了中原以後,過著錦衣玉食的尊貴生活。發掘的陶俑中有武士俑、執簸箕俑、舂米俑、女侍俑、奴僕俑等,可見,漢族的夫君家對茹茹公主在生活上的服侍是周到細緻的,茹茹公主嫁過來以後,在夫家的地位是顯赫的。
茹茹公主很快就適應了中原的生活。公公高歡派了學識最好的先生來教高湛和茹茹公主讀書,從慈祥的文吏俑和侍衛俑上可以看出,兩個孩子在一起讀書的日子是快樂和諧的。從鼓樂俑和伎樂舞蹈俑上得知,茹茹公主喜愛歌舞,經常和夫君高湛一起載歌載舞地玩耍。同時,這些小人俑也印證了在南北朝時期,胡漢兩個民族是和睦平等相處的。
可是好景不長。轉眼間過去了8年,茹茹公主已經長成大姑娘了,高湛也是風度翩翩的英俊少年了。倆人在一起讀書、玩耍的時候有些羞澀了。正當高歡和東魏皇帝商議,要給倆個孩子圓房的時候,茹茹公主卻不幸突然病倒了。這一次茹茹公主病得很厲害,吵鬧著要見自己的親人。高歡急忙奏請天子,請來最好的醫生給茹茹公主治病。
雖然請來了當時最好的名醫,但茹茹公主病入膏肓,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那是公元550年,茹茹公主13歲。身居洛陽的高歡得知訊息後,馬上讓天子下昭,特意造了一輛轀輬車,就是古時專門送葬的車。將小公主的棺木以飛快的速度送往鄴城埋葬。柔然族可汗阿那穰對孫女的葬禮也非常重視,派出親屬、護衛及薩滿巫師等來到了鄴城……

墓室

俑,是中國古代殉葬制度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據先秦文獻記載,它最早出現在春秋晚期。俑作為隨葬的冥器,取代了過去殘酷的人殉制度。陶俑的隨葬風俗,在中國古代主要盛行於戰國到五代,北朝是其中的發展高峰。這一時期的陶俑,人體姿態勻稱,神態逼真,塑工精細,彩繪貼金,代表了這一時期陶俑的藝術風格。
墓室中還出土了150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畫,反映了茹茹公主死後被引導升天的情形。東面畫有青龍,西面畫有白虎。虎的形象誇張,虎身被拉長至4米,龍的身上有羽翼,表現了茹茹公主死後在羽獸引導下升天的主題。
在茹茹公主的隨葬品中,還有兩枚東羅馬拜占廷帝國金幣,堪稱國寶。這兩枚金幣,在茹茹公主墓挖掘清理的過程中一度被埋在墓土裡,險些就被永遠埋沒,多虧了老專家馬忠禮,讓兩枚金幣重見了天日。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79年末,茹茹公主墓的清理挖掘經過一年的辛勤工作,已近尾聲。專家組決定撤離,唯獨老專家馬忠禮不肯離去。他還有一塊心病,在挖掘過程中,有一件瓷器出現了一塊缺失,經過仔細尋找,缺失的磁片還是沒有找到。大家認為,一來這件瓷器並非特別貴重,二來缺失的磁片隱藏在墓土中,找起來太難了。可是老專家的認真勁上來了,說你們都先回去,我一個人慢慢找總可以吧。
大家走後,墓室里頓時空落落地顯得有些陰森。馬忠禮找來了一個篩子,借著昏黃的燈光,鍥而不捨地篩起墓土來。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缺失的磁片還是沒有找到,馬忠禮身旁的墓土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再篩下去還有意義嗎?
也許是馬忠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墓主人,篩著篩著,馬忠禮眼前一亮,兩枚金燦燦的圓片展現在眼前。拿起來仔細辨認,他的眼睛濕潤了,這分明是東羅馬拜占廷帝國時期的金幣啊!
這兩枚東羅馬拜占廷帝國金幣在茹茹公主墓的發現,說明了什麼呢?拜占廷帝國的金幣怎么會跑到這裡來呢?
公元542年,正值東羅馬查士丁尼皇帝時期。陪都君士坦丁堡的集市商鋪林立,商人、小販雲集,格外繁華。在這座充滿歐洲風情的城市裡,一隊中國商人在集市中格外顯眼。原來,柔然族的可汗阿那穰想在茹茹公主出嫁前,為她添一些珍貴的嫁妝,於是有了這次柔然商隊的拜占廷商貿之旅。茹茹公主的家人在貿易過程中,看到了新鑄的金幣,以為金幣可以避邪,便用帶來的中國絲綢為茹茹公主換了兩塊新的金幣。
這是查士丁尼皇帝新鑄造的金幣。金幣的正面是半身皇帝像,頭上戴皇冠頭盔,身披戰袍鎧甲,右手持標槍,左手持盾,背面是勝利女神像,側身向右作前行姿態,右手持長柄十字架,左手持盾,頭部與十字架之間有一顆八芒星;金幣正反面都刻有羅馬銘文。
商隊回到草原後,家人拿出那塊金幣,茹茹公主看到特別喜歡,因為她自己手裡也有一塊拜占廷金幣,是東羅馬阿那斯塔一世皇帝時期所鑄的金幣。
這兩枚拜占廷金幣,作為茹茹公主的貼身避邪寶物,出嫁後自然被帶到了高湛的家中。茹茹公主死後,也作為重要的隨葬品被送進墓室。兩枚金幣的發掘不僅為人們研究中西古代的貿易交流提供了重要實物,還因其自身的珍貴价值,被國家定為一級文物。其中阿那斯塔修斯一世皇帝時期的金幣,直徑1.6厘米,重量2.7克;另一枚查世丁尼一世皇帝時期的金幣,直徑1.8厘米,重量3.2克。這兩枚金幣,含金量均為99.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