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社錢山宮,俗稱“鴛鴦宮”,與南興社錢山宮並排而立得名。位於莆田市湄洲灣北岸東埔鎮前范村東興社東厝,前為戲台、廣場、貢銀爐、圍牆門,後為媽祖路,左為南興社媽祖宮,右為媽祖爐、媽祖宮庫房等。屬宮社合一。信眾涉及1個自然村,總數456 人。東興社錢山宮創建明代1556年,1979年重修。2000年,經本村、本社鄉親捐資,擴大宮圍面積,並由單座擴大到了雙座,重塑媽祖神像。工程於2001年農曆二月初動工,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完工落成,二十三日正午舉行竣工及開光大典。宮廟坐東朝西,主殿面寬5間,主殿單進,建築面積351平方米,長27米,寬13米,占地75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興社錢山宮
- 地理位置:莆田市湄洲灣北岸東埔鎮前范村東興社東厝
宮宇簡介,主要文物,民俗活動,宮志記載,
宮宇簡介
主祀媽祖,明朝1556年分靈來宮。主要配祀神有司馬聖王、陳公聖侯。
主要文物
東興社錢山宮正大門對聯:“錢塘觀潮湄嶼聽潮動聽壯觀千古異般潮信,山林虎女海峽龍女降龍伏虎九洲同頌女神”;右房門對聯:“寶殿巍莪臨碧海,天香縹渺繞錢山”;後殿柱對聯:“馨香遠散九洲外,秀氣深凝一島中”;後殿柱對聯:“華夏英靈君知古妃跨多少,青春壯志敢論天年享幾何”;天井柱對聯:“人尊聖后稱無極,我拜神前愧有私”。大門匾文“錢山宮”,右款“歲次乙亥年桐月立”,左款“東興社弟子題”。匾文“垂慈篤佑”;匾文“澤施四海”;匾文“護國庇民”。
民俗活動
正月十五日元宵,媽祖繞境祈福,駐駕信眾家,舉行祭拜、法師做蘸、福首跟香等活動。本境、本社信眾到本宮參拜,有卜杯祈求出外平安、生意興隆,還有新婚男女,到媽祖面前參拜,請媽祖保佑早生貴子等。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舉行演戲、祭拜。參加人員為董事負責管理成員及本社輪流福首,負責進行活動規模、本境本社信徒燒香祭拜。祭拜貢品有五果六齋、碗禪、戈、甲、方肚等。
宮志記載
前范東興社錢山宮宮志:
前范村(稱錢山境)一境兩村三社(即前范村、度口村和北興社、南興社、東興社)。度口村民大多是前范南興社鄭氏家族在清末時期搬遷過去的。
前范村面臨前海,漲潮時淹沒海面,落潮時現出塗灘,塗灘中有一條窄而深得小港,正貫穿在前范和度口之間,故名前范港。在港上建有兩座小橋,北橋是前范和度口居民通行大道;東西方各個村鎮的交通要道。南橋是本村農民的耕作區通行橋,因有兩座相同的石拱橋,所以古稱“鴛鴦橋”。
前范村東邊與東坑村相鄰,從北到南有一條微微吐現得小山脈,名“前范侖”,遠遠看去好像是一條龍,所以人們也叫它“龍脊頂”。兩座媽祖宮就座落在這條龍的終端上,坐東向西,面向鴛鴦橋,(北座是南興社所建,南座是東興社所建)。兩座同名是錢山宮,只是一牆之隔,宮殿的造型、結構、面積大致相同,宮內主祀神同是媽祖。宮殿雖小,但樸實大方,恰似一對鴛鴦,所以古稱鴛鴦宮。錢山境內的“鴛鴦橋”,“鴛鴦宮”由此而得名。
東興社媽祖宮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56年)幾經風雨侵蝕破壞,曾有多次重修。到1949年拆為平地,香火冷落有20個春秋,直至78年改革開放時,於1979年初兩座錢山宮同時重建,重新塑起媽祖神像,當時因經濟落後,而且仿古代建築所以面積不大,只有40平方米,容納不了廟會時的香客。
2000年年末,經本村、本社媽祖信徒積極捐資,擴大宮圍面積,由單座擴展到了雙座,面積達到了351平方米。於2001年農曆二月初開工重建,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完工落成,二十三日正式竣工及開光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