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破:<論語>之另類解讀》是2009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衡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風破:《論語》之另類解讀
- 作者:石衡潭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1日
- 頁數:30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80713794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東風破:之另類解讀》以《論語》為主,輔以《聖經》,分十六個篇目、二十五個子題對東西方兩大經典作了獨特的對比與透視,相互參照,彼此發明,尤其力挺《論語》之普世價值,並點綴以十六幅《孔子聖跡圖》。探賾索隱,去偽存真;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既尊重先賢,又不畏權威;既推求原意,又回應時代;既大膽求同,又勇於說異。新解時有,新意迭出。令人有豁然開朗之喜,別有洞天之樂。此書提供了經典閱讀之新形式,對於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它會把你帶到儒耶對話之焦點與核心;對於追求永恆真理的人,它又會是你有趣又有益的嚮導與伴侶。東風破,東風,是借代用法,《東風破:之另類解讀》意指以《論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發展態勢;破,是寫詞的一種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詞牌的節律,對音節韻度略微增減,使其美聽,寓示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宜兼容並蓄,臻至完善,向世界展現其璀璨之光芒、深邃之內涵、獨特之魅力。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從世界看孔子
一 學習篇
“學而時習之”與“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學習的方法、態度與樂趣
應乎天而時行
根基立在磐石上
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二 孝道篇
1.“孝為仁之本”與“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
孝——中國人對永生的盼望
儒家為什麼注重身體與子嗣
儒家解決了個體生命永生的問題嗎
孝敬的根據在哪裡
真正永生如何實現
2.“大孝尊親”與“你要使父母歡喜”
孝的三個層次
什麼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
智慧子使父親喜樂
孝子約瑟
3.“事父母幾諫”與“不要惹兒女的氣”
問題的根源——事親也如事天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嗎
諫——儒家的補救之道
做一個真正的父親
不要惹兒女的氣
附:麥克阿瑟將軍為自己和為兒子所做的禱告詞
三 禮義篇
“人而不仁,如禮何”與“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禮的起源與變化
禮與義
禮與仁
禮與和諧
律法的起源
律法與義
律法與救贖
律法與慈愛
律法與喜樂
四 教育篇
1.抑由進求與三問三答
2.“吾與點也”與“你們說我是誰”
五 修養篇
1.“有若無,實若虛”與“存心謙卑”
多聞與多見
孔子無常師
謙卑是一種態度
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謙卑與救贖
謙卑是如何煉成的
不要與惡人作對
2.“吾無隱乎爾”與“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
孔子的教學之道
身教勝於言傳
撒種的道理
憑信心不憑眼見
人的愛心
六 處世篇
1.“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
怎樣待人”
仁是忠與恕的合一
恕是將心此心
忠是盡心盡意
饒恕的源頭
白金規則勝過黃金規則嗎
2.“以德報怨”與“愛你們的仇敵”
何謂“以直報怨”
“以直報怨”與“以德報怨”衝突嗎
“以牙還牙”與“愛你們的仇敵”
為什麼要愛仇敵
3.“鄉人皆好之”與“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
鄉人皆好之,何如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孔子究竟欣賞何種人
好好先生嗎
鄉愿與假先知
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七 交友篇
1.“無友不如已者”與“鐵磨鐵,磨出刃來”
“無友不如己者”的解釋難題
交友的不同層次
與友相處的四者境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朋友為患難而生
2.“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與“誰是我的弟兄”
君子的兄弟觀念
博愛與等差之愛不相容嗎
嶄新教導
八 言語篇
“一言而興邦”與“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語言是有力量的
孔子喜歡什麼話
孔子不喜歡什麼話
言多必失
行勝於言
時然後言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什麼樣的話語好
謹守口的,得保生命
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什麼樣的話語不好
九 貧富篇
1.“曲肱而枕之”與“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君子與小人的試金石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不義之財毫無益處,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
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
士口何才能去口足
2.“不患寡而患不均”與“乃要均平”
從歷史與人性看均安
均安的具體途徑與方法
對窮人的憐憫與顧惜
十 仁愛篇
“仁者愛人”與“愛人如己”
仁者愛人
為仁由己
“不知其仁也”——孔子不輕許仁
仁者何為
愛從何來
九種品德
十一 智慧篇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與“智慧的開端”
知者亦樂山,仁者亦樂水
知及之,仁守之
孔子是集仁知於一身的典範
智慧的開端
十二 志向篇
“任重而道遠”與“向著標竿直跑”
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向著標竿直跑
十三 人性篇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與“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孔子主張“人之初,性本善”嗎
君子為何要有三戒
孟子的人性觀是向善論而非本善論
世界之初和人之初都是好的
人光靠自己,無法做到真正的自我省察
十四 君子篇
“君子一小人”與“義人一罪人”
君子與小人的兩種含義
君子與仁義
君子的其他素養與品質
誰來判定君子與小人
相對的義
絕對的義
義人不自以為義
十五 誠信篇
“民無信不立”與“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政治的三個方面
信的三種含義
信心不憑眼見
信心的來源
十六 天遒篇
1.“與命與仁”與“降卑為人”
孔子罕言天命與仁嗎
“天”就是孔子心目中的神
降卑為人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與“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弘”字作何解,“道”有何特徵
人真的能弘道嗎
道非純理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解決方案
附錄一 釋“慎獨”
附錄二 關於儒學的對話
參考書目
後記
作者簡介
石衡潭,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美國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基督教研究,主要著譯有《電影之於人生》(著作,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年)、《城邦——從古希臘到當代》(譯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入選《中華讀書報》2007年年度百佳圖書)、《自由精神哲學》(譯著,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
媒體推薦
中國人首先是人,當然具有全人類共通的人性,富有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例如仁愛、和平、公正、誠信、友善等等)。一般而言,堪稱民族文化精華的東西,應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東西,中國人要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精華,具有上述普世價值的《論語》,就堪稱這精華的代表之一。 通觀全書,新解時有,新意迭出。這固然可歸因於作者視野之廣、用力之深。但是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作者的心正、意誠——這心正意誠的胸懷,是深信《論語》乃至儒學的精華具有普世的價值,是祈願中華民族不但能繼承傳統的精華,更能在此全球化的時代開拓眼界,在此文化大交流的時代開闊心胸,從民族的文化和人類的宗教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吐故納新,獲取大營養、達致大融合、臻至新境界!
——何光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