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現狀,概述,農業,林業,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居住環境,歷史遺存,民俗文化,其它,十年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1、農業,2、林業,3、人居環境,4、旅遊業,5、工商貿走廊,6、文化教育,實施時間計畫,
目前的現狀
概述
東莊村目前的整體狀況屬於
貧困山區中下水平,從事傳統農業種植仍然是其主要的生存手段,農忙種地,農閒外出打工是當前較為普遍的生活基調。
因為內無產品,外無市場注定了掙錢的艱辛和生活的貧困,對於市場經濟缺乏理性的實施能力。雖五穀俱有,百果皆收,但未形成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集體經濟僅僅依賴於一座小水電站,有水年景,還略有生機,無水之年,就會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失去活力,一切全憑老天恩賜過活,整個村莊布局依地形分上村和下村。
上村雖是建於八十年代以後,但因缺乏整體長遠規劃,布局隨意,結構老套,除交通條件略有好轉外,其它仍未改變傳統的住居模式。下村大多建築因年代久遠多為土木結構,且屋高院小,光線暗淡,街巷狹窄,交通不便,大多院落現已無人住居,荒草叢生,進行整體拆遷改造迫在眉睫,各行各業目前均未能改變傳統的結構和模式,具體表現為:
農業
從事農業種植是我村居民賴以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大豆、油菜、棉花、薯類等,由於地塊偏小,分布零散,交通條件有限,投入和產出比嚴重失衡,儘管農業機械和優良品種的套用比例逐漸加大,但仍然不能改變農業低效的命運。
所以,大多數年輕人已不願再遵循和繼承父輩們的生活方式,開始大規模向城市集結,進行改變自己命運的大膽嘗試和艱辛拼搏。45歲以上的人群成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出現了人才斷層和後繼無人的局面。
林業
林業是繼農業之後的又一較為主要的生存依賴,但除花椒樹因在耕地里栽種,頗有收益外,其它則多為自然生長,收益微薄,主要栽種有花椒,柿子、核桃、軟棗、和桐、槐、楊、柳、椿、楝、柏等,山杏和楸樹已所剩無幾,幾乎絕種,民眾的急功近利心裡,注定了林業發展的緩慢,更談不上規模和隨市場主導的林產品,多為自然生長,缺乏持之以恆的經營和管理。以林促收觀念淡薄,生態有日趨惡化之勢。
集體經濟
本村集體經濟從改革開放至今仍靠僅有的水電站過活,無發展更無突破,無礦產資源,無企業產品,其它幾乎無任何收入來源。
基礎設施
本村有衛生所一個,農家超市兩個,小賣部四處,農家旅社一個,糧食加工廠三家,國小校一所。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街巷硬化約四分之一,電站通村道路全部硬化。田間支渠硬化七條。有村級活動場所和民眾活動廣場、籃球場、健身器材和人民舞台,西、後灘倒虹兩道,自來水提水站一座,現家家有自來水管(原有三處高灌,現均已荒廢)
居住環境
我村的居民相對集中,占地總面積約150畝左右,依地形分上下兩個居住區,上村交通較好,緊鄰公路,雖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但布局混亂,有新房無新貌,隨形就勢,凌亂無序,下村更顯得交通閉塞,破舊不堪,電線、通訊線亂扯亂拉,污水橫流,加上街傍廁所星羅棋布,居住環境更顯得原始落後。
歷史遺存
我村的歷史遺存有據可查的多為明、清建築,有的已無可追溯,現存的有:金剛頂奶奶廟,大廟上的堂殿,梨樹拐上的牛王廟,王家院的九門相照,圈底的真武閣,會底的歇馬殿,家東的河神廟,堂上(相傳為王家祠堂而得名)。
民俗文化
我村傳統民俗有正月十五的轉燈,出樣、耍拳、踩高蹺、扭秧歌,二月二的喝龍蛋,三月十五的古廟會,五月初五吃涼粉,六月六的羊節日,七月十五的驢節日、甩榆皮鞭,八月十五攤煎餅等傳統氣息非常濃厚的地方風俗習慣。
其它
我村是一個坐落於太行山腹地的山區農村,有山有水,交通出行方便,居住相對集中,歷史久遠,傳說豐富(有蜜蜂記,火燒金剛頂、大同放賑,肉則、老胡則的順口溜).民風強悍,豪爽熱情,唯獨村南有一處礫石崖邊已成為急需治理的地質災害。該工程因耗資巨大,僅靠本村的現有條件很難實施。
十年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
1、農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套用,規模效應和高新技術已成為當代獲取豐厚利潤的潮流所向和重要手段,而家庭農業零散傳統的經營模式已成為扼制農業產出效益很難提高的瓶頸所在。因此,現在的經營模式必須向現代農業和高效農業方面發展,因此根據我村的具體情況,擬採取流轉和各種實用手段,對現有土地規劃成幾個片區,實現糧樹分種,規模經營,建成現代化高效農業基地。具體做法是:把沙拐、家東建成花椒芽菜基地;把西灘建成特色農業觀光採摘基地;把西邊、北邊、後灘建成高效農業糧食生產基地。
2、林業
