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秦嶺中生代陸內板片俯衝機制與成岩成礦的聯繫》是依託南京大學,由胡受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秦嶺中生代陸內板片俯衝機制與成岩成礦的聯繫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胡受奚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 批准號:49172099
- 申請代碼:D0205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1992-01-01 至 1995-12-31
- 支持經費:6(萬元)
項目摘要
東秦嶺是華北板塊和華南析塊最終在海西末期拼貼帶,從中生代開始兩大板塊繼續擠壓和向北俯衝 ,即A-型俯衝作用,形成改造型和同熔型花崗岩帶,同時,在華北地台南緣形成與熔型花崗岩帶有關的著名的金堆城—南泥源—雷門溝斑岩鉬礦帶和店房—祁雨溝斑岩金礦帶,和與改造型花崗岩有關的小秦嶺—熊耳山金礦帶,本課題是在1981年開始的秦嶺項目基礎上進行的,我們認為此課題突破了斑岩礦床祗與B-型腐沖有關的理論,建立了A-型俯衝機制和有關的成岩成礦模式,提出了不同類型花崗岩的孿生分布規律和礦床側向分布和分帶的成礦理論等,這些都是國外所沒有報導的。因此,我們發表的一系列有關文章得到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的注意。