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匠營街道

東鐵匠營街道

北京市豐臺區轄街道。位於區境東北部,距區政府12.4千米,距天安門6.8千米。西北分別與西羅園街道和東城區接壤,東北分別與方莊地區和東城區搭界,東南分別與南苑地區(鄉)、大紅門街道和朝陽區相連,西南分別與南苑地區(鄉)和大紅門街道鄰界。轄25個社區,辦事處駐定安東里甲11號。

南三環中路及東路縱貫轄區,南二環路、南護城河和京廣鐵路與轄區北鄰,捷運五號線貫穿轄區,京津唐高速公路起始於轄區的分中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鐵匠營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北京豐臺
  • 下轄地區:轄25個社區
  • 政府駐地:豐臺區蒲安東里9號樓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0075
  • 地理位置:豐臺區東北部
  • 面積:13.2平方千米
  • 人口:144894人(2010年)
  • 方言:北京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
  • 車牌代碼:京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基礎設施,人文歷史,

地理位置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區境東北部,距區政府12.4千米,距天安門6.8千米。
東鐵匠營街道
西北分別與西羅園街道和東城區接壤,東北分別與方莊地區和東城區搭界,東南分別與南苑地區(鄉)、大紅門街道和朝陽區相連,西南分別與南苑地區(鄉)和大紅門街道鄰界。

歷史沿革

東鐵匠營是明、清時為皇帝打造兵刃和鐵器的地方,因其在京城南郊另一個鐵匠營的東邊,故名為東鐵匠營。
1949年前此地屬北平市郊三區,1949年後劃為北平市第15區,1949年6月時撤消第15區建制,該地併入南苑。
1949年7月3日改為第14區(南苑),1950年8月1日第14區(南苑)改為第11區,1951年4月把第11區(南苑)所屬的永定關廂劃歸為第9區,1952年8月第11區(南苑)改為南苑區。
1954年為改變市中心環境,減少污染、噪聲和火災的發生,將城內一批易燃、易爆、噪聲大的工廠,相繼遷至此地,使這裡成為以化工、製藥、皮革、木材、機械製造為主的小型工業區。
為加強城市建設和服務企業,1954年7月將東鐵匠營、左安門、蒲黃榆3個鄉合併,成立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當時行政區域東至葦子坑,西至趙公口,南至五間樓,北至胡村,面積5平方公里,有17個自然村,1604戶,7930人。
1958年8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併入南苑人民公社,1960年6月劃出,建立了東鐵匠營城市人民公社,1966年5月恢復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名稱,1968年2月改為東鐵匠營街道革命委員會,1979年10月,又恢復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名稱至今。
1985年方莊地區辦事處成立,將東鐵匠營街道的八里河東里、西里、北里、胡村等劃分給了方莊地區辦事處。
1996年,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8.4萬人,轄油漆、同仁堂、賈家花園、化運一居、服裝公司、華都啤酒、水暖器材、外交部、建築鎖廠、日雜一、化工三廠、銅廠、儀表工具機廠、日雜二、土畜產公司、海關、十二場、東三、鹽業公司、化運二居、礦務局、皮革公司、經貿部、新華社、電池廠、果品公司、銀行、供電局、鐵二、鐵三、電視配件、化工樓、制刷廠、南箱物資等35個家委會。轄蒲黃榆一里、蒲黃榆二里東、蒲黃榆三里、蒲黃榆四里、蒲黃榆西樓、蒲黃榆西巷、蒲安北里、蒲黃榆二里西、蒲安里一、蒲安里二、劉家窯北里、黃土坑、建工局、木廠北一、木廠北二、木廠南、五間樓、定安東里、劉家窯南里、二公司、蒲黃榆路、新胡村、西木樨園、東木樨園、西三家墳、定安西里一、定安西里二、橫一條一、橫一條二、孫家場、捷運車輛廠、成壽寺、分鐘寺、東鐵匠營、小鐵匠營、北鐵匠營、光彩體育館等37個居委會。
2002年末,面積13.2平方千米(一說6.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2102戶112225人,轄蒲黃榆第一、蒲黃榆第二、蒲黃榆第三、蒲安里第一、蒲安里第二、劉家窯第一、劉家窯第二、劉家窯第三、木樨園第一、木樨園第二、光彩路第一、光彩路第二、橫七條路第一、橫七條路第二、橫七條路第三、宋莊路第一、宋莊路第二、南方莊、成儀路、成壽寺、分鐘寺21個社區。
2006年末,面積6.39平方千米(一說13.2平方千米),人口13.9萬人,轄23個社區。
2010年,東鐵匠營街道南三環路以南、光彩路以西區域劃歸大紅門街道。
截至2010年,常住人口144894人。

