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錢湖鎮莫枝村位於浙江寧波鄞州區,是一個旅遊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錢湖鎮莫枝村
- 行政區類別:浙江寧波鄞州區
- 電話區號:0574
- 郵政區碼:315122
簡介,正文,
簡介
喜歡上莫枝,是因為一副《東錢湖邊上的莫枝古鎮》的油畫:畫面是江南水鄉,數隻漁船悠悠飄過,河畔是繁華蜿蜒的長街,長街上布滿了層層疊疊的江南民居,煙雨朦朧、悠遠神秘,如夢如幻、似詩似畫,讓人仿佛走進了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鳳凰古城。
正文
深秋的一天,無經意間我走進莫枝。一條古老的河水向北蜿蜒而去,牽扯出莫枝的悠久歷史。東錢湖四周有七十二條溪匯流於湖;三峽溪傾於東,泉月溪灌於西,郭童溪流於北,象坎溪注於南,其餘如上水、下水、韓嶺、青山、黃菊、紫場,大慈等溪,縱橫貫注,匯成煙波浩淼的東錢湖。歷史上,東錢湖曾是寧波連線象山港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水陸轉運中心。由於此,東錢湖畔擁有兩個“市”:一個是東錢湖南的“韓嶺市”;另一個便是東錢湖北的“堰頭市”,也就是莫枝。在青山綠水之間,東錢湖畔形成兩個稱市的集鎮,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有意思的是,在許多當地老人的記憶中,東錢湖只不過是一個“湖”,而莫枝、韓嶺則是“市”——儘管這個“市”不是行政區域上的“市”。
禁不住莫枝的誘惑,我先後十多次走進莫枝老街感受莫枝歷史。東錢湖畔村莊不少,街道、道路、弄堂更是不計其數,而真正可以稱為“街”的只有莫枝、韓嶺大市鎮的主要道路了。莫枝不但有街,而且有東、西兩條,南北走向一里有餘,街沿河或直或曲。莫枝老街上,歷史和現實和諧地交融著:彈綿花店、絲綢鋪、藥房、山妹子土特產、竹器店等具有東錢湖特色的店鋪不一而足,蘭州拉麵、川菜、老陝麵館等異域小吃也不在少數,美容美髮、賓館、茶室、超市等具有時代氣息的門面星羅棋布,新華書店、供銷社、旅社、理髮店等記錄著莫枝歷史的老式建築點掇其中。
歲月沉澱著歷史,湖水凝聚著文化。東錢湖地處鄞東平原和大松濱海山區之間,海產、山貨通過東錢湖運到寧波城裡,寧波城裡的日用品也通過東錢湖源源不斷運往山區各地,東錢湖及東錢湖下游通往寧波的中塘河,成為古代鄞東商旅的黃金水道。遙想當年,源源不斷的水產從象山港上岸,過鹹祥古鎮,穿韓嶺老街,連同豐富的東錢湖湖鮮山貨,匯集於莫枝,然後浩浩蕩蕩向寧波出發。到了莫枝,方圓幾十里的鄉親們常常要歇歇腳吃吃飯喝喝酒聊聊天,於是將水產、湖鮮、藥材、茶葉等等從埠頭搬上岸,一字排開大聲吆喝。街頭四季魚蝦跳躍,屋舍早晚炊煙裊裊,河畔時常人聲鼎沸。常年過往的客船、貨船、商船使得莫枝日益繁華起來,老街商賈雲集、貨物輻輳、車水馬龍。有錢的人家便在老街上蓋起了大房做起了的客棧生意。每每暮色四合之時,水上的無邊漁火與老街上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時常還會傳出幾句韻味悠長的越劇,使人仿佛置身於秦淮河畔。日久天長,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堰頭市”,成為方圓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鄮
