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CUT)是東華理工大學二級學院,是以核電子學智慧型儀器嵌入式系統、軍工與礦山機械、精密加工與先進制造為特色的教學科研型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源於1956年建立的撫州地質學院電子教研室以及1978年建立的江西省兵器工業學校機械系。2010年,東華理工大學電子與機械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截至2016年5月,學院設3個教學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2個;有教職員工100餘名,在校學生3000餘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CUT
  • 創辦時間:2010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東華理工大學
  • 現任領導:王平風(現任書記)
  • 本科專業:4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專業碩士學位點2個
  • 院系設定:機械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自動化系3個教學系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廣蘭大道418號
發展歷史,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科研,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合作交流,文化傳統,院徽,機電精神,現任領導,

發展歷史

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源於1956年建立的撫州地質學院電子教研室以及1978年建立的江西省兵器工業學校機械系。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1985年,撫州地質學院電子教研室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物電系,開辦“電子技術套用”專業(專科)。
1994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設立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
1996年,華東地質學院物電系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機械與信工學院。
1998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自動化專業。
2002年,東華理工學院機械與信工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電子與機械學院。
2003年,學院獲批“電路與系統”碩士點。
2006年,學院開始在“電路與系統”學術型碩士學位點下開始招收嵌入式系統與自動控制方向碩士研究生。
2009年,學院獲批建立核技術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西省首批研究生培養基地。
2010年,東華理工大學電子與機械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2013年,學院獲批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AIT)國際合作辦學“機械工程”專業(3+1)項目,與愛爾蘭都柏林理工學院國際合作辦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2)項目。
2016年,學院獲批“控制工程”專業領域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實施與芬蘭HAMEEN AMMATTIKORKEAKOULU大學開始合作辦學與交換生學分互認項目。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6年5月,學院設機械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自動化系3個教學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學院有教職員工100餘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6人,博士20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和江西省井岡之星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9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江西省學科帶頭人4人,中國電子學會理事2人,江西省電子與自動化學會、機械工程學會理事5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柳和生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柳和生等
江西省井岡之星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鄒繼軍等
江西省學科帶頭人:柳和生、湯彬、王仁波、周書民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5月,學院設有工程訓練中心、電子電工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實驗教學中心等3個實驗室中心,下設20個實驗室,有江西省級品牌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個。
江西省級品牌專業:電子信息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電子信息工程
  • 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5月,學院學生獲得全國挑戰杯大賽二等獎1項,全國機械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獲2014年江西省大學生現場電子設計競賽10個一等獎;獲2015中國機器人大賽武術擂台賽標準平台仿人組(1VS1)一等獎和三等獎;在剛結束的第九屆全國“高教杯”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團隊二等獎1項;獲江西省高校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5月,學院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2個,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1個。
  • 學科授權目錄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電子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電路與系統
專業碩士學位點:控制工程、機械工程
  • 重點學科
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5月,學院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技術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新能源工藝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聚合物微納製造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質譜科學與儀器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11-2015年,學院獲得國家專利55項,發表學術論文250餘篇。承擔“脈衝中子測井與鈾定量解釋技術”“射線探測系列儀器與裝置產業化”、“多功能自控氡室”、“核輻射型安檢/核應急探測儀與裝置”、“GaAs納米線陣列光陰極製備及其理論研究”等國家863、973、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預研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及校企合作課題80項,科研經費達3020餘萬元。
科研成果
成果名稱時間級別
面向鈾礦與環境的核輻射探測關鍵技術、設備及其套用
2016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鈾資源勘查與環境監測中的核輻射探測技術及系列儀器
2014.6.27
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氡監測儀自動校準裝置研製
2010.5.4
科技興檢獎國家質檢總局三等獎
基於移動增值服務的圖片數位化管理系統
2011
江西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三等獎
撫州市民聲通達系統
2011.1
撫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環境氡測量計量標準裝置研究
2011.11.23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變摻雜GaAs光電陰極關鍵技術與套用研究
2011.12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負電子親和勢光陰極材料及其表征技術研究
2013.5.28
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GaAs光電發射材料理論與製備工業研究
2013.9
江西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一等獎
資料來源: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5月,學院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湖北等地建設的多個校外實習與就業基地,先後與中核二三建設集團、上海貝聖科技、上海左岸慧芯、無錫思博精密、河南許繼電氣、湖北二汽、中興通信、廣東火電工程總公司、廣東正業電子、廈門企石、東莞銓順電子、江西聯創電子、江西底盤廠、江西齒輪廠等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

文化傳統

院徽

釋義:1,院徽設計依照字母“jd”為變形元素,結合機械與電子工程專業特點,演變得來。
院徽院徽
2,字母“j”上半部分為方塊組成的科技之穗圖案,方塊代表電子科技,彰顯機電學院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同時突破圓形,更好地詮釋出學院打破常規,解放思想的覺悟;下半部分猶如一把鐮刀,即機電師生教學用工具,寓意機電師生一路上披荊斬棘,把在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一一化解。
3,字母d巧妙組合造型,像拳頭一樣緊握,體現學院團結務實,學用結合的精神,紅色部分為齒輪演變而成的太陽,像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紅色代表健康、活力、熱情奔放,寓意學院朝氣蓬勃的巨大發展形象,同時象徵核電春暉照耀,生機無限,表明學院核電子如齒輪一樣快速前進和崛起。
4,整個logo簡潔大氣,主體為天藍色,代表了穩健、睿智、心胸寬廣,象徵著希望和未來,莊重而不失活力,也展現出機電學子理性的思考,整體造型優美、透著無盡的張力。

機電精神

團結務實,學用結合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王平風
黨委副書記
徐德勝
副院長
喻逸君、朱兆優、汪志成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