行政區劃

2011年轄25個社區。
東鐵匠營街道行政區劃東鐵匠營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06007:
~001 111蒲黃榆第一社區
~002 111蒲黃榆第二社區
~003 111蒲黃榆第三社區
~004 111蒲安里第一社區
~005 111蒲安里第二社區
~006 111劉家窯第一社區
~007 111劉家窯第二社區
~008 111劉家窯第三社區
~009 111木樨園第一社區
~010 111木樨園第二社區
~012 111同仁園社區
~013 111橫七條路第一社區
~014 111橫七條路第二社區
~015 111橫七條路第三社區
~018 111成儀路社區
~019 111成壽寺社區
~020 111南方莊社區
~021 111分中寺社區
~024 111紅獅家園社區
~025 111宋家莊社區
~026 111鑫兆雅園社區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基礎設施

轄區有20條大街,南三環中路及東路縱貫轄區,南二環路、南護城河和京廣鐵路與轄區北鄰,有7座立交橋,京津唐高速公路起始於轄區的分中寺,通過轄區的共公交通線路40多條,趙公口長途車站有50多條線路通往全國各地, 捷運五號線貫穿轄區,有大型綜合場館:光彩體育館;大型健身場館;頤芳園等。
東鐵匠營街道

人文歷史

東鐵匠營是明、清時為皇帝打造兵刃和鐵器的地方,因其在京城南郊另一個鐵匠營的東邊,故名為東鐵匠營。在明代,這裡是雜草眾生、沒人開墾的荒郊野外,只有眾多的墳塋,因無人問津,漸漸就成為了自家的墳地了,當時有名的有賈家墳、於家墳、王家墳、譚家墳和三親家墳等,當時只有幾戶看墳戶和外地逃荒來的農民,因無家可歸,無路可去,就成了這裡的看墳人,為了吃住,他們在這裡蓋起了簡陋的房屋,在墳地空隙間種菜種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又有逃荒的人不斷的來到這裡,在這裡居住,生息,清朝時期,除了墳塋外,還有一些為清朝皇室燒磚的人家,其中有南窯、劉家窯、三盛窯、燕家窯等,隨著歷史的變遷,墳塋、磚窯早以不復存在,只是南窯、劉家窯、毛家窯、三親家墳等做為地名流存了下來。解放前,這裡還修建了許多寺廟,東鐵營大廟,隆喜寺等,現在早已蕩然無存了。
東鐵匠營街道
區劃沿革
1949年前此地屬北平市郊三區,1949年月劃為北平市第15區,1949年6月時撤消第15區建制,該地併入南苑,1949年7月3日改為14區(南苑),1950年8月1日第14區(南苑)改為第11區,1951年4月把第11區(南苑)所屬的永定關廂劃歸為第9區,1952年8月第11區(南苑)改為南苑區,1954年7月,東鐵匠營,左安門、蒲黃榆3個鄉合併成了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當時行政區域東至葦子坑,西至趙公口,南至五間樓,北至胡村,面積5平方公里,有自然村17個,1604戶,7930人。1958年8月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併入南苑人民公社,1960年6月劃出,建立了東鐵匠營城市人民公社,1966年5月又恢復了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直至現在。1985年方莊地區辦事處成立,將八里河東里、西里、北里、胡村等劃分給了方莊地區辦事處。1954年為改變市中心環境,減少污染、噪聲和火災的發生,將城內一批易燃、易爆、噪聲大的工廠,相繼遷至此地,使這裡成為以化工、製藥、皮革木材機械製造為主的小型工業區。
東鐵匠營街道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