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化放浪行:林語堂

東西文化放浪行:林語堂

《東西文化放浪行:林語堂》的寫作,起因於學緣和投緣。我們兩位作者是大學期間的師兄弟,研究和閱讀的興趣同在現代文學。幾十年來交往甚密,研究方面多有合作。而最終讓我們選擇林語堂先生的,是他的文化成就和人格魅力。在我們看來,林語堂是一位真實、熱情、充滿正能量的文化使者,更是一位幽默、睿智的生活智者。

基本介紹

  • 書名:東西文化放浪行:林語堂
  • 出版社:山東齊魯書社
  • 頁數:179頁
  • 開本:16
  • 品牌:齊魯書社
  • 作者:孫世軍 厲向君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32799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東西文化放浪行:林語堂》由齊魯書社出版。本世紀的中國人能成為世界性作家學者的我認為只有林語堂一人——林海音。

作者簡介

孫世軍,臨沂大學副教授,厲向君,日照廣播電視大學教學科研處副主任、副教授,兩位作者是同門學友,均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文藝報》、《文史哲》、《深圳大學學報》、《齊魯學刊》、《當代教育科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媒體推薦

本世紀的中國人能成為世界性作家學者的我認為只有林語堂一人
——林海音

圖書目錄

第一章跋涉者:早期的文化薰陶與追求
第一節牧師的兒子
第二節從上海到北京
第三節婚姻與愛情
第四節 留學與回歸
第二章弄潮者:深刻的文化反思與批判
第一節加入《語絲》社
第二節在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第三節把半個北大搬到廈大
第四節從仕途到歸途
第三章守望者:豐富的文化載體與活動
第一節 《論語》前期的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一)
第二節 《論語》前期的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二)
第三節 《人間世》、《宇宙風》創刊及其他
第四節 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文化
第四章傳播者:海外的文化建樹與影響
第一節蜚聲世界文壇的作品
第二節海外抗戰宣傳家
第三節現實主義的理想家
第四節文學創作的豐收
第五節盡力工作,盡情享樂
第六節籌建南洋大學
第五章牧歸者:獨特的文化標桿與價值
第一節葉落歸根
第二節聲譽愈隆的世界著名作家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又是一個草長鶯飛的季節。孕育於三年前的這本小書現在終於問世,仿佛與林語堂先生一次慢聲細語的長談剛剛結束。
本書的寫作,起因於學緣和投緣。我們兩位作者是大學期間的師兄弟,研究和閱讀的興趣同在現代文學。幾十年來交往甚密,研究方面多有合作。而最終讓我們選擇林語堂先生的,是他的文化成就和人格魅力。在我們看來,株語堂是一位真實、熱情、充滿正能量的文化使者,更是一位幽默、睿智的生活智者。
縱觀林語堂博遠傳奇的學問之道和人生之道,我們除了仰視就是欽佩。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筆鋒犀利,見解深刻,行文灑脫;他隨情率性,幽默酣暢,嬉笑怒罵,無不扣人心弦,啟人心智。文學建樹和學術貢獻齊頭並進,實為“人中翹楚”。同時,林語堂有著很高的英文造詣,所著的《吾國與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等十多種著作,不但傳播了祖國文化,而且伸張了民族正氣,為改變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作出了巨大貢獻。1934年,林語堂在《我的話·雜說》中對自己的治學路徑最著名的描述:“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這句話貼切地反映了他的文化情懷和態度。他是在充分接觸了西方文化後才開始深入研究中國文化的,又是在飽受西方文化薰陶的前提下投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懷抱。學貫中西的林語堂拋卻了對東西文化“非此即彼”的單面式理解,既不以中國文化為尺度來否定西方文化,也不以西方文化為標準來批評中國文化,而是從兩種文化融合的角度,充分擇其優者而用之。他在穿梭於中外不同地域和多種文化的歷程中,在文化接納、懷疑、揚棄的沉思中,挑選組合,擇善而收,形成了兼容並包、融會貫通、亦耶亦孔、半東半西的博大文化觀,為近代中國塑造了一個“躑躅街頭說隱居”、“卸下洋裝留革履”的真實、豐富而鮮活的形象,即如林語堂自詡的“現實的理想家”、“熱心腸的譏世者”。
回首我們走過的路,科技發達了,智力發展了,財富增加了,但野蠻和浮躁也甚囂塵上起來,而本真的友愛、溫暖的人情味卻越來越稀缺了。正如林語堂所言“現代史指示我們,人淪入於野蠻的危險性何等之大。儘管物質生活和技術知識是進步的”(《從人文主義回到基督教》)。他始終以人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強調對人類現實幸福的關注與關懷。他在小說、散文和學術論著里,都寄寓著一個共同的宗旨:宣揚他所心儀的人格形象——“放浪者”,並以“放浪者”詮釋著他的“快樂哲學”。他說:“我對人類尊嚴的信仰,實是在於我相信人類是世上最偉大的放浪者。”(《生活的藝術》)其實,“放浪者”也是林語堂的自畫像。從大山到城市,從國內到國外,他一直在放浪中前行。他在文化薰陶中成長,在文化反思中提高,在文化平台上守望,在文化傳播中立言,在文化發展中收穫,用自己的人生操守和人生軌跡展示了放浪者的豐富內涵。他讚賞儒家那種中國式的人文主義:“孔子對任何文明的最後試驗,則在於它究竟會不會產生好兒子,好兄弟,好丈夫,好朋友和好個人”。(《中國智慧·序》)在社會生活中,林語堂也有犯錯的時候和應該批評的地方,但他人品上沒有留下污點。他喜歡的二姐早早去世;深愛著一個姑娘卻不能與她結婚;大女兒自殺離世;這一切遺憾和不幸並沒有擊垮林語堂,他的境界和胸懷讓人折服。面對壓抑的現實、激烈的論戰、人事的紛擾,他選擇了樂觀、通達與平和。現在看來,也許有了反思,有了比照,所以才出現了“林語堂熱”,我們才覺得林語堂的人生哲學是那么真切和受用。
作為我國傑出的文學家、翻譯家、哲學家、語言學家、發明家和幽默大師,林語堂創造了無法替代的社會價值和文化標桿。在1975年國際筆會第40屆大會上,林語堂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成為亞洲學人獲此殊榮的第三人(另兩人是印度的光詩南和日本的川端康成)。他的《京華煙雲》也被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作品。林語堂逝世後,《中國時報》社論評價他“可能是近百年來受西方文化薰染極深而對國際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貢獻最大的一位作家與學人”。林海音對林語堂的評價更高:“本世紀的中國人能成為世界性作家學者的,我認為只有林語堂一人。”
儘管如此,“林語堂熱”的輻射量可能還不夠強大。因為他的作品的流布並不十分廣泛和深入,甚至他還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人們對他誤讀和誤解的情況時有發生,許多人還會簡單地以魯迅的正確來推斷林語堂的錯謬。因此,作為林語堂先生及其作品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我們有一種真切的願望,就是以輕鬆淺近的形式,向更多的讀者展現林語堂豐富、真實而卓越的人生傳奇和文化成就,而本書就是這一努力的嘗試。但由於水平和篇幅所限,可能存在許多錯訛和片面之處,還請各位方家不吝指教。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們參考了一些前人和當代學人的研究成果,儘量在書中列出,恐仍有遺珠之憾,謹表謝意,還望多加諒解。
臨沂大學趙光懷教授、齊魯書社責任編輯許允龍先生為本書的編寫和出版花費了很大心力,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作者
2013年3月1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