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至賞燈會
- 節慶時間:正月十五
- 相關節慶:東至花燈舞
時間,地點,介紹,
時間
每年的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
地點
東至縣堯渡河畔
介紹
東至花燈,流傳久遠,形式多樣,這在皖江地區是獨一無二的。它是集工藝美術、戲劇、舞蹈、音樂、民歌、武術表演之大成的一種藝術形式,是把扎彩燈,唱目連戲、文南詞、黃梅戲和民歌小調以及十番鑼鼓匯合於一體的一種民俗藝術的大薈萃。通過舞龍燈、獅子燈、鬧花燈,既可以使人們欣賞到精湛的工藝美術作品,又可以再現一些古老的戲劇藝術,如演目連戲的一些場面,讓人們去追索古老的靈魂。同時通過辦燈會唱民歌小調,還可愉悅身心,表達山村人的美好願望,展示出皖南山區人民豪爽、樂觀、剛健的文化性格。
東至花燈形式多樣。彩燈。民間在春節、元宵時有扎彩燈的風俗。如荷花、花籃、花轎、龍頭宮燈、八仙過海等多種式樣。舞彩燈時,花旦唱著文南詞、黃梅戲和自編的民歌小調,小丑隨其做出各種逗笑的動作,把大人小孩逗樂得跟在彩燈後面轉。
龍燈、獅子燈。東至城鄉上下都會玩龍燈,舞獅子燈,較活躍的地區是勝利、堯渡、洋湖、香隅、龍泉等鄉鎮。龍燈製作精細,舞時以鑼鼓伴奏,彩燈相隨。老龍黃色,子龍水紅帶花。老龍舞手上穿綠,下穿紅;子龍舞手上穿紅,下穿黃。樂隊有打擊樂、吹嗩吶,舞法有雙龍出水、老龍觀月、金龍盤柱、舞四門等。舞時倒海翻江,花樣翻新,精彩動人。獅子燈有舞單獅、舞雙獅,配以武術玩。舞法有雙獅戲珠,鑽洞門,跳疊桌子等。獅子燈舞起來鑼鼓喧天,威風凜凜,熱鬧異常。
磨盤燈,源於明代,由皖贛邊界傳入,距今 200 多年,專為張溪鎮東田村李氏家族承玩。燈體罕見,主體結構是兩個帶裝飾的大小木盆;中心軸、底座;兩盤平行;可同向、逆向運轉。由兩人在大盤中推動。燈頂端有四角涼亭,舞動時,燈盤上佇立 6 個少男,上盤兩個少男扮成“老韃子”和“小韃子”;下盤 4 個少男扮成穿紅著綠的少女,手提花籃,在管弦鑼鼓伴奏中隨盤轉動,口唱戲文,自由起舞。戲文多為老徽調《陳德借兵》、《賀府》等劇的部分唱段,間插民謠、山歌。燈架上另扎有五色花鳥、禽獸裝飾等物。夜間,燈上百火齊明,流光溢彩。
六獸燈,又名《六獸太平燈》。產生並流傳於皖贛毗鄰處。民國元年( 1912 ),由木塔鄉鄭村的民間藝人鄭天寶精工製作而成,後人仿製至今。六獸即麒麟、獅子、獨角獸、象、鹿、獐。
十番九子燈,也就是十番鑼鼓。民間藝人按照孫悟空大鬧東海的傳說,用竹篾、布和紙精心製作兩個宮燈引路,後有兩條吊龍和四組戲燈———文王訪賢、八仙過海、西遊記、紅樓夢,緊隨其後,以旱船、花桃壓軸,三班鑼鼓嗩吶、竹笛齊鳴,場面恢弘,鼓樂悅耳動聽,撼人心腑。
太平燈,又名五猖燈。流傳於高山、洋湖一帶,由 6 人組成。扮演者頭戴面具身穿戲裝,一手持兵器、一手拿蠟燭,口唱黃梅調,每到一處,走巷穿戶,進房間、繞豬圈、轉糧倉,降妖除魔保平安;一對獅子緊隨其後,表達人民民眾祈盼國富民強、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