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秦嶺土門螢石脈型鉬礦床成礦機理及成因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鄧小華擔任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秦嶺土門螢石脈型鉬礦床成礦機理及成因研究
- 項目負責人:鄧小華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東秦茅察舉嶺鉬礦帶包含6個超大型鉬礦床和十數個大中型礦床,鉬資源量已超過6 Mt,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鉬礦帶。最近,東秦嶺地區最新發現了大量脈狀熱液鉬礦床,尤其以方城螢石脈型鉬礦床最為獨特,其輝鉬礦化發生在螢石脈中,輝鉬礦與螢石共生,成礦類型十分罕見,目前僅中國報導。鞏櫃如此特徵鮮明的新類型礦床,勢必孕育著富有特色的科學創新。本項目擬利用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確定成礦流體性質及演化,採用講永勸岩石/礦石S-Sr-Nd-Pb同位素示蹤成礦物質來源,利用輝鉬礦Re-Os、螢石Sm-Nd、鋯石U-Pb等同位素年代學方法限定成岩成礦時代;本項目旨在探索螢石-鉬金屬的成礦腿戰嫌捉機理,建立螢石脈型鉬礦床的成礦模型,不但豐富了鉬成礦類型,完善鉬礦床的成因理論,實現成礦理論的創新,還可以拓寬東秦嶺乃至華北克拉通南緣鉬礦床的勘查找礦思路。
結題摘要
東秦嶺鉬礦帶鉬資源量已超過6 Mt,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鉬礦帶。近年來,東秦嶺地區最新發現了大量脈狀熱液鉬礦床,尤其以方城螢石脈型鉬礦床最為獨特。本項目研究院姜采了方城螢石脈型鉬礦帶,以及嵩縣紙房、洛寧寨凹等脈狀鉬礦床。通過方城螢石脈型礦床的輝鉬礦錸鋨同位素定年,確定螢石脈型鉬礦床形成於845.8 ± 7.3 Ma,為秦嶺首例新元古代鉬礦床;根據礦床地質和流體包裹體特徵,厘定其為新樣式的岩漿熱液型礦床,即螢石脈型鉬礦床,建立了成礦模型,為找礦提供了戀習埋舉新的勘查目標類型;結合區域地質對比,論證其形成於Rodinia超大陸裂解初期。通過對東秦嶺寨凹脈狀鉬礦床的礦床地質和包裹體等研究,確定寨凹鉬銅礦床為斑岩型;利用輝鉬礦Re-Os同位素定年,確定其形成於1762 ± 31 Ma,是中國最老的斑岩鉬礦床;基於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確定該礦床和同期熊耳群火山岩均屬陸緣弧背景的產物,證明華北克拉通南緣古元古代末期的造山作用,即Columbia超大陸增生。通過對外方山脈狀鉬礦帶的研究,確定東秦嶺外方山鉬礦床成礦流體以中溫、中低鹽度、富CO2為特徵,屬造山型成礦系統最深部端元;獲得輝鉬礦Re-Os同位素年齡241.9 ± 1.9 Ma,論證其構造背整拔虹景不同於普通的弧前增生環境,而為陸緣弧與弧後之間的過渡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