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漢語詞語)

東西(漢語詞語)

1. 方位名。東方與西方;東邊與西邊;東部與西部等。

2. 從東到西。

3. 近旁,旁側。

4. 猶四方。

5. 指七、八十歲。

6. 物產於四方,約言稱之為東西。古代亦以指產業。

7.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人、事、物。

8. 特指人或動物(含愛憎、感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西
  • 拼音:dōngxī
  • 解釋:從西到東的距離
  • 出自:《兵車行
基本解釋,東西dōngxī,東西dōngxi,引證解釋,文化溯源,五行說,史遺說,節用說,形聲說,

基本解釋

東西dōngxī

  1. [East and west]∶東面和西面
    東西植松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From east to west]∶從西到東的距離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唐· 杜甫《兵車行
    中國東西有5000公里
  3. [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泛指四方
    叫囂乎東西。——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東西dōngxi

  1. [Thing]∶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人、事、物
    吃東西;寫東西;玩東西
  2. [People and animal]∶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引證解釋

1. 方位名。東方與西方;東邊與西邊。
墨子·節用中》:“古者 堯 治天下,南撫 交阯 ,北降 幽都 ,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
漢 劉向 《九嘆·遠逝》:“水波遠以冥冥兮,眇不睹其東西。”
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 看椅上坐。 錢青 自謙幼輩,再三不肯,只得東西昭穆坐下。”
葉聖陶 《黃山三天》:“ 文殊院 前邊的 文殊台 比較寬闊些,可是靠南突出的東西兩塊大石,頂部鑿平,留著邊緣作自然的欄桿,那地位更窄了。”
2. 從東到西。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秦 為 阿房殿 ,在 長安 西南二十里,殿東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北齊書·文宣帝紀》:“先是,自 西河 總秦戍 築長城東至於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一章:“舉全地經緯分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東西百度,共一萬度。”
3. 近旁,旁側。
唐 薛濤 《十離詩·馬離廄》:“雪耳紅毛淺碧蹄,追風曾到日東西。”
宋 歐陽修 《四月九日幽谷見緋桃盛開》詩:“念花意厚何以報?唯有醉倒花東西。”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二:“同荷陰陽受埏埴, 金 張 只在岸東西。”
4. 猶四方。
漢 焦贛 《易林·訟之未濟》:“避患東西,反入禍門。”
唐 杜甫 《無家別》詩:“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宋 晁補之 《魚溝懷家》詩:“生涯身事任東西,藥笥書囊偶自賫。”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人生游跡過如掃,鴻爪一瞥飛東西。”
5. 指七、八十歲。
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 嶷 謂上曰:‘古來言願陛下壽偕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懷,實願陛下極壽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濟。’”按, 東晉 南朝 時錢陌不足,以西錢七十、東錢八十為百,故 齊武帝 以為百歲難期,遂借東西錢短陌之數為喻,猶言壽如東錢之八十、西錢之七十於事亦濟。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讀書雜識》。
6. 物產於四方,約言稱之為東西。古代亦以指產業
宋 王溥 《唐會要·逃戶》:“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戶,見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暫時東西。’”
7.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人、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還俗》:“我又無甚希奇物,我又無甚好東西,他偷我箇甚的?”
紅樓夢》第三五回:“ 鳳姐 笑道:‘這一宗東西,家常不大做;今兒 寶兄弟 提起來了,單做給他吃。’”
沙汀 《闖關》一:“感情真是一種奇怪的東西。”
8. 特指人或動物(含愛、憎感情)。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三折:“但犯著吃黃虀者,不是好東西。”
紅樓夢》第一〇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塗東西!有緊要的事,你到底說呀!’”
老舍 《二馬》第三段一:“看那個老東西的臉,老像叫人給打腫了似的!”
賀敬之 《放聲歌唱》詩:“天呵!叫我怎么養活呵--這個可憐的小東西?”如:她養的幾隻小東西真可愛。

文化溯源

五行說

我們往往把一切物體統稱為"東西"。但為什麼稱"東西”。
原來我國古代把木、金、火、水、土稱為"五行"(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對應起來,組成"五方",即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從上面可以看出,東方屬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樹木、蔬菜、莊稼等;西方屬金,代表一切金屬礦物,如金、銀、銅、鐵、錫等等;南方屬火,火是一種化學現象;北方屬水,中方屬土,由於水、土和火是最常見的物質或現象,以致被古人忽視。而木(植物)和金(金屬礦物)最受人們的重視,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質。於是,人們就把代表"木"和"金"的兩個方向聯在一起,組成一個詞——"東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體。
一是說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一天在路上碰見他的朋友盛溫如提著籃子上街。朱熹問:「你上哪兒?」盛溫如回答說:「上街買東西。」朱熹又問:「難道不能買南北?」盛溫如回答說:「當然不能。」接著,他根據五行:金、木、水、火、土,與東、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釋說:「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凡屬金木類,籃子裝得了;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火之類籃子是裝不得的,所以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史遺說

根據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的學者龔偉考證:東漢時,商人大都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俗語有「買東」或「買西」,即到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購貨,所以「東西」成為貨物的代稱。
《南齊書·豫章王嶷傳》:“上謂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得。’”似當時已謂物為東西,物產四方而約舉東西,正猶史記四時而約言春秋耳。

節用說

當代著名學者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凡》中所做的解釋。他認為「東西」是借代修辭格,是以部份代替全體。物產來自東西南北中,如果把物產稱為「東西南北中」,顯然過於累贅,自此以「東西」來借代。陳望道先生還引用梁章鉅《浪跡續談》卷七的一段話作為佐證:「通行之語,……謂物為東西。物產四方而後舉東西,猶史記四時而後舉春秋耳。」

形聲說

據今文字學家考據“東”字本義為“橐”,義為“兩頭開口,需以繩系扎的口袋。”
而今或有人說“東(橐)以繩系之乃納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為“東系”,音變為“東西”。
實其說確有所本,考慮古義需綜合多方材料,不能僅以文字學釋說,在上古音研究理論中有“陰陽對轉”一說,而“橐”在上古為入聲韻,屬於陰聲。“東”字為陽聲韻,二者發音部位相同,提供了通轉的可能性。
再論“系-西”二者韻攝相同,主元音一致。中古同為去聲,上古應屬平聲,故也存在轉化的基礎。
因而歸納為“形聲通轉說”,以饗讀者參考、修正。
[“橐-東”字形關係可查閱李樂毅先生撰修的《漢字演變500例》P66頁以供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