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東莊,地理位置,行政區劃,歷史改變,經濟概述,內黃東莊,位置,歷史沿革,建設特色,轄區名稱,轄區代碼,歷史經歷,秀嶼東莊,所處位置,概述,行政轄區,歷史變遷,經濟發展,
寧陽東莊
地理位置
東莊鎮位於山東省泰安市
寧陽縣東南部,大汶河南岸,面積91.6平方千米,人口47938人(2017)。南依鳳仙山,北靠柴汶河,轄45個行政村。
基本概述
東莊鎮交通便捷,資源豐富。蒙館公路、朝柴公路穿境而過,緊靠09省道,西距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10公里,東距京滬高速公路20公里,距泰山、曲阜30分鐘車程,距濟南1小時車程,村村通了柏油路。花崗岩、閃長岩、碳酸鈣、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花生、板栗、核桃、椿芽等特色農產品產量不斷提高。
東莊鎮形成了礦產品開發、機械加工、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特色養殖五大主導產業,財政收入連年翻番。鄉駐地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衛生、勞動保障、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治安狀況一直很好。
2006年,東莊鄉榮獲省級“先進基層黨校”、市級“維護社會穩定先進鄉鎮”、“綠色泰安建設先進鄉鎮”、“先進基層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農村衛生工作先進鄉鎮”、縣級“經濟工作先進鄉鎮”、“招商引資工作先進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先進鄉鎮”、“城鎮建設先進鄉鎮”、“文明片區建設先進鄉鎮”、“農業產業化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共轄45個行政村:東莊、北鄙、南故城、西張家莊、大張家莊(大張家莊、大張新村)、杏花村(杏花村、杏花新村)、中韓家莊、西韓家莊、東韓家莊(東韓家莊、東韓新村)、坡里、北石崮、大石崮、南石崮(南石崮、南石崮新村)、西直界、東直界、南山陰(南山陰、南嶺)、東山陰、西山陰(西山陰、幸福村)、北葛家圈、任門、官莊金家莊、解家莊、東崔家莊、南鄙東、南鄙西、南鄙南、葛家莊、周家泉(周家泉、石橋莊)、路家莊、劉家屋、鐘家莊、王家莊、東谷堆、西谷堆、中谷堆、南葛家圈、南陳村、北陳村(北陳村、北陳新村)、西崔家莊、陳美莊、崗良莊、石門、孔家莊、老莊子。
歷史改變
東莊鄉在漢朝即有建制“東華鎮”,抗日戰爭時期屬寧陽縣第九區,1942年12月劃歸泰泗寧縣(後改名泰寧縣,又改名徂陽縣)。建國後,東莊鄉體制變化十分頻繁。1956年3月,徂陽縣撤銷,東莊區復歸寧陽縣。1956年11月,東莊區原轄的8個鄉合併為5個鄉。1958年2月,東莊區所屬5個鄉劃歸新泰縣。1959年12月,作為華豐公社的一部分隨華豐公社劃歸寧陽縣。1961年4月,寧陽縣將華豐公社的南故城、東莊、韓家莊、石崮、山陰、崔解、南鄙、陳村、鳳山9個大隊劃出,建立了東莊公社。1966年11月,省人委將新泰縣樓德公社的官莊、直界、仁門、南葛、北葛、鐘家莊、路家莊、王家莊、西谷堆、中谷堆、東谷堆11個村莊劃歸東莊公社管轄。1983年8月,設東莊區,建6個鄉。1985年11月,東莊區撤銷,原轄的東莊鄉、韓莊鄉、石崮鄉合併為東莊鄉,原轄的陳村鄉、崔解鄉、官莊鄉合併為崔解鄉。2001年2月,原東莊鄉與原崔解鄉合併為東莊鄉,轄6個管理區,45個行政村。2010年9月,東莊鄉撤鄉建鎮。
經濟概述
三中全會以來,寧陽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改革、
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教育、開展招商引資,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縣
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發展。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
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逐步從難以發揮優勢的競爭性領域退出,個體私營民營等