自唐以來,歷代先賢們開拓治理東錢湖。唐天寶三年(744年),當時的鄮縣縣令陸南金,鑒於鄮東地區缺水,決定把東錢湖盆地幾處峽谷用堤壩封起來。東錢湖蓄水量大增,成為惠及鄞、鎮、奉三縣大片地區養育一方百姓的母親湖。《鄞縣誌》載:“東錢湖圈山成湖,大腹細頸,工程不甚繁複,自唐開築,經歷代修繕完備,基本形成7堰11塘4閘1斗門格局。”這些水利設施不僅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個縮影,更是追溯東錢湖燦爛歷史文化的一把鑰匙。湖上湖下的水位高低相差好幾米,為了使船隻自由通行,人們沿湖設了七個湖堰:錢堰、梅湖堰、粟木堰、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東錢湖的湖堰很有地方特色,堰面砌成人字屋脊形,既可以攔水又方便通船。湖堰旁均有操縱湖水的閘門。湖堰平時堵湖水通船隻,遇到了洪水則溢洪泄水。堰頂有兩種:一種是車堰,堰身較窄,頂上裝置船壩,兩旁設有轆轤,由人工運轉拽船過壩;另一種是磨堰,堰身較闊,上下游斜坡平緩,小船過堰,用人力在船頭船尾,反覆交錯移動磨盤而上。東錢湖湖水既適宜航運,又利於農業精耕細作——灌溉著鄞縣、奉化、鎮海八鄉五十餘萬頃農田。當地俗話說得好:“田要東鄉,兒要親生”,說的就是東鄉的田地得益於東錢湖水,年年高產。東錢湖七個大湖堰中最大的要數莫枝堰。歷史上,莫枝有東、西兩堰,東堰最著名。東堰原為泥壩,在水岸上裝置一個木製的轉筒,用繩索維繫船隻,用人力推轉過壩。史載:“清道光十五年,鄉人鄭世洽重修”。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東堰改建為人工控制的電動車壩,最大承載能力達15噸,可以同時過壩3噸位船隻兩艘。後東堰又改建為電動控制車壩。歲月滄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陸運的日益發達,莫枝堰慢慢退居於人們的記憶中。
莫枝因堰得名,“莫枝”名從何來?相傳,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在浙北莫乾山鑄劍。“雌雄劍”鑄成之日,本想獻給越王勾踐,但越王已被吳王夫差打敗。吳王一心想得到這對寶劍成就霸業,於是派人在各地尋找干將、莫邪。干將、莫邪不肯將“雌雄劍”獻給吳王,自知難逃一劫,就把劍藏起來,告訴兒子:“劍在松下,樹在石上”,並叫兒子遠躲東海之濱。吳王命人殺了干將、莫邪。從此,“雌雄劍”下落不明。十年後,越王經過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於打敗吳國。越王回國後,干將、莫邪的兒子找到了范蠡,帶他來到東海之濱的東錢湖畔。在一個兩山夾著一塊巨石的地方,告訴范蠡寶劍就在這裡但找不到。范蠡一看,這是一處東錢湖的落水隘口,除了巨石和其上的一間草屋,此外一無所有。范蠡命人搬掉草屋,移開屋柱底下的石塊。頓時“雌雄劍”呈現在面前。干將、莫邪的兒子把“雌雄劍”獻給了越王,為越王成立霸業立下了大功。到了宋代,王安石治理東錢湖,在干將、莫邪藏劍的巨石旁,一邊建了堰壩一邊造了放水閘,命名為“莫枝堰”。
莫枝老街河埠頭的空地上被勤勞的莫枝人種上鮮嫩的蔬菜,竹桿上晾曬的青魚、朋魚勾畫著水鄉的限風情。莫枝人邁過淺淺的老街,步入埠頭洗衣淘菜,東、西街上隔河招呼問候,親如一家其樂融融。偶爾一位磨刀老人坐在陽光下一邊磨刀一邊詮解著“行家裡手”。逆水南上,東、西街慢慢“靠近”,街盡頭是一處“高峽出平湖”般廣闊的湖堰。湖堰猶如一枚精美的紐扣,一邊接攘著山水間的東錢湖水,一邊通匯著河水——河水流過廣闊的鄞東平原,沿途匯集著各路河流,慢慢地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塘河”。“中塘河”在橫石橋與前塘河交匯,在江東四眼碶匯入寧波的母親河奉化江,然後一路奔向東海。東街盡頭有一塊石條,上刻“莫枝堰碶”,細細看去,“光緒伍年”的字樣清晰可辨。西街盡頭是已經不再使用的鐵軌一般的電動車壩,仿佛在靜靜地追憶著往日的繁華。
