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ōng qiāng,意思是東漢時西羌族內徙的一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羌
- 拼音:dōng qiāng
- 屬性:古代少數民族之一。
- 分布:當時在安定﹑上郡﹑北地等三郡
東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ōng qiāng,意思是東漢時西羌族內徙的一支。
東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ōng qiāng,意思是東漢時西羌族內徙的一支。...... 東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ōng qiāng,意思是東漢時西羌族內徙的一支。...
官名。三國魏置護東羌校尉,西晉改此名,掌居於雍、秦、梁等州羌族的事務。領兵,下設東羌督、獵將等部屬。晉多以將軍或西中郎將等兼領,有時亦兼秦州刺史。...
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北部和...
段熲隴東東羌之役,建寧元年(168)逢義山戰鬥後,段熲於六月復將輕騎追先零羌出橋門,晨夜兼行,至奢延澤(今內蒙烏審旗西南)與戰,擊破之,羌眾走落川(今陝西...
官名。三國魏置。掌居於秦、雍、梁等州羌族的事務,領兵。鄧艾以安西將軍領此職。西晉稱“東羌校尉”,職掌同。見《三國志·鄧艾傳》。 ...
《復上言東羌事》是一本圖書。...... 《復上言東羌事》是一本圖書。臣本知東羌雖眾,而軟弱易制,所以比陳愚慮,思為永寧之算。而中郎將張奐,說慮強難破...
虔人種羌,東羌的一支。又作鉗耳、鉗鉺、鉗兒等。大概是燒當羌的一支遷居於西河郡(時治所在平定縣,今內蒙古東勝縣境)者。元初四年(117),漢軍鎮壓西羌東羌...
《應詔上言討先零東羌術略》是一篇議論性文言文。臣伏見先零東羌雖數叛逆,而降於皇甫規者。已二萬許落,善惡既分,餘寇無幾。今張奐躊躇久不進者,當慮外離...
銅鞮羌,東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為西羌的一支。東漢章帝二年,徙羌降者於河東。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義時,一批義軍經過河東,進入趙魏,...
段熲鎮壓東羌之戰,永康元年(167)正月,段熲以武力鎮壓了西羌趙義軍,而皇甫規、張奐採用以招降為主的策略,東羌卻時降時叛。建寧元年(168),靈帝又命段熲鎮壓東羌...
效功種羌,東羌的一支。元初四年(117),漢中郎將任尚募其首領號封刺殺羌民起義政權天子零昌,得封為羌王。起義軍從此瓦解。 ...
永嘉初,會東羌校尉韓稚殺秦州刺史張輔,軌少府司馬楊胤言於軌曰:「今稚逆命,擅殺張輔,明公杖鉞一方,宜懲不恪,此亦《春秋》之義。諸侯相滅亡,桓公不能救,...
詔書下達段熲,段熲又上言說:“臣本來知道東羌雖然兵多,但軟弱容易制服,所以近陳愚見,想為永久安寧的計策。而中郎將張奐說羌虜強不易擊敗,應該招降。陛下聖明,...
李特(?―303年),字玄休,氐族人,巴西宕渠(今四川營山)人,祖籍甘肅秦安,東羌獵將李慕之子,十六國時期成漢政權建立者李雄之父,亦是成漢政權的奠基人。李特...
永壽元年(155),南匈奴左奧鞬台耆、且渠伯德等人叛漢;率七千餘人進攻美稷(今內蒙古準格爾附近),東羌隨之起兵回響,其勢頗盛。時安定屬國都尉(今陝西邠縣)張奐...
"靈武之役",東漢 段熲曾大破 東羌 於 靈武谷 。見《後漢書·段熲傳》。後以“靈武之役”借指戰勝異族的關鍵戰役。...
張奐平台耆伯德之戰,漢桓帝永壽元年(155)秋,南匈奴左奧鞬台耆、且渠伯德又叛,將7000餘人攻打美稷(今內蒙準格爾旗西北);居位於安定、北地以東的東羌也群起...
凡亭山之戰,建寧元年(168),段熲追東羌之戰後,先零羌餘眾4000餘落散入漢陽(治今甘肅甘谷)山谷間。靈帝派謁者馮禪去漢陽說降散羌;但段熲認為,羌雖暫降,而...
韓稚,西晉東羌校尉、隴西太守,“八王之亂”間,晉惠帝永興二年(305),殺秦州刺史張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