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複線輪渡

東複線輪渡是中國上海市黃浦江上的一條對江輪渡航線,航線西起黃浦區復興東路1號復興東路輪渡站,東至浦東新區東昌路1號東昌路輪渡站。東複線輪渡原為民渡,後轉為官辦。至民國22年(1933年)2月23日,航線定名為東東線輪渡(浦西東門路——浦東東昌路)。1981年,上海市輪渡公司對東門路輪渡站進行擴建。其中,新建的候船大廳樓上6層作為市輪渡公司辦公樓。1986年9月30日起,東東線輪渡擴充為雙線運營。2008年2月25日,為配合世博建設與十六鋪水上旅遊集散中心改建工程,將東門路輪渡站候船室及市輪渡辦公大樓拆除。2月25日起,航線臨時啟用東門路2號碼頭運營。2010年4月24日上午8時,浦西東門路輪渡站撤銷,渡口南移至復興東路輪渡站,航線更名為東複線輪渡。2010年12月5日,東複線輪渡投入空調渡輪運營。

歷史,航線班次,公交換乘,

歷史

東複線輪渡原為民間私渡,由浦西招商局新江天碼頭至浦東鴻升公司碼頭,靠泊碼頭均為租借性質。因輪渡兩岸均為鬧市,過渡客甚多,兩岸碼頭時常有輪船靠泊,民渡渡船與輪船同時靠泊一個碼頭上下客時既不便又危險。上海市輪渡管理處曾計畫在該處開辦輪渡航線以替代民渡,但因兩岸岸線問題而擱置。
民國18年(1929年)4月,由上海市工務、土地、公用、港務、衛生局提請市政府批准,將浦西十六鋪糞碼頭搬遷,並在原地建造市輪渡碼頭。民國19年(1930年),浦西東門路碼頭、渡輪均已建造完成,但浦東一側東昌路碼頭仍未解決,航線只能臨時停靠浦東陸家渡渡口。民國22年(1933年)2月23日,東昌路碼頭建成,渡輪改停東昌路碼頭,航線定名東東線(浦西東門路——浦東東昌路)。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南市一帶淪陷後,浦西東門路碼頭被日軍侵占,日軍將市輪渡慶定線(今金定線輪渡)定海橋輪渡站浮碼頭拖至東門路碼頭用以盤查黃浦江往來船隻,東東線輪渡浦西改停北京東路碼頭。在上海淪陷時期,東東線輪渡也是唯一一條正常運營的對江輪渡航線。在該時期原航線輪渡站設施也遭毀壞,東昌路碼頭遭炸彈擊中發生傾斜,東門路浮碼頭則被日軍拖至南市關橋。
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34年(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日偽上海市輪渡公司。同年12月1日,東東線輪渡恢復運營。恢復運營初期因東昌路碼頭水泥平台損壞需要修復,航線臨時借浦東鴻升公司碼頭停靠。民國35年(1946年),東昌路碼頭修復,航線恢復原碼頭停靠。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航線全線停航。同年5月26日,東東線航線復航,由市輪渡29號渡輪開出復航後的首班船。1953年9月,東東線航線投入新建的市輪渡27號、28號渡輪,新渡輪全長20.15米,總噸位74噸,定員342人。此後,東東線航線輪渡站又進行過幾次小規模改建,但受場地限制,輪渡站始終無法擴建,已不能適應客流增長的需要。
20世紀80年代,上海十六鋪客運總站進行擴建,客運總站擴建時,在其南側預留空地,用作東門路輪渡站擴建用地。1981年,東門路輪渡站擴建工程正式動工,擴建工程總投資111.8萬元人民幣,新建候船大廳、輪渡站等設施。其中,新建的候船大廳樓上6層作為市輪渡公司辦公樓使用。同時又新建3艘1000客位渡輪。擴建工程於1982年6月7日開工,於1983年8月30日建成。1983年9月20日新輪渡站正式啟用。
80年代中期,隨著浦東開發,浦西居民動遷至浦東等因素,導致東東線輪渡客流大幅增長,新建輪渡站也已不能適應客流需要。1986年,東東線輪渡擴充為雙線運營。1986年9月30日下午4時起,輪渡正式雙線運營。
2008年2月25日,為配合世博建設與十六鋪水上旅遊集散中心改建工程,將東門路輪渡站候船室及市輪渡辦公大樓拆除。2月25日起,航線臨時啟用原輪渡站南側的東門路2號碼頭運營。2010年4月24日上午8時起,浦西東門路輪渡站撤銷,渡口南移至復興東路輪渡站,航線更名為東複線輪渡。同時,運營時間由原先的通宵運營變更為6:00——19:00運營。2010年12月5日,東複線輪渡投入空調渡輪運營,因空調渡輪單身乘客票價是原普通渡輪的4倍,且禁止搭載助動車、機車,因此航線客流有所下降。

航線班次

復興東路輪渡站:6:00——19:00
6:00——16:0015分鐘一班16:00——17:0012分鐘一班17:00——19:0015分鐘一班
東昌路輪渡站:6:00——19:00
6:00——16:0015分鐘一班16:00——17:0012分鐘一班17:00——19:0015分鐘一班

公交換乘

復興東路輪渡站:24、65、305、324、576、715、736、801、910、928、930
東昌路輪渡站:81、86、181、338、339、791、977、993、蔡陸專線、滬南線、陸家嘴金融城1路、陸家嘴旅遊環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