山大坡廣是我村的一大重要資源,宜林面積不少於2000畝,為充分發揮這一潛在優勢,樹立林業的產業化觀念,積極整合宜林資源,對宜林區域進行長遠規劃,向規模型、產業型、景觀型、效益型方向發展。要以片定樹,順延花期,形成花山、花坡、花溝的靚麗風景,成為春夏有花看,秋冬有果摘的新型林業體系,形成灌林結合,針闊同生,紅綠相見的合理布局,具體做法是:戰備渠、紅旗渠上以灌木林為主,配以松柏點綴,戰備渠、紅旗渠以下的宜林地,分區劃片,種植具有生態效益、景觀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優良樹種。十年間達到規劃效果。
3、人居環境
為能從根本上改變我村的整體人居環境和居住條件,擬規劃垴上約二十畝為移民新區,分批解決住房困難和下村拆遷戶,對下村進行全面拆遷改造,對上村進行基礎設施的配套和梳理整治,逐步實現村莊園林化、居住城市化,生活現代化的小康目標。
4、旅遊業
旅遊是現階段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它既不污染環境,又不破壞資源,還可持續發展,有著綠色經濟的美譽,不少地方憑藉獨特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資源已捷足先登,把旅遊業發展成了當地主要的經濟支柱產業,而我們村雖也有一些歷史遺存和古老獨特的民俗文化,但由於分布零散,規模偏小,缺乏系統的開發和蒐集整理,所以很難形成氣候。如果用現代農業和特色林業兩個規模產業把它們進行合理銜接,配以水產養殖業加以點綴,則可發展成農林產業與旅遊業交融一體,相輔相成的特色旅遊基地。既可以依託旅遊拉長本地農林產品的效益鏈條又可以用特色產品豐富旅遊內容。具體實施步驟為:(1)在西灘外灘建成20畝水面的水產養殖和垂釣基地。利用電站攔河壩下的自然水流資源恢復水磨、水碾設施,搞原生態糧食加工。增加河道特色景觀,修建岩占人造瀑布與西灘現代農業採摘園區有機結合。形成第一旅遊點。(2)修復王家院的九門相照、堂上、真武閣等歷史遺存和特色民居,形成第二個旅遊點,(3)利用臥牛山的地理優勢圍山植樹。放養野兔山雞。坡養家雞,建成天然狩獵場與金崗頂奶奶廟交相輝映,形成第三個旅遊點。此三點相依,各具特色,集點成面,既可發展成為我村獨特的旅遊寶地。
5、工商貿走廊
我村緊鄰冀、豫,東行不足十公里既跨入河南、河北境內,為山西門戶,324省道依時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道路兩旁地勢開闊平坦,具備三省工商貿發展條件,若把我村境內公路沿線五公里建成三省工商貿走廊,將從根本上改變我村的整體生存條件,並能為實現我村的小康目標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
6、文化教育
在注重培養未成年人教育的同時,必須建立長期有效的成年人教育機制。沒有思想意識的改變就不會有客觀條件的根本改變。農民意識和小農經濟意識與我們要建立的集約化,現代化農業大相經庭,並已成為發展道路上主要障礙。所以必須對廣大農民進行素質教育和科技教育。要讓他們懂得自已的傳統意識,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並已成為制約自己致富的枷鎖鐐銬。要讓他們明白沒有大環境的改變,小家庭就很難發展。而創造優越的大環境,就必須放棄小環境,共同建設大環境追求大目標,精神就是財富。而教育就是對這種財富最有效的開發挖掘手段。
實施時間計畫
2010---2011年完成整村發展的長遠規劃並制出效果圖,完成臥牛山初步綠化,水產基地放養開鉤,完成100畝山杏和優質核桃的片區種植任務,解決不少於10戶進住新遷小區,啟動舊村改造,完成5家以上工貿走廊的招商任務和新找一個飲用水源任務,培植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2年——2014年,恢復西邊池的蓄水功能,建成家東、沙拐兩個現代農業基地,力爭使西灘的採摘基地初具規模,完成戰備渠下兩個片區的種樹任務,工貿走廊商戶達到15家以上,完成50戶小區建設任務,舊村整治面積達到三分之一,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
2015——2017年,全面實現林業規劃任務,建成西邊現代農業基地,建成岩占的人造瀑布景觀和河道置景任務,西灘採摘區能夠投入營業,臥牛山狩獵場初具規模,整村改造完成60%,啟動人口膨脹計畫,恢復水磨、水碾投入運行,展開對歷史遺存的建築恢復工作,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萬元。
2018---2020年,十年規劃任務進入全面掃尾階段,並全部進入預運行,全面徹底改變東莊村的整體面貌,完成歷史性的各項重大改革任務,各項工作進入一個新的起點。
以上規劃是根據本村實際現狀,構想的發展途徑,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會根據實際情況作機動性調整,但是不益改變總的規劃目標,以避免陷入一任幹部一張牌,下任幹部否認上任幹部的無序局面。只要一人一桿號,同吹一個調,我們東莊村一定會在十年之後,以一個嶄新、繁榮的農村新貌,出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