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所有制經濟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2012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2012-2013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按照“勵精圖治跨越發展,幹事創業富民強縣”的總體要求,深入實施“雙帶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推進項目建設、產業集聚、園區帶動、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新的發展。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8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0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0%、15.2%;完成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其中出口7560萬美元,分別增長25.3%、2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1140元、9700元,增長15.5%、17.5%。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38.6億元、76.6億元,增長21.6%、20.8%。
內黃東莊
位置
東莊鎮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內黃縣城西6公里處,轄45個行政村,47938人(2017),鎮域面積91.6平方千米,是河南省科技示範鄉鎮、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河南省名優溫棚瓜菜之鎮、
安陽市農業產業化示範鄉鎮、安陽市連續五年特色農業鄉鎮。
歷史沿革
東莊,因在故內黃縣城舊址(舊縣村)以東而得名。清鹹豐11年(1861年)築寨圍,周長9華里18步,更名為“古風鎮”。民國時期為三區區公所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為內黃縣第二區區公所駐地。1957年撤區並鄉,建立區級建制的東莊鄉和新張鄉。1958年合併為東莊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東莊鄉。1987年撤鄉並鎮。
東莊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通訊便捷,交通便利,西臨京珠高速、京廣鐵路,東臨哈深高速,南接濮鶴高速,北接安南高速,省級公路鶴台線及內浚路、內豆路成“川”字形橫穿全境,全鎮柏油路編織成網、村村相通。
建設特色
東莊物華天寶,農業發達。在04年,鎮黨委、政府堅持實施農業立鎮戰略,以科技為支撐,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高效農業發展迅猛,特色規模進一步擴大,已初步形成“東南溫棚瓜菜、西北雜果林帶、五大養殖小區、沿路工貿為重點”的區域經濟新格局。溫棚瓜菜注重集中連片,產業化種植,規模化擴張,面積連年翻番,由99年起步的3個示範村300畝,發展到2006年的40個村20000畝,當前發展勢頭毅然強勁,預計06年底有望達到3萬畝的規模。同時溫棚瓜菜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註冊“東發”商標,取得了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和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西瓜、西紅柿產品標誌認證,被省、市、縣確定為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示範基地,被省農業廳授予河南省溫棚瓜菜第一鄉。優質小雜果突出名、優、新,先後建成了西野莊、李流村2000畝黃金梨示範園,東凡村、三新張2000畝贊皇大棗示範園、大村2000畝大棚葡萄、優質小雜果示範園,5000畝無公害黃金梨標準化示範基地被確定為省級重點科研項目,也將成為西部沙區幾個重點村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和新的亮點。畜牧養殖圍繞省級無公害生豬生產示範基地——海生養殖公司,走“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之路,南流河、後寨、李流村、西台頭四個瘦肉型生豬養殖小區和渡店蛋雞,侯流村、舊縣肉雞養殖密集區穩步發展,集約化效益明顯提高,全鎮各類規模養殖場戶500多戶,規模養殖小區5個,養殖專業村10餘個。
轄區名稱
東台頭、西台頭、郝村、李流、楊流、舊縣、候流、大故縣、西故縣、後寨、西野莊、東野莊、東街、西街、南街、北街、後村、董村、郭村、黃村、小晁、馬固、大(dai)村、漢晁、南流河、三流河、渡店、凡村、新張鋪、韓莊、小屯、吳村、董莊、李莊、三新張、張村、季村、喬莊、王莊、焦莊、周莊、菅莊、劉莊、甫上44個行政村。省道302線、215線、內豆公路過境。
轄區代碼