過湖堰,向東是沿東錢湖穀子湖畔曲折蜿蜒通向莫枝村的湖濱東路。湖濱東路一邊為浩如煙海的東錢湖;一邊是依山而建的漁家。莫枝人是幸福的,臨湖而居,可食錢湖湖鮮,更可賞錢湖湖光。莫枝村的老人們告訴我們,早些年莫枝東街湖堰附屬檔案有好幾處關帝廟,供奉著好幾尊關帝像的……步入莫枝村深處,水鄉“豐”字型弄堂漸漸多了起來,慢慢地與錢湖十景中“殷灣漁火”的殷家灣相連在一起。稱奇的是,一處通向湖水的狹窄弄堂,東邊是殷家灣,一步之遙便是莫枝村。
新世紀莫枝迎來了開發建設的春天,以水鄉澤國和民俗風情為特色修建的水鄉市肆、莫枝古堰、平水古堰等景點慢慢顯山露水起來。莫枝是歷史的,莫枝更是文化的。我渴望著莫枝的歷史文化不要流失,我更期著待嶄新的莫枝早日揭開神秘的面紗。
禁不住莫枝的誘惑,我先後十多次走進莫枝老街感受莫枝歷史。東錢湖畔村莊不少,街道、道路、弄堂更是不計其數,而真正可以稱為“街”的只有莫枝、韓嶺大市鎮的主要道路了。莫枝不但有街,而且有東、西兩條,南北走向一里有餘,街沿河或直或曲。莫枝老街上,歷史和現實和諧地交融著:彈綿花店、絲綢鋪、藥房、山妹子土特產、竹器店等具有東錢湖特色的店鋪不一而足,蘭州拉麵、川菜、老陝麵館等異域小吃也不在少數,美容美髮、賓館、茶室、超市等具有時代氣息的門面星羅棋布,新華書店、供銷社、旅社、理髮店等記錄著莫枝歷史的老式建築點掇其中。
歲月沉澱著歷史,湖水凝聚著文化。東錢湖地處鄞東平原和大松濱海山區之間,海產、山貨通過東錢湖運到寧波城裡,寧波城裡的日用品也通過東錢湖源源不斷運往山區各地,東錢湖及東錢湖下游通往寧波的中塘河,成為古代鄞東商旅的黃金水道。遙想當年,源源不斷的水產從象山港上岸,過鹹祥古鎮,穿韓嶺老街,連同豐富的東錢湖湖鮮山貨,匯集於莫枝,然後浩浩蕩蕩向寧波出發。到了莫枝,方圓幾十里的鄉親們常常要歇歇腳吃吃飯喝喝酒聊聊天,於是將水產、湖鮮、藥材、茶葉等等從埠頭搬上岸,一字排開大聲吆喝。街頭四季魚蝦跳躍,屋舍早晚炊煙裊裊,河畔時常人聲鼎沸。常年過往的客船、貨船、商船使得莫枝日益繁華起來,老街商賈雲集、貨物輻輳、車水馬龍。有錢的人家便在老街上蓋起了大房做起了的客棧生意。每每暮色四合之時,水上的無邊漁火與老街上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時常還會傳出幾句韻味悠長的越劇,使人仿佛置身於秦淮河畔。日久天長,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堰頭市”,成為方圓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鄮
自唐以來,歷代先賢們開拓治理東錢湖。唐天寶三年(744年),當時的鄮縣縣令陸南金,鑒於鄮東地區缺水,決定把東錢湖盆地幾處峽谷用堤壩封起來。東錢湖蓄水量大增,成為惠及鄞、鎮、奉三縣大片地區養育一方百姓的母親湖。《鄞縣誌》載:“東錢湖圈山成湖,大腹細頸,工程不甚繁複,自唐開築,經歷代修繕完備,基本形成7堰11塘4閘1斗門格局。”這些水利設施不僅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個縮影,更是追溯東錢湖燦爛歷史文化的一把鑰匙。湖上湖下的水位高低相差好幾米,為了使船隻自由通行,人們沿湖設了七個湖堰:錢堰、梅湖堰、粟木堰、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東錢湖的湖堰很有地方特色,堰面砌成人字屋脊形,既可以攔水又方便通船。湖堰旁均有操縱湖水的閘門。湖堰平時堵湖水通船隻,遇到了洪水則溢洪泄水。堰頂有兩種:一種是車堰,堰身較窄,頂上裝置船壩,兩旁設有轆轤,由人工運轉拽船過壩;另一種是磨堰,堰身較闊,上下游斜坡平緩,小船過堰,用人力在船頭船尾,反覆交錯移動磨盤而上。