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蘭魁星樓

東蘭魁星樓

東蘭魁星樓,即紅七軍前敵委員會舊址,現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魁星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蘭魁星樓
  • 樓高:17.5米
  • 上下層數:4層
  • 興建時間:清光緒33年
簡介,魁星樓歷史,

簡介


魁星樓魁星樓
東蘭魁星樓是一座磚瓦結構的“金”字塔,巍然矗立於離東蘭縣城30公里的武篆鎮人民政府北門。魁星樓為六角形塔式樓閣 (1906年),樓高17.5米 三層飛檐,內分四層;樓身外面刻畫花鳥魚鳳,樓頂角脊雕置六具蛟龍,凌空張嘴抖須。樓門朝北,匾勒“魁星樓”三字。朱檐綠瓦,丹柱紅牆。樓外壁設三重飛檐,一、二層六角飛檐以幼龍雕塑,頂層六角飛檐以騰龍雕塑。魁星樓是一座革命的紅樓,他像井岡山的八角樓、延安的寶塔一樣與“革命”二字緊緊聯繫在一起。

魁星樓歷史

1922年,韋拔群組織領導農民武裝攻打東蘭縣城時,曾設指揮部在魁星樓這裡。1926年至1927年間,魁星樓是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和武篆農民協會辦公所在地。1930年3月,紅七軍主力聚集東鳳根據地,中共紅七軍前委設在魁星樓。紅七軍前委書記、政委鄧小平、軍長張雲逸就在魁星樓里辦公和住宿,領導右江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這期間,鄧小平、張雲逸等在魁星樓組織起草了《土地法暫行條例》、《共耕條例》等兩個重要檔案。此外,《蘇維埃的組織和任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號》、《黨的問題》等文獻也是鄧小平在魁星樓上徹夜挑燈編寫的。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陳洪濤等同志還常要樓上召開重要會議,運籌革命大事。魁星樓在右江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1930年4月下旬,紅七軍出征貴州榕江,五月中旬回師右江經武篆時,鄧小平等領導同志又在魁星樓上舉行幾次重要會議,研究進一步鞏固革命根據地,收復百色及右江各縣的戰略部署,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寫下了光輝篇章。魁星樓是東蘭人民革命的指揮台。國民黨反動派視它為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踏平而後快。1930年11月,紅七軍主力北上後,桂系軍閥乘根據地武裝力量薄弱之機,先後三次調集衙兵對東蘭進行“圍剿”,叫嚷石頭也要過刀。首先下令將魁星樓的尖頂拆掉,改為平頂,紅色樓身刷上白石灰。
1958年,黨和人民政府拔款重新修飾魁星樓。
1963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將魁星樓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自治區再次拔款維修,恢復魁星樓在土地革命時期的原貌,及樓內的陳設。
1978 年,魁星樓對外開放。
199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把魁星樓定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各族人民緬懷先烈、學習右江革命鬥爭史的聖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