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橫瀝建村始於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
民國時期,橫瀝地區設有共和鄉(後改橫新鄉)和橫瀝鄉。
1953年1月至1955年8月,隸屬第五區。
1955年9月至1957年11月,隸屬常平區。
1957年,撤區並大鄉,成立橫瀝大鄉。
1958年10月,撤銷大鄉,橫瀝與橋頭、常平合併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6月,橫瀝人民公社從常平人民公社析出。
1983年8月,撤社設立橫瀝區公所。
1987年4月,撤區設立橫瀝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橫瀝鎮轄恆泉1個居民委員會,石涌、隔坑、半仙山、橫瀝、田頭、田坑、村頭、長巷、田饒步、六甲、村尾、水邊、新四、山廈、月塘、張坑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橫瀝鎮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恆泉社區、石涌村、隔坑村、半仙山村、橫瀝村、田頭村、田坑村、村頭村、長巷村、田饒步村、六甲村、村尾村、水邊村、新四村、山廈村、月塘村、張坑村。鎮人民政府駐橫瀝鎮中山路41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橫瀝鎮地處東莞市東部,北緯22°59′21.74"—23°03′50.4",東經113°55′10.1"—114°01′33.9"之間,東南部與常平鎮接壤,西南與東坑鎮交界,西部毗鄰茶山鎮,西北接石排鎮和松山湖(生態園),東北靠企石鎮。轄區總面積44.67平方千米。
地貌地貌
橫瀝鎮所在地區由東江水經歷漫長的歲月沖積而成,是以砂岩為主的水成岩層。全鎮總體屬於平原地形,內部崗阜丘陵起伏,河谷平原交織其間。境內最高神山(石涌村)海拔57.1米,其次為陂頭嶺(張坑村)海拔51.7米。鎮內森林覆蓋率18.28%,綠化覆蓋率39.88%。
氣候
橫瀝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季風明顯,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4.7℃,極端最高39.9℃,極端最低氣溫為2.1℃。年平均降雨量在1807.1毫米,無霜期365天。
水文
橫瀝鎮境內河道屬寒溪河和東引河兩大河流。寒溪水(又稱青鶴灣水)發源於大屏嶂之觀音山,經黃江、常平流人橫瀝的田頭、半仙山、隔坑、石涌。流經境內5.2千米。仁和水系寒溪水的支流,發源於常平鎮九江水,流經境內5.5千米,經境內匯合從企石鎮南坑流經水邊四馬的東引運河(在境內長1.35千米),沿經橫瀝、半仙山在牛屎渡(地名)注入寒溪水,經東坑、茶山、東城人入東江。
自然災害
橫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大風,尤以水災為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5年6月21日8時至22日8時,降水129毫米,暴雨引起內澇,導致菜田1940畝、魚塘461畝、工棚860平方米、房屋2350平方米、廠房9300平方米受損,造成經濟損失305.1萬元。同年8月19日8時至20日8時,降水130.2毫米,暴雨引起內澇,導致菜田2730畝,魚塘415畝,房屋1400平方米受浸,造成經濟損失377萬元。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橫瀝鎮常住人口27.93萬人。
經濟
綜述
2021年,橫瀝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53億元,同比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2.76億元,同比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0.7億元,同比增長11.5%;社消零總額45.63億元,同比增長10.5%;進出口總額167.9億元,同比增長22.4%,其中出口總額130.4億元,同比增長18.3%。
第二產業
截至2021年,橫瀝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2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級專精特新4家;市級倍增計畫試點企業11家;上市企業2家,上市後備企業8家。擁有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216家,覆蓋率達49.66%。
2021年,橫瀝鎮規模以上企業475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4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37家,稅收超千萬企業31家。
第三產業
2020年末,橫瀝鎮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450家。
交通運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橫瀝鎮共有公民辦中國小13所,其中:公辦初級中學1所,公辦國小2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民辦國小3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東莞市職教城落戶橫瀝鎮水邊村。
文體事業
2020年,橫瀝鎮有體育館3個,電影放映單位4個;圖書館1個、基層圖書室28個,公共圖書館(室)藏量約17萬冊;各類文化廣場25個,占地總面積14.7萬平方米。舉辦各類文化藝術表演77場次、文化展12場次。
醫療衛生
2020年,橫瀝鎮共有各類醫療機構84家,其中: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家,村衛生站(所)33家,門診部20家,診所、醫療室21家。醫療機構實有病床床位數420張。
社會治理
2021年,橫瀝鎮安全事故起數、亡人數分別下降16.7%和33.3%,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數下降38.46%。最佳化治安巡防機制,組建6500多人“東莞義警”隊伍,盜竊、“兩搶”等犯罪同比下降14.3%和22.2%。
風景名勝
橫瀝牛墟,又名“橫瀝三六九”。1995年改稱為“橫瀝牛行”。牛墟,是指活牛買賣的圩市。在廣東,牛墟主要分布在東莞橫瀝和三水西南兩個地方。據【康熙】《東莞縣誌》(清)里記載:“二月望日山谷民大集三角山唐家村諸處以農器耕牛貿易曰犁耙會”。橫瀝牛墟經歷幾百年的風雨滄桑,牛墟的交易地點也經過了六度的遷移,牛墟交易也經歷了以耕牛為主到以肉牛交易為主的轉變。
逸頤藝舍博物館,國家AAAA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中國收藏文化示範基地”“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東莞市文化產業基地”,2019年被中國僑聯評定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逸頤藝舍博物館於2011年開始籌建,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有展覽四合院、貴賓藝舍、藏品倉庫大樓。四合院內設有主題展廳,展示了陳氏家族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所收藏的各類精美藏品,藏品涵蓋古今書畫、瓷器(唐、宋、元、明、清、民國)、青銅器(商、周、春秋、戰國、秦漢)、明清家具、犀角雕、象牙雕、田黃石等。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橫瀝鎮因一條河橫貫東西而得名。
文物古蹟
橫瀝鎮境內有半仙山古建築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橫瀝鎮半仙山村,有宗祠、家祠、門樓與村落民居等建築。蘭田別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橫瀝鎮田頭村泰江墟,始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新埠正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橫瀝鎮中心,為二層騎樓建築,建於20世紀20年代。
方言
榮譽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242。
2023年10月,被評定為“2023年廣東省森林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