410527101:~201東台頭村 ~202西台頭村 ~203郝村 ~204李流村 ~205楊流村 ~206舊縣村 ~207候流村 ~208大故縣村 ~209西故縣村 ~210後寨村 ~211西野莊村 ~212東野莊村 ~213東街村 ~214西街村 ~215南街村 ~216北街村 ~217後村 ~218董村 ~219郭村 ~220黃村 ~221小晁村 ~222馬固村 ~223大村 ~224漢晁村 ~225南流河村 ~226三流河村 ~227渡店村 ~228凡村 ~229新張鋪村 ~230韓莊村 ~231小屯村 ~232吳村 ~233董莊村 ~234李莊村 ~235三新張村 ~236張村 ~237季村 ~238喬莊村 ~239王莊村 ~240焦莊村 ~241周莊村 ~242菅莊村 ~243劉莊村 ~244甫上村
歷史經歷
因地處故內黃縣城舊址(舊縣村)以東而得名。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築寨圍,周長9華里18步,更名“古風鎮”。民國時期為三區區公所駐地。解放後,為第二區區公所駐地。1957年撤區並鄉,建立東莊鄉和新張鄉。1958年合併設東莊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91平方千米,人口5.9萬,轄東台頭、西台頭、郝村、李流村、楊流村、舊縣、侯流村、大故縣、西故縣、後砦、西野莊、東野莊、東莊東街、東莊西街、東莊南街、東莊北街、後村、董村、郭村、黃村、小晁、馬固、大村、漢晁、南流河、三流河、杜店、樊村、新張鋪、韓莊、小屯、吳村、董莊、李莊、三新張、張岳村、季岳村、喬莊、王莊、焦莊、周莊、菅莊、劉莊、甫上44個行政村。
秀嶼東莊
所處位置
東莊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西南部,地處湄洲灣北岸禮泉半島,秀港大道橫穿全境。轄區總面積91.6平方千米。
概述
臨海17個村,海岸線長25公里,圍墾17個(其中6個千畝圍墾),海堤總長17.64公里,已加固達標9.03公里,水閘27座;東圳乾渠1條10公里,分渠6條12公里,斗渠13條15公里。鹽場面積1935畝,職工79人,年產量8000噸,產值200萬元。
全鎮總人口47938人(2017),轄23個村和1個居委會,73個自然村,25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897戶。2006年人均純收入5135元。設有1個黨委,1個黨總支(東莊中心國小),41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24個,企事業黨支部17個),共有黨員1965名(其中外出黨員381人)。轄區內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教師數335人,學生數4937人;有國小27所,教師數457人,學生數6348人。有1個衛生院,職工44人,28個醫療所,鄉村醫生48人。
行政轄區
轄錦山、莆頭、石前、棲梧、塘邊、大象、馬廠、石頭、石尾、東紅、後江、蘇田、厝頭、蘇厝、東莊、石碼、杜邊、前潭、白山、堤頭、東沁、西溫、秀嶼23個村委會和營邊居委會。 2000年12月14日,省民政廳同意秀嶼鎮更名為東莊鎮。
東莊鎮350305101 ~001營邊居委會 ~201東紅村 ~202芳店村 ~203
石碼村 ~204
西溫村 ~205塘邊村 ~206棲梧村 ~207錦山村 ~208東莊村 ~209厝頭村 ~210
蘇厝村 ~211蘇田村 ~212
後江村 ~213馬廠村 ~214石前村 ~215石頭村 ~216石尾村 ~217
堤頭村 ~218白山村 ~219東沁村 ~220大象村 ~221前雲村 ~222秀嶼村 ~223
莆頭村歷史變遷
1958年屬忠門公社,1961年建東莊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置秀嶼鎮。1997年,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7.6萬。
地名由來
宋時稱醴泉,據縣誌記載,醴泉半島東部的南山山腰(又傳萬木公寺後),古有泉自岩縫中湧出,甘冽異常,大旱不竭,境內各家各戶有祭事活動,均來山取水,故稱禮泉,解放後,屬笏石區,下塘區,58年屬忠門公社,65年劃出成立東莊人民公社,84年改稱為東莊鄉,88年鄉改鎮時,因境內有天然良港秀嶼港,故稱秀嶼鎮。 東莊鎮地處莆田縣南部,距縣府駐地30公里,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10961戶68627人,講莆田話,設1個居委會和21個村委會,73個自然村,263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營邊居委會埔尾自然村。
經濟發展
該鎮地處禮泉半島,瀕海多丘陵,地勢東西高中間低,東西橫長13.8公里,南北最狹處只1.75公里,最寬處6.38公里,屬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總耕地面積21494畝,其中水田4394畝,農地17101畝,境內有市辦拆船廠、鎮辦軋鋼廠、糧油加工廠、農材廠、自來水廠等,農業主種水稻、地瓜、甘蔗,兼種花生、大豆。林業面積1043畝,以種相思樹、木麻黃、黑木公為主,果樹58畝,種柑桔、香蕉、龍眼等。畜牧業以養豬為主,兼養雞、鴨。水產養殖場3個,主養對蝦,兼養花蛤。土特產有蚮、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