東錢湖湖水既適宜航運,又利於農業精耕細作——灌溉著鄞縣、奉化、鎮海八鄉五十餘萬頃農田。當地俗話說得好:“田要東鄉,兒要親生”,說的就是東鄉的田地得益於東錢湖水,年年高產。東錢湖七個大湖堰中最大的要數莫枝堰。歷史上,莫枝有東、西兩堰,東堰最著名。東堰原為泥壩,在水岸上裝置一個木製的轉筒,用繩索維繫船隻,用人力推轉過壩。史載:“清道光十五年,鄉人鄭世洽重修”。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東堰改建為人工控制的電動車壩,最大承載能力達15噸,可以同時過壩3噸位船隻兩艘。後東堰又改建為電動控制車壩。歲月滄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陸運的日益發達,莫枝堰慢慢退居於人們的記憶中。
莫枝因堰得名,“莫枝”名從何來?相傳,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在浙北莫乾山鑄劍。“雌雄劍”鑄成之日,本想獻給越王勾踐,但越王已被吳王夫差打敗。吳王一心想得到這對寶劍成就霸業,於是派人在各地尋找干將、莫邪。干將、莫邪不肯將“雌雄劍”獻給吳王,自知難逃一劫,就把劍藏起來,告訴兒子:“劍在松下,樹在石上”,並叫兒子遠躲東海之濱。吳王命人殺了干將、莫邪。從此,“雌雄劍”下落不明。十年後,越王經過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於打敗吳國。越王回國後,干將、莫邪的兒子找到了范蠡,帶他來到東海之濱的東錢湖畔。在一個兩山夾著一塊巨石的地方,告訴范蠡寶劍就在這裡但找不到。范蠡一看,這是一處東錢湖的落水隘口,除了巨石和其上的一間草屋,此外一無所有。范蠡命人搬掉草屋,移開屋柱底下的石塊。頓時“雌雄劍”呈現在面前。干將、莫邪的兒子把“雌雄劍”獻給了越王,為越王成立霸業立下了大功。到了宋代,王安石治理東錢湖,在干將、莫邪藏劍的巨石旁,一邊建了堰壩一邊造了放水閘,命名為“莫枝堰”。
莫枝老街河埠頭的空地上被勤勞的莫枝人種上鮮嫩的蔬菜,竹桿上晾曬的青魚、朋魚勾畫著水鄉的限風情。莫枝人邁過淺淺的老街,步入埠頭洗衣淘菜,東、西街上隔河招呼問候,親如一家其樂融融。偶爾一位磨刀老人坐在陽光下一邊磨刀一邊詮解著“行家裡手”。逆水南上,東、西街慢慢“靠近”,街盡頭是一處“高峽出平湖”般廣闊的湖堰。湖堰猶如一枚精美的紐扣,一邊接攘著山水間的東錢湖水,一邊通匯著河水——河水流過廣闊的鄞東平原,沿途匯集著各路河流,慢慢地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塘河”。“中塘河”在橫石橋與前塘河交匯,在江東四眼碶匯入寧波的母親河奉化江,然後一路奔向東海。東街盡頭有一塊石條,上刻“莫枝堰碶”,細細看去,“光緒伍年”的字樣清晰可辨。西街盡頭是已經不再使用的鐵軌一般的電動車壩,仿佛在靜靜地追憶著往日的繁華。
過湖堰,向東是沿東錢湖穀子湖畔曲折蜿蜒通向莫枝村的湖濱東路。湖濱東路一邊為浩如煙海的東錢湖;一邊是依山而建的漁家。莫枝人是幸福的,臨湖而居,可食錢湖湖鮮,更可賞錢湖湖光。莫枝村的老人們告訴我們,早些年莫枝東街湖堰附屬檔案有好幾處關帝廟,供奉著好幾尊關帝像的……步入莫枝村深處,水鄉“豐”字型弄堂漸漸多了起來,慢慢地與錢湖十景中“殷灣漁火”的殷家灣相連在一起。稱奇的是,一處通向湖水的狹窄弄堂,東邊是殷家灣,一步之遙便是莫枝村。
新世紀莫枝迎來了開發建設的春天,以水鄉澤國和民俗風情為特色修建的水鄉市肆、莫枝古堰、平水古堰等景點慢慢顯山露水起來。莫枝是歷史的,莫枝更是文化的。我渴望著莫枝的歷史文化不要流失,我更期著待嶄新的莫枝早